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于1959年5月经安徽省委批准创建,省委财贸部主管。当时校址设在合肥市南门外原银行学校旧址(现中国科技大学东校区西院),学校规模800人。1961年迁至蚌埠市交通路(现老校区校址)。1965年学校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接管,后更名为"安徽商学院"。文革期间,同全国其他财经院校一样,一度被迫改办中专(先后更名为“安徽省财经学校”和“安徽省供销商业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建安徽财贸学院,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安徽省共同管理,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主。1983年学校本部迁至新校区。1984年老校区经商业部批准改为"商业部安徽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安徽财贸学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7年"两院"分设。1992年9月"两院"正式合并组成新的安徽财贸学院。学校先后隶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面向全国招生、就业。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跨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六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
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目前,学校设有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经济研究中心),12个学院,2个教学部,3个校直属研究机构,10个院所合一的研究机构,33个本科专业,14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开拓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形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普通本科制形式,实行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函授、夜大学、干训生、自学考试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制度。学校现有普通本专科生17579人,硕士研究生405人,函授、夜大学生5388人。
建校46年来,学校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现有教职工1444人,其中专任教师1045人,正、副教授425人。安徽财经大学多次举办全国性的经济学术讨论会、专题研讨会。聘有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并选派教师赴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奥地利、瑞士、丹麦、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进修、访问和攻读学位,积极推动与国内外院校之间的交流。
安徽财经大学藏书近140万余册,电子图书6542片,各类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学校建筑面积近54万平方米,有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室、语音室、体育馆、游泳池、室外运动场等完善的教学、体育设施以及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公寓。新校区(龙湖东校区)已经开工建设,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等设施的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2 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于2005年12月竣工。学校先后获“省园林式单位”、"省花园式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称号"。
学校在抓好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教学科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10年来,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40项,出版专著120余部,教材工具书37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8000余篇,荣获各种奖励300余项,学术刊物《财贸研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如下;
(一)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统计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法学、劳动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数量经济学、旅游管理、国际法学;(二)本科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财政学、贸易经济学、保险学、会计学、 财务管理、审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科学、艺术设计、法学、国际政治、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广告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工商管理、法学。4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
"十五"期间我校发展目标是: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社会、经济和科教发展密切结合,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跨经济、管理、理、工、文、法六大学科门类,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财经大学。
(1)学校总体规模。2005年实现在校研究生500人,在校普通本科学生15000人,在籍成教本、专科学生9000人。(2)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加强产业经济学、会计学两个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零的突破;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由14个增至28个;普通本科专业由目前的28个增至40个;成人教育不断增设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3)基本建设目标。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办学条件基本标准,按15000本科生的规模测算,到2005年,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均要求逐步达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