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舞台

原版《阴谋与爱情》来京续“情缘”纪念席勒诞辰250周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16 09:13:44 |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综合

剧照

今年恰逢德国著名剧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诞辰250周年,具有178年辉煌历史的德国迈宁根话剧院,将携席勒话剧代表作《阴谋与爱情》于11月12日至13日登陆北京,亮相解放军歌剧院,为中国观众带来一场原汁原味的德国经典戏剧。

绵延半个世纪的中国情缘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创作,通过一对门第悬殊的年轻人由相恋而毁灭的悲惨故事,对荒淫无耻、阴险卑劣的封建统治者作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不论在席勒本人的创作中,还是在整个德国戏剧文学中,《阴谋与爱情》都称得上是中国观众最为熟知和喜爱的作品之一。值得一提的是,50年前该剧曾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首演,直接推动了该剧在中国观众特别是青年人心中的深远影响。1959年的11月,为了纪念席勒诞辰200周年,北京文化界千余人举行盛大集会,文艺界的丁西林、老舍、田汉等知名人士纷纷出席了这一纪念会,被国外某些研究者称为“中国的席勒”的田汉还在会上作了包括《阴谋与爱情》在内的一系列演讲。作为盛大纪念会的压轴节目,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于当晚首演了《阴谋与爱情》,成为当时首都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此后,该剧曾多次被搬上中国的舞台,著名作家叶辛的畅销小说《蹉跎岁月》中还多处描写了同《阴谋与爱情》关系密切的场面。

时隔整整50年之后,《阴谋与爱情》将在中国创造另一个“第一次”——首次由德国演员原版演出,这在席勒本人乃至整个德语戏剧文学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这部在两百年前产生于德国诗人笔下的剧本,能获得中国文艺界和中国观众包括现代青年的理解和喜爱,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呢?我国资深翻译家,曾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明钦点的杨武能表示,“除了原著本身巨大的文学魅力,除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成功演出,还须提及的是中国也有许多类似题材的传统文学作品,因而群众接受起来没有任何困难。但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仍在于剧本那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门阀观念,争取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题材和主题思想。具有这类题材和主题的优秀作品,一般较易超越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因为它们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权威话剧院演绎席勒经典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高峰,它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同是狂飙突进运动最杰出的成果。该剧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冲突激烈,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恶行,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社会宫廷贵族阶级和小市民阶级的尖锐冲突,无论在结构上还是题材上都是德国市民悲剧的典范。

我国著名戏剧评论家李健吾曾表示:“看一出演得好的席勒的戏,还想克制沸腾着的热情,是需要工夫的。”2006年,迈宁根话剧院的这版《阴谋与爱情》在欧洲引起巨大轰动,首演时连续谢幕4次才得以罢休,“席勒的作品被表现得鲜明动人,令人难以置信。”迈宁根剧院向人们证明了经典戏剧也能够在今天的舞台上被表现得充满新意、毫不乏味,两位主演把握角色出色,使该剧成为年度最受年轻观众喜爱的剧目之一。曲折紧凑的情节、环环相扣的冲突,临近高潮时更是紧张得叫人几乎透不过气来,迈宁根话剧院的《阴谋与爱情》注定将让你血脉喷张,从头到尾都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

从1831年的第一场演出算起,迈宁根歌话剧院在德国戏剧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欧洲舞台和舞台文学中自然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摇篮。作为目前少数沿袭传统戏剧路线的老牌话剧团体,几乎没有一个同时代的话剧院可以像迈宁根歌话剧院那样活跃在当下的戏剧舞台,2006年还被《歌剧世界》评为“年度最佳”。

从时尚女皇到戏剧新贵

说起此次《阴谋与爱情》的导演与舞台总监,出生于德国汉堡的克丝汀·雅各布森并非地道的科班出生,但她丰富的人生阅历、独特的观察视角,尤其是她对于画面感的把握使其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戏剧导演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雅各布森便一举成为驰骋于米兰、柏林等时尚之都的热门摄影师,此后,雅各布森开始在独立电影圈子里闯到,积累了相当的人脉。4年前,雅各布森转行投身于戏剧事业,之前在时尚界与独立电影圈的经历赋予其非凡的“魔力”,无论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瓦格纳的《唐豪塞》,雅各布森的编排与设计在保留迈宁根话剧院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增添了一份现代人的解读。

“尽管这部戏的创作年代离开我们有两百多年,但《阴谋与爱情》却道出许多现代都市人的困惑,以及现实社会中的各类‘潜规则’,就像是一部两百年前对于当代社会的预言。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纠结正是不少当下人的困惑,家庭背景、世俗眼光、父母压力等,尽管整个社会在慢慢变得宽容,但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现实就立马变得残酷起来。” 导演克丝汀·雅各布森表示,“在欧洲演出的时候有不少80后模样的年轻观众,他们看完后都不禁感叹席勒正是说出了他们内心对于现实的不满,虽然文明时代的我们不会恶毒到剧中人物的地步,但暗流涌动的种种潜规则既让人感到愤怒,却又无能为力。”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三地剧院联手打造 莫扎特歌剧《魔笛》下月亮相
· 买红妹《让你任性》 变身“独生子女问题专家”
· 原版朱丽叶将亮相大剧院 世界最好巡演剧团来华
· 姚晨直喊“累”《杜拉拉升职记》得做几门功课
· “两只狗”来到重庆 孟京辉将“愤青”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