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礼宾:展览的诞生(下)

时间:2013-09-29 | 片长:刘礼宾:展览的诞生(下) | 来源:艺术中国

视频>讲堂>

 

主讲人介绍:刘礼宾(策展人、2011及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评委)

讲座内容简要:

有的学生问我,策展怎么做,有的艺术家问我,策展人挑选作品时的标准是什么。我觉得一个人的秉性、性格、兴趣点是既定的,表面上的变化是很浅的,这和策展人选择作品是一个道理。有一种说法,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策展人,其实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策展。一方面,作为策展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统筹和协调。另一方面,策展人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做策展人首先要有判断意识。那么判断意识的来源又有哪些方面?

一、感知力

1,日常体验

陶冶自己的敏感性,多看,多思,多内观。我们看到今天非常有名的画家可能在二十年前就有策展人看到他们的作品,推动他们的艺术市场,这种对青年艺术家发掘的能力尤为重要。对新人的发掘是一种敏锐感的体现,能不能引领潮流是敏锐度的体现。因此,策展人要不停的进行思考,也要不停的察觉自己内心变动。

2,阅读经历

阅读经历对于策展人来说是一种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的感知同质性。以罗斯金为例,他儿时对文字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影响到了他今后的艺术鉴赏。他在欣赏哥特式建筑时简直就像读书,他对艺术品的敏感性非常强。我们现在被电子包围,很多情况下我们甚至不能适应纸质作品。这就要求策展人要静下心了进行观察和体会。

3,日常写作

与文字的焦灼类似啃骨头,这里的写作包括翻译、公文写作、艺术评论。我在2004年再回头看我初期翻译的作品时觉得当时差的很多。我们应该更注意自己语言的纯洁性,是不是带有一种教条的,模式化的东西。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写作可以使一个粗糙的人变得精致。

4,艺术创作

和一种艺术形式形成的“麻绳关系”。我会和艺术家谈他们的作品,看他们对画面的敏感力和判断力。有些人觉得我的作品是不能讨论的,其实是可以的,在这种交流中找到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契合点。

二、判断力

判断力先于评论,策展。评论人和策展人如何保持先前判断力的水准非常重要,能保持这个水准的能力就是一个策展人最大的能力。无论是策展还是批评,都是判断先行,这是一种和作品接近的方法,这个判断比后面的阐释还要重要。策展人要坚定自己的理念和标准,这个社会永远是高手和高手过招,你做的每一次判断都会有人看着你,你做的每一个选择很可能就决定了是向上走还是向下走,而放弃自己的判断就很有可能接触的人越来越差。

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最强的人就是走在最前的人。策展人的能力就是在当下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才会在这个领域才有有推进,有推进才会有人记住你。

另外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就是批评脉络,我自己的批评脉络从三方面出发。

一、由对图像式绘画的批评,转向对中国抽象绘画的发掘。

2006年到2008年艺术展览都太过理性化,2008年我特别想推出感性化的艺术家,想讨论图像的批判性。我们经常说图像时代,其实图像对人是一种假象,为此我们要破除图像的假象,而不是用一种技法简单的进行描摹。现在很多艺术家抛弃了写生,对着照片进行创作。我并不是单纯的反对运用照片,而是艺术家画照片想反映什么问题这个非常重要。

里希特被中国艺术家所熟知,很多人都在学他,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绘画的根源。里希特在绘画技法中以平涂画法来消除原有的记忆,这种对记忆的消除才是他创作技法的初衷。他的创作目的并不是要模仿照片,而是要把自己的画变成超片。里希特在创作时用低级的傻瓜相机,他认为低级的相机,转瞬即逝的场景反而是一种真实。里希特用这种方法和图片对话,绝不是中国大多数艺术家理解的那样照抄照片。作为一个艺术家,只有明确绘画目的,才能对自己的绘画形式和绘画方式负责。

二、从多个层面反思二元对立思维对中国美术界的影响,期望以“零度”态度作为突破口,涤荡笼罩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庸俗社会学阴霾。

二元对立首先是一个中西问题,20世纪我们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要引进西方又要拥抱东方,就变成什么都不像,这是一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我们很多人受到艺术英雄论的持续影响,好像不有点问题就不能算作艺术家,我觉得这是我们自己心里不平衡。我们为什么有英雄观?这和我们的西方美术史教育有关,美术史学观影响到我们对艺术的观念,中国艺术教育有的时候只突出了艺术家桀骜不驯的一面。

中国艺术现在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在每一个展览,每一次研讨会上都要非常迅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好像不站队或者站错队就非常严重。契科夫说“只做证人,不做判官”,巴别尔说“我是一个外人”,老子说“天地不仁,以外物为刍狗”。这些都告诉我们在面对一个现象时不要急着去表态,只是描写每一个细节,这是一种零判断。零判断可以让批评家有空间进行思考,给策展人、艺术家、观众更大的余地。

三、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立基点。反思和质疑,以及现实介入性。

90年代实验水墨看不到一种超越性,画的品质不高,往往是特定时刻的趣味。我们现在应该反思中国当代艺术有什么是可以推动的,丘挺、李华弌、泰祥洲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还是值得肯定的。在中国当代的语境下,艺术家往往在作品表达上突出非常个人的情感,这种个人情感我并不否定,但是一定要把艺术放到一定高度,而不能仅仅当做一种情感的宣泄渠道。艺术环境的浮躁更需要艺术家潜心体会,否则会和真正的艺术品质越走越远。这就好像我们喝多了可乐就不会品茶了,这种很爽的感觉会慢慢侵蚀原有的艺术品位。

结语

面对现在的艺术环境,我们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这个时代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中国的艺术充满活力,这种活力带来了艺术的可能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