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初识路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10-14 09:56:00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小邱(晓明)曾对颇具特色的“摄影创作”感叹道:每逢年节,摄影人就像笼子里的乌儿飞出城市扑向农村山野,猎取新鲜,感受纯朴,收获一年,贩卖一年,隔二间三便有入选、参展、获奖的成果返还。我也曾这样,也有同感。这样的创作方式及作品屡见不鲜。冷不防初见路泞和他的《水泥厂》,倒是陌生。真不理解一个厂报的记者是如何在宣传企业的同时,有这份自言自语的安宁。有如其名,一条泥泞的路,一个独行的人,一串属于自己的脚印。

  路泞是置身“摄影创作”圈外的。《水泥厂》亦然。见不到娟娟风月,戚戚乡情,耽耽忠诚,耿耿反骨。图像吗,自没有唬人的恶煞,光影的灵气。大概由于他所生活的水泥厂离省城西安太远的缘故吧——这是个不太伤人的理由,与我等这种执著于社会纪实的人不搭界,也与那些自视得文化之秉承或者现代时髦的艺术人不接茬,少了许多“群体”的是非诱惑和阴影干扰。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这或许更有益于他在保持距离的同时专注于自己的现实视听.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言说方式。为什么非得挤扎在趋之若鹜的人流?为什么非得领会一种近乎历史怪圈的“老人教诲”?他既没有反抗什么的兴趣,也没有伸张什么的热情。他有的是在“看惯了”的境遇中培育“看不惯”的直觉,用平静的自我言说向“客观的缺席”发问又同时解答,多少认同了一种近乎命运的东西把他们这代人给放逐了。他上路的时候,正逢历史车轮打滑掉头的时候,他可以走自己的路,也必须走自己的路。即使孤陋寡闻,也得一意孤行。像路泞这样的摄影者在陕西的摄影圈里不多。也许将来会多起来。但愿时间不要等得太长。当年的“陕西群体”已经各行其是了,扎堆的历史已经过去。

  用继承或扬弃的尺码,已经量不得路泞了。用纪实或艺术、形式或内容的规矩方圆去看《水泥厂》也会吃力、牵强。路泞生长、供职在水泥厂。水泥厂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偏偏在从拍摄对象向图像的转换中,他把惯常的那种观看水泥厂的意向给消解掉了。图像中的设备、厂房、烟囱,还有人,仿佛不是为了它们本来的角色功能,而仅仅是为了图像的生成而存在的。所看因了能看转换成了所能看,所拍因了能拍转换成还能如此拍,亦在所能看中被重看重读.被错看误读如此看如此读。获得了自我言说的可能.也诀别了真实话语的垄断约束,既定的意义生成的质料不再形成既定的意义,而陌生的意义真空,让观看者不得不去作意义的寻觅和主观投入。在《水泥厂》中,那种我们视为节操的真实性语意连同奉若圭皋的主体性圣光不见了.再也不能“对号入座”,没有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和典型环境,更没有塑造典型的动机或痕迹,主体性有意或无意的藏匿与“客观的缺席”同时引发的是意义的“缺失”。我们承认,为审视图像,就必须审视意义,这种对于意义的苦恋,是否也是一种自恋式的“虚无情结”?或者需要在新的寻觅和投入中,摆脱历史话语的权力奴役,迎候意义的再生,干脆自己重写!可以说,“水泥厂”仅是一种语境的标引,引导着看观看者去各尽所能。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总想从图像中分辨物理的、社会的、历史的等等“看法”的人,水泥厂的真实是虚拟的,遮蔽的。与其说是在看它,还不如说是图像在审视着我。终了我还是感到了陌生、疏离,因为藏匿于图像中的眼睛。观看如同借尸还魂,招唤着走失了的人生旅途,与图像对观者的审视一起归依于~声叹息,一阵茫然,一闪念的顿悟或明了。哪十白别离时嫣然一笑!正如路泞所写:“(相机)工具与我共同失手,每一次都有一致的陌生。”又何止路泞如此?我们熟悉的许多人和事还有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境遇,常常使人们陷于陌生,陷于失语,发出“这个世界怎么了”的喃呢?或许,正是这种陌生的失语状态,启示着全新的澄明。哪怕仅是一丝缝隙,也好让困乏于争斗的心智,能向自由失走一.次,去认同境遇的启蒙。至于这失走的意义是先前的理想崩溃后的重建,还是积淀于内心的远古传统的复萌,或是无奈的现世人生的智慧,我说不明确,但还是体验到了清冷的残酷。有什么在被压抑着。

  不能用“外国这种拍法的人太多太多”而漠视路泞他们。路泞不在外国生活,仍在水泥厂。不能因少男少女的没有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而指责他们轻浮,“忆苦思甜”的体验 不会死灰复燃。更不能将一种较普遍的社会失语状态仅仅推卸给“社会转型”或者消费文化、殖民心态。《水泥厂》是独白,不错,可也反映着整个社会语境。仅有独白是不够的,可一代人的独白就是另一码事了。谁不想独白?只因我们习惯了一种“它者”的权力,想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做出来了又是另一回事,可还要继续重复。即便是反抗,也时常不过是反向言说、追溯回顾罢了。历史化了的权力主体,操纵着主体化了的话语方式,无所不能地统慑着语意的生成和阐释,我们用独白表达陈述“它者”的声调和思想的时间还短吗?没办法,历史的老鬼和现代的洋魅尽可以翻来覆去的言说中国特色、艺术韵味和人性不死的回光返照,到处都是独白却少有独白者!中国式的的智慧,哪去了?路泞们,你们有这种智慧吗?你拿着尼康相机.仅生产陌生?

  初识路泞.体验间离。我从泥土中被连根拔起……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站台中国——沈阳摄影展
· [专稿] 粉红丝带摄影展
· 2008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 2008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 2008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