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金华谈父亲金石声的摄影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1-13 13:28:22 | 文章来源: 精英博客 林路



《飞鹰》画意摄影圈

  现在谈到整理父亲留下的摄影作品的社会意义。说起金石声的摄影,通常都会提到他在30年代主编的摄影杂志《飞鹰》。摄影理论家顾铮先生曾告诉我,他认识的一个研究摄影史的日本教授认为,《飞鹰》是当时亚洲最好的摄影杂志。如果这确是一个不失公正的评价,那么它不仅是对《飞鹰》杂志的编辑金石声、冯四知、蒋炳南三人的编辑水平的肯定,也是对那个时代中国摄影(主要指画意摄影)整体水平的一个评价。从十九期《飞鹰》杂志上发表的四百张摄影作品来看,说中国三十年代有过一个画意摄影的黄金时代,这是不算夸张的。当时中国社会上确实有着一批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根底,又了解西方摄影潮流和技巧的摄影家。介绍父亲摄影活动,最好不要割裂这样一个背景。

  父亲主编《飞鹰》杂志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但是他当时的影龄却已有十年之长了。他在学校里学的是工程;好在那时工科的分科还未如今天这样细,而工程师的训练使他对与摄影技术有关的精密机械,光学,化学都很容易摸到门径。年轻时的父亲也颇喜欢舞文弄墨。他跟我谈起过,在上海浦东中学上高中时,他和后来成为著名诗人和翻译家的卞之琳就各主持一个壁报,你来我去,唱了好久的对台戏。另外,当时同济大学的德籍教授都用德语授课,这也使中学就熟悉英语的父亲掌握了两门对学习摄影最有用的外语。这些都是父亲能编好这份杂志的有利条件。父亲在那个时期的摄影家中资格并不算最老的。刘半农、郎静山、张印泉、吴中行、杨公赞等人,都要比他年长一、二十岁。刘半农去世很早,父亲与他未有过交往。《飞鹰》也从未刊登过刘半农的作品。但是父亲和他主编的《飞鹰》在观念上、风格上却受他很大的影响。父亲和我谈到过几次,说上中学时就读了《半农谈影》,其中一些观点使他服膺终身。比如摄影只能作为业余爱好,摄影与名利无关,摄影以意境为上,清糊要看艺术上的需要,等等。从父亲编辑《飞鹰》时期的日记里,我看到不少他与当时的摄影家交往的记录。除了上海的摄影家,外地的摄影家他也认识不少。比如常州摄影家吴中行,父亲是在冠龙照相材料行老板的饭局上与他相识的。父亲说第一次见面就谈得很快乐。《飞鹰》的积极投稿者、香港摄影家卢德初、程肇民,父亲则是在1937年杂志停刊后,率家逃难到香港时才见面的。《飞鹰》还给“黑白社”、“企鹅社”、“青影社”等当时摄影团体在各地的成员作过专辑,介绍他们的作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下一页郎静山的集锦摄影
上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巴黎 北京摄影空间:行为艺术摄影展
· [专稿]西班牙女摄影家奥乌卡作品欣赏(二)
· [专稿]西班牙女摄影家奥乌卡作品欣赏(一)
· 鲍昆、栗宪庭谈连州国际摄影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