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携《牡丹亭》《玉簪记》及主演同时来沪
从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到如今《玉簪记》将第一次来到东方艺术中心,整整过了6年。4月底,这两部被称为“白先勇的青春梦”的昆剧将同时参演由东方艺术中心与东方早报主办的长三角“名家名剧月”。昨天,作为两台作品的策划者与推广者,作家白先勇又一次携主演俞玖琳和沈丰英出现在上海。在发布会上,白先勇回顾起自己的心路历程表示,“这几年,我并不是特别孤独,因为加入昆曲义工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我一个人在前面跑,后面跟了一队人。”
白先勇(中)与主演俞玖琳、沈丰英
《玉簪记》剧照 高剑平 早报资料
观赏最完整的《玉簪记》
相比6年前第一次为《牡丹亭》“摇旗呐喊”,已经当了近6年“戏班主”的白先勇显然已经十分进入角色。除了滔滔不绝地介绍新剧《玉簪记》,很长时间都一个人独坐台上,主持操控着发布会的进程,欢迎记者提问的同时,甚至指挥自己的两个“宝贝”主演摆pose给摄影记者拍照。而谈起再次来上海演出的《牡丹亭》,白先勇甚至用了“推销式”的话语:“没看过这个戏的,当然可以来感受一下昆剧经典中的经典;如果看过的话,也可以来感觉一下我们这些年的变化,毕竟已经演了180多场,两位演员的表演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于时隔多年再一次和苏州昆剧院的班底来到上海演出,白先勇颇有感慨,他说:“这次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出,是我多年前的一个心愿,当年我们在上海大剧院演《牡丹亭》的时候,这个剧场还没有完全运转起来。那时我就很想过来,这一次终于达成了心愿。而且最让我高兴的是,我发现这里的歌剧厅是最适合演我们昆剧的场地,无论是后台还是前台的尺寸,以及设备。”
白先勇甚至表示,在东艺的这次《玉簪记》会是它在大陆最完整的演出:“我们这个戏的背投多媒体都是当时为台湾大剧院度身打造的,但是这里的很多剧场都没有相应的条件,现在东艺有这样的设施,它是我们理想的舞台,所以我们可以让上海的观众看到我们最完整的《玉簪记》。”
创造一种“东方水墨意象”
在此次“名家名剧月”的演出中,2008年11月在苏州首演的《玉簪记》是第一次亮相上海,而《牡丹亭》则已经是“三进宫”。对于自己亲手打造的两部昆剧作品,白先勇介绍说:“《牡丹亭》是史诗式的作品,《玉簪记》则是小品式的,但它们都是最能代表昆剧艺术的作品。”
《玉簪记》沿用了《牡丹亭》的创作班底,依然集中了两岸一流的主创团队。这出昆剧生旦戏中的经典,最大的看点仍是两位主角的表演,“这个戏很多就是看两个人‘眉来眼去’20分钟,还要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白先勇笑称。为此,他请来多年的好友、昆剧第一女小生岳美缇和昆剧闺门旦大家华文漪担任艺术指导。回忆起1987年在上海第一次看到两位名家表演,白先勇仍然禁不住感慨:“我当时觉得她们两个真的太神奇了,每一个配合都分毫不差。所以我就把她们叫来给两个年轻人指导,她们真的是一身的绝活,我就希望她们赶紧‘教’出来。”
除了保留昆剧的表演之外,新版《玉簪记》在舞台服装设计和制作上都是朝极简、写意、时尚更迈进了一步,整出戏都希望创造出一种“东方水墨意象”,而全剧的服装设计也更趋淡雅。“《玉簪记》是情曲书画的集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里都能找到。”白先勇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同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艺术也在剧中有着重要的呈现,古琴名家李祥霆还将以唐朝古琴“九霄环佩”为该剧现场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