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登台国家大剧院
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当代经典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即将于2月24日至3月1日登陆国家大剧院,赴一场“迟到的约会”,此次已是该剧第七度在京城上演,并将以黄磊、孙莉、何炅、谢娜、喻恩泰等全明星阵容出演。大陆版《暗恋桃花源》自2006年11月在首都剧场首演以来,已经在全国演出了近130场,此次登陆国家大剧院可谓是一场“迟到的约会”。早在国家大剧院正式开业伊始,就曾邀约《暗恋桃花源》来此演出,但一直忙于在各地巡演的《暗》剧却分身乏术,无奈错过了那一档期。
昨天下午,黄磊、孙莉夫妇以及制作人袁宏等主创来到国家大剧院资料中心,为即将在这里演出的《暗恋桃花源》与观众做零距离交流。黄磊坦率地说:“这个戏虽然已经演出两年,但每一次演出我都会觉得有新的东西挖掘,这就是好戏的作用。”
有观众问黄磊:“为什么演江滨柳每次都会流泪?”黄磊说:“我第一次接触《暗恋桃花源》是14年前,‘暗恋’这出戏好就好在每一次演都会给你新的感触,虽然已经演了快三年了,但还是觉得有很多的东西。就像是雾里看花,总让你有很多的期许和感悟。”尽管演出过很多电视剧,但黄磊坦陈:“舞台演出对于演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演出《暗恋桃花源》最大的收获是能够演出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电视剧中出演老人因为有特写等手段,总是不很像,而在舞台上的老年江滨柳确实是奄奄一息的白发人,为了表现他的生命最后时刻,我把头发弄得立起来,像是在病床上躺了很多天,从形体上让观众感觉是一个老态龙钟的人。”
为中国当代戏剧的可能性开辟了一条路
与会人员中,上海的音乐剧专家费元鸿说:作为一个《暗恋桃花源》的资深观众,他获得了许多远在戏剧之外的收获,他常常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宏大的作品,因为在看戏的过程和看完之后,你想到的会比看到的多,过一段时间再看,会发现自己没有想到的比已经想到的还要多。而这正是一部经典作品的特质所在,它给观众很大的空间去想象与体会。《暗恋桃花源》两年来6度进驻上海大剧院,演出32场,场场座无虚度、一票难求,不仅创下上海大剧院中国本土演出的最高场次纪录,同时也为上海大剧院及上海话剧市场的演出带来了红火的局面。象现在上海大剧院一个晚上会有三台话剧在大中小三个剧场同时上演,这种繁荣效应确实要归功于《暗恋桃花源》为上海话剧市场培养了许多新观众和忠实观众。
“不看《暗恋桃花源》,社会压力很大”
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的制作人洪亦非在两年多以前,开始一路见证了《暗恋桃花源》的“知者廖廖”到现在的“众人皆知”。在她眼里,《暗恋桃花源》已经成为上海新一代年青人心目中的“最佳话题”,如果聊天时被问到有没有看过《暗恋桃花源》时,回答“没看过”会是很没面子的一件事。而且不光要看过,还有一个小圈子的人会热衷于赶上每一个有演员变化的版本,认真比较每一次演出的不同,而看得版本最多、评论最全面客观的人则被奉为“圈中老大”。
“《暗恋桃花源》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一起太开心了。”
座谈会当天正值《暗恋桃花源》主演黄磊的生日,而两年前的这天,他和赖声川导演、《暗恋桃花源》剧组的其它演员一起刚到上海,正在为新戏的上海首演进行排练,那个时候的上海观众还远没有想到今天这部戏会与他们如此地联系紧密。黄磊说,《暗恋桃花源》其实和上海真的很有缘,不但戏里有台词多次提到上海,剧中主人公江滨柳和云之凡开场便是在上海的外滩公园亲密相拥,也就是在这场戏结束后便四十年没能相聚。“上海”成了《暗恋桃花源》中一个“梦”与“美”的代名词,而许多观众都在最后一场云之凡和江滨柳晚年病房相见时听到“没想到啊,好大的上海,我们还可以在一起,这小小的台北,却把我们给难倒了”这句词开始泪如雨下的。
“好安静啊,从来没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好像整个上海就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随着云之凡的这句话,《暗恋桃花源》拉开了帷幕。140分钟之后,当黄磊和何炅领着演员们轮番谢幕时,台下的观众除了报以如雷的掌声外,还发出了激动的尖叫。看话剧,鼓鼓掌是正常的,尖叫这种行为,一般多见于演唱会。哪部话剧能令天津的观众如此疯狂?答案就是《暗恋桃花源》。
在中国当代戏剧中,从来没有一部作品像《暗恋桃花源》这样彻底的“不合文法”,时装与古装并置、悲剧与喜剧拼贴。同样,在当代戏剧中也还没有哪部戏剧像《暗恋桃花源》一样火爆,在全国各大城市数度上演,一直受到观众近乎狂热的喜爱与追捧。连续两天的演出让天津掀起了话剧热潮。12日,冷雨并没有阻挡住观众的脚步。剧场外,一张50元的入场券变成了200元,但是依然有粉丝掏钱。在剧院里《暗恋桃花源》的大幅海报下,潮男潮女们先骄傲地攀比谁看的次数多,然后再攀比谁买的票位置更靠前。最牛的当然是曾在外地看过该剧的铁杆粉丝。为什么要如此执著地看了又看?因为,每一次现场,和上一次都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