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余震”英国当代视觉艺术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3-14 10:23:08 | 文章来源: 美术同盟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北京,2007年3月20日 – 5月11日
    参展艺术家:查普曼兄弟(Jake & Dinos Chapman); 翠西·艾敏(Tracey Emin); 道格拉斯·戈登(Douglas Gordon); 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 加里·休姆(Gary Hume); 莎拉·卢卡斯(Sarah Lucas); 马克·奎安(Marc Quinn); 山姆·泰勒-伍德(Sam Taylor-Wood); 马克·渥林格(Mark Wallinger); 吉莉安·韦英(Gillian Wearing)

    在过去五年中,英国文化协会在中国成功举办了两个内容前卫的雕塑展:《亨利·摩尔雕塑展》和《亚洲土地》。通过选择与艺术“绝缘”的非传统地点展出以及采取独特的观众参与方式,这两个展览在艺术与观众、英国与中国之间建立起了特殊的关系。

    承接以上成功展览,英国文化协会将在广州和北京两地举办一个专门面向中国,展示英国当代艺术的新展览 —《余震》(Aftershock)。此次展览将首次为中国观众展出20世纪90年代早期至中期成名的一代中,12位赫赫有名的艺术家的主要作品,这一时期见证了英国艺术的重新崛起,并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支主要力量。

    《余震》跨越1990年到2006年,将讲述英国当代艺术的变革过程。这段时期,年轻艺术家们为英国的艺术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使艺术成为媒体激烈争论的主题;艺术市场欣欣向荣,现代展览会的观众数量也在成倍增加 ,最终造就了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的显著成功。它是伦敦第一所展示国际现代艺术作品的博物馆,于2000年对外开放。

    展览的标题揭示了这一近期的艺术遗产及其后续效应,同时还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十年之后,尽管政治和社会变化莫测,但被挑选出的这12位艺术家的作品仍然会保留着其影响现代争论的权威和力量,为此,这次展览包含了1990年之后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去年创作的新作品。

    《余震》将聚焦于讨论和争辩的形式,引导中国观众思考当代英国艺术的成功经历,以及这一文化转型怎样为国际艺术舞台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

    三位中国专家对展览作品进行了精心的挑选,他们分别是:皮力,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独立策展人及联合总监,北京;秦思源(Colin Chinnery),创意总监,尤伦斯基金会(Ullens Foundation),北京;郭小彦,广东美术馆策展人, 广州三年展办公室负责人, 广州伴随展览同时呈现给观众的将是一本精美的展品画册。此外,为配合广州和北京两地展览,届时还将举办讲座和其他辅助活动。

部分展览作品>>

Jake & Dinos Chapman 查普曼兄弟

    Jake Chapman(杰克·查普曼,生于1966) 和Dinos Chapman (迪诺斯·查普曼,生于1962) 分别出生在切尔藤纳姆和伦敦,从1990年同时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以后,他们就开始合作创作,如今生活和工作在伦敦。

  查普曼兄弟深深的着迷于这个俗世,他们用作品来探索着恐惧残酷的道德边境,和罪恶感。在1996年伦敦,“查普曼世界”展览在当代艺术学会引起了争议,一部分被命名为“悲惨的解剖”的作品,用怪诞的手法对儿童造型的模型进行变形。这些作品的核心其实就是一种俗套的潜在含义―将低下阶层的粗言秽语的内容转化成具体的身体形象。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是英国现代艺术的典型特征。

Ubermensch《超级人物》 1995

  查普曼兄弟经常成为受争议的人物。在Ubermensch《超级人物》(1995年),一座雕塑展现Stephen Hawking(斯蒂芬?霍金)—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坐着轮椅在悬崖顶上摇摇欲坠的情形。在这里,霍金的形象被丑化了,尽管他有着‘超人类’的智慧和崇高,但他那不稳定的配件正在支撑着他那孱弱的身体。不去理会科学家的表率作用,比如“无边界条件”这个理论,或者是宇宙是有限的但是在假想的时间里没有边界这样的想法,我们都被他那有限的生命所提醒。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遥·控--上海当代艺术馆多媒体与互动艺术展明开幕
· [专稿] 东京艺术工程—“玩画廊”当代艺术展
· [专稿] 北京9艺术空间—当代艺术展
· [专稿] 当代艺术展
· [专题] 2006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