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人艺小剧场:承载戏剧风起云涌的15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4-29 13:28:07 |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

继人艺小剧场因为消防问题闭门谢客之后,记者最新获悉,北京人艺将新建全新的中型剧场和小剧场。人艺小剧场或将拆除,并且不会在原址重建,人艺小剧场的历史使命也将结束。从1995年开门营业到2009年关门,15岁的人艺小剧场记录了中国当代戏剧风起云涌的15年,也是戏剧运营体制转变的15年;在记者走访的业内人士中,人艺小剧场关门之后小剧场话剧的何去何从引发了争论。

争议篇

旧的去了,新的还会来吗?

记者发现,业内人士并不认同人艺小剧场的闭门谢客会对民营剧团的演出产生影响,因为随着北京民营剧场数量的不断增加,场地已不是问题。但人艺小剧场的闭门谢客,在文化层面产生的震动却不可小觑。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人艺小剧场的观众都在担心,人艺小剧场执著的戏剧精神能否传承下去?“毫无疑问,人艺小剧场承载了北京小剧场的梦想,它的文化品牌价值是不可复制的。”剧协秘书长杨乾武说。

“旧的去了,新的还会来吗?”中戏沈林教授如此发问。

然而,孟京辉却抱着很乐观的态度:“人艺小剧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它已不再是发动机了。”随着大批青年导演崭露头角,孟京辉认为“一个全新的小剧场时代就要来临了”。在他心中,最重要的是“拥抱未来”。    

创始篇

林兆华是小剧场的旗手

人艺小剧场第一任经理傅维博和孟京辉在谈到人艺小剧场时,都满怀深情地谈到了林兆华。“若是当年没有林兆华的倡议,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人艺小剧场,”傅维博说,“他是小剧场的旗手,也是人艺小剧场的奠基人。”“好多人没有意识到林兆华对小剧场艺术的伟大贡献。”孟京辉在谈到林兆华时激动万分。1995年底,林兆华导演的《棋人》在人艺小剧场上演,引起轰动。但他与人艺小剧场之间的联系,却早就超越了剧目。“人艺应该有个自己的小剧场。”这句提议铭刻在很多导演和演员的心中。    

奋斗篇

成长过程就是破冰过程

在人艺小剧场第一任经理傅维博眼中,人艺小剧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路破冰的过程。“1999年,剧院内部进行体制改革,人艺小剧场的账目要进行单独结算,自负盈亏,这在当时叫做经济责任制。我们那时每年的任务是向剧院上交20万,余下若是有10万的盈余,5万上交剧院,5万小剧场可以自己留下改进剧场设施或是用于做戏。”

经济责任制使得人艺小剧场不仅要承担演出剧目,也要承担寻找适合市场优秀剧目甚至自己制作剧目的任务。也正是因此,孟京辉、张广天(博客)等一批先锋戏剧人开始在人艺小剧场大显身手。“人艺小剧场确实是在1999年之后真正火起来的。”当年人艺小剧场三位管理者之一的王心莲回忆道。2001年人艺小剧场的对外演出场次达到了260多场,其中4部戏都是剧场自己投资做的;2002年,剧场的演出场次更是达到了284场,这个纪录直到去年才被打破。

在傅维博经理看来,在人艺小剧场中奋斗的艺术家在对自己的艺术风格进行破冰,而小剧场的经济体制转变同样也是在破冰。    

大学生打工为免费看戏

“1995年,人艺小剧场刚开门时,大家觉得非常新鲜,在大剧场观众要仰视演员,在小剧场里观众却可以俯视演员。”北京人艺的白艳回忆说,“那时候7点半演出,剧场每晚6点半开门,6点开始观众就排起长队等待入场。那时候学生票25块钱,成人票50块钱,那会儿还有按照票款划分座位。当时剧场经理是傅维博,王心莲负责票务,我负责演出业务、接待等,其他的工作人员都是中戏、人大等高校的学生。每晚我们请4个大学生来帮我们检票、服务,他们每晚的报酬是5块钱,而那些大学生全都抢着来人艺小剧场上班,因为这样就可以免费看戏了。”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相声剧《我在开封府的日子》五一亮相丰台(图)
· 歌剧《青春之歌》 选择年轻人接受的音乐(图)
· 法国现代嘻哈舞《小故事.com》
· 《知己》反思知己 人艺话剧配乐上乘韵味独具
· “英国最好的圣诞芭蕾”带来新版《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