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发展论坛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从嘉实传媒看民营传媒的商业化公益道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1-08 13:27:45 | 文章来源: 梁奇峰 秦涛 艺术中国/段然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高峰论坛上,传媒的发展备受关注。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峰指出:文化创意产业要努力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以本次北京文博会期间,作为最早诞生的民营传媒,嘉实依靠“关爱”媒体平台,获得“最具投资价值商业化公益媒体”奖。而相信有一个事实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那就是——嘉实转型在做关爱媒体之前,一直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作为一个民营传媒,这样高调的进入公益事业,社会反应和广告投放会有负面影响吗?在真正走到成功之前,这些都是未知数。而现在,我们很容易的看到了嘉实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诸如收视率等方面的问题。而此次拿到这个奖,相信也是对于嘉实的节目走向和价值走向的一种认同与鼓励。

    嘉实传媒从2006年开始转型打造“关爱”媒体平台——这是一个所有的民营传媒甚至连官方传媒都没有战略性介入的领域。从1994年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传媒公司之后,嘉实又一次用自己的行动成为中国第一家以“关注社会、关爱人生”为企业宗旨的“关爱”媒体平台。对于打造这样平台的动机,封钢很早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过:“我们早期的节目中,有过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很多生死离别和逆境成长的例子,我自己也曾经被节目感动过。就因为这种感动,我觉得有必要去做一些什么。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移动社会故事》。”

    转型做关爱的2006年,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度。这一年,嘉实和广大公益机构进行了广泛的联系,并制作出了谁多感人至深的节目。其中,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拍摄的“我的大学,你的爱心”系列节目在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应。嘉实市唯一一家全程跟踪报道的民营传媒,也开创了民营传媒第一次全程跟踪国家级大型公益行动的先河。这档以关爱优秀特困考生为主题的报道得到了观众的热捧——其中深圳的一位张先生一次捐出14万元,资助了五名贫困大学生四年的生活与学习。为此,嘉实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圆梦接力》,派出记者到大学校园回访贫困学子,并将捐助款送达学子手中。

    除了大型公益行动,嘉实还经历了一些更加触动人心的事件。一次次真实事件的经历使嘉实将对生命的关爱上升成为一种使命。今年7、8月期间,嘉实密切关注陕西安康一位叫陈晶晶的女孩被男友残忍伤害的事件,在第一时间将其登载在了嘉实的“关爱论坛上”。在得知女孩因缺钱治病面临生命危险时,嘉实立刻将所得到相关材料公布在搜狐网上。几天时间内,包括权威新闻媒体在内的500余家网站和博客转载了此报道,无数网友表达了对受害者的同情。随后,嘉实传媒专程派记者前往安康探望陈晶晶,并专门制作了一期名为《生死边缘的挣扎》的节目,以回报全社会对受害者的关爱。

    “所有的一切反应,都是对嘉实的认同,对‘关爱’理念的认同。有了这些观众的反馈,我觉得在这条路上嘉实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 嘉实传媒总裁封钢说道。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在与扶贫基金会的合作中,嘉实是众多媒体中唯一一家民营传媒。对此举动,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文奎在搜狐做客时曾给予高度评价:“嘉实的合作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民营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也让我们看到了公益事业未来的希望。”

    嘉实转型公益后,很多质疑的声音都指向“商业化”,认为嘉实只是通过公益事件和慈善机构来完成自己的商业内容。回顾众多资料,封钢在新浪做客访谈节目时,曾有很多网友提出类似的问题。而对于这些质疑,封钢解释道:“我们首先是一个企业,所以我们用商业化的模式来进行公益报道,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很多人认为我们是通过公益事情来进行赢利,而事实是,我们是在用市场运做的方式来维持节目拍摄所需要的费用。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品牌竖立,给我们的广告投放提供增值的回报,为他们竖立起美誉度和亲和度。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商业化’的公益媒体。”

    由中国移动冠名的《移动社会故事》栏目是“商业化公益媒体”理念的直接产物。节目以公益宣传、社会热点、纪实报道和真情故事为主,在节目中广泛地融入了“关爱”理念。贫困学子、人民警察、老人、重病患者、社会热心人等构成了节目的主要人物,通过报道他们经历磨难、打击犯罪、抢险救灾、勇斗病魔、奉献爱心的人生轨迹,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说白了,我们就是想通过我们的节目作为平台,为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发布更广的资讯,让一些有爱心的人,能对求助者进行一定的帮助。”封钢如是说。

    在采访期间,记者拿到这样一张照片,照片显示的时间是2006年10月24日上午,而照片记录的则是一位名叫边志慧的妇女手拿锦旗来到嘉实传媒表示对公司的感谢。这位妇女是《移动社会故事》一期节目《沙漠绿洲》的主人公。看过节目的人可能知道这个故事:边志慧在家乡陕西榆林办起了一所民办学校。为了让穷苦的孩子上学,她免去了所有孩子们的学费,并盖起了宽敞干净的校舍。几年下来,这位校长倾家荡产、负债累累。节目播出不久,一位台湾籍热心人向她捐助了5000元现金,并表达了对边志慧的敬意和对祖国西部教育的关注。就连封钢本人也没有想到,他的一期节目竟然促成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一次深情的交流:“我们节目没有娱乐的吸引力,但是我们能够凝聚爱心,建立互帮互助的平台,这是任何绚丽的包装都不能代替的。”

    从嘉实传媒来看,民营传媒的商业化公益这条路并不好走,若想走出一番天地,必须找到一个自己的切入点全力投入其中。嘉实就是在一次次感动中进行着自己的“关爱”的事业。《公益时报》报社常务副社长彭建梅曾说:“嘉实传媒建立起了企业、公益组织与受助者的纽带,一个有广泛合作机会的平台,这在民营传媒里非常难得。这是一种有远见的眼光,让我很佩服。”

    本次文博会对民营传媒构建“关爱”媒体平台的肯定,为中国企业开辟了公益营销的专业渠道。在面对嘉实未来的发展问题的时候,封钢非常自信的答到:“我们的社会时刻需要关爱,因此我们的平台就有着广泛发展空间。电视是我最早从事的行业,也是我非常热爱的事业。用自己热爱的事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爱心,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