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9-26 15:19:07 | 文章来源: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作者:埃尔维拉·达米科内(Elvira D’Amicone

  令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着迷的文化

   到任何陌生之地旅行,了解当地的文化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身心的体验与陶冶,引人入胜的古埃及文明也毫不例外。而与法老文明同时代的文化,特别是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同样对前者充满了仰慕之情。从公元前一千年起,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就开始在尼罗河河谷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公元前31年古罗马人在阿齐奥(Azio)海战中击败了古埃及人并将其并入古罗马帝国的疆域;再往前三个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之后就在尼罗河河谷派驻了讲希腊语的总督,随后托勒密(Tolomei)将军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对于古埃及来说,上述两个历史年代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政治文化时代的开始。从此,当地的执政官们讲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些语言与古埃及几千年来历史文献中使用的语言完全不同。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文字上,还体现在宗教、艺术和生活习俗上,并且逐渐融入到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此同时,代表法老文明的宗教、风俗和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些外族统治者,后者在敬仰中学习古埃及文明的精粹,正因如此,法老文化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统治之下依然延续着自己几千年的生命力,并被新的统治者赋予不同的寓义,特别是埃及的神灵伊西斯(Iside)和奥西里斯(Osiride)在尼罗河河谷以外的地区受到了普遍膜拜。在罗马城,埃及的许多文物占据了众多广场、庙宇以及私家住宅内的重要空间。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文物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人类文明史上这一重要的篇章。 法老时代的尼罗河河谷

  在托勒密和罗马人统治尼罗河河谷之前,古埃及文明已经拥有了三千年的历史和七千年的从游牧文明到农业文明的过渡时期。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古埃及人就已经将石器制作发展到了极致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古埃及的土地被广泛利用,并拥有多种食物来源和政治组织形式。公元前四千年末,当地的政治中心及其联盟体系逐渐统一起来,并形成了法老制,法老在古埃及文中被称为“neb taui”,意为“两片土地的主人”。埃及君王的名称具有非常特殊的含义,两片土地实际上是指上埃及和下埃及这两个各具特色的区域。上埃及呈狭长形,从尼罗河进入河谷地段开始(即现今的阿斯旺)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开罗市;而下埃及则是尼罗河开始分支并进入地中海的区域,这个地区因其外形也被称为三角区,拥有大量的耕地,与尼罗河沿岸的河滩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这两片各具特点的土地联接在一起的就是尼罗河,尼罗河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每年丰水期河水覆盖了许多两岸的土地(图1)。如今这种河水泛滥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大量的水都贮存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斯旺大坝完工之后形成的纳赛尔人工湖内。滋润这片大地的水并非来自天上而是来自地面,每年从七月至九月河水都会慢慢溢出河床,淹没周围的乡村地带。这种河水溢出现象并没有摧毁性,相反却可以防止沿岸的土地沙漠化。在河水退去之后,被河水淹没的区域都会留下一层特殊的河泥,富含矿物盐和有机物,这些也成为这片肥沃土地的天然养料。发达的农业使埃及成为一个富饶而强大的王国,随后又成为罗马帝国的“粮仓”。不过这一优势并非仅仅是尼罗河的赐福,它还来自于古埃及人辛勤的劳动,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流域的特点,建立了发达的人工灌溉渠道。这些水利设施遍及王国的每一寸土地。整个王国被划分为多个行政区域,由王国委派的官员们进行管理,各区的收入一部分自用,一部分上交到法老的宫庭内。正是这些来自各地的财富使法老们能够在王国境内大兴土木,建成了为数众多的大型建筑,它们无论是从材料上和建筑风格上都见证了国王们的治国能力。埃及拥有得天独厚的国土,但更重要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其聪明才智在这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建成了直到今天仍让世人惊叹不已的大型建筑群,它们代表着埃及文化所达到的神圣高度。

  艺术、文字和王权 

  “树立起你的丰碑,美化你的建筑”,这是约公元前1900年中期的阿门内姆哈特(Amenemhat一世对其子赛索斯特里(Sesostri)说的一番话。这些建筑代表着国王们的权力,也代表着他们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为了让这些建筑能够长久地见证法老们的荣耀,埃及人认为所用的建筑材料必须具备下述三个重要特点:

-         能够比木材、陶瓷和金属更为持久。当时的古埃及所用的金属基本上都是青铜,由于当地没有制造青铜所需的锡矿,所以王国所用的青铜基本上都购自近东地区;

-         在埃及境内拥有大量适合建筑和雕塑的石材,充分利用它们可以体现出国王的治国能力和经济实力。每次出征采石都是一项壮举,因为石矿坑都在沙漠中,王国必须拥有足够的财力才能顺利完成每次出征;

-         石材加工需要专业的能工巧匠,而王国必须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才能培养这些专业人才。

  由于上述这些原因,专用于这些建筑和雕塑的珍贵石材必须采自尼罗河河畔和沙漠。花岗岩只能用于供奉神灵和法老,用它制成的巨大单体石碑树立在太阳神拉(Ra)的神殿中。这些石碑后来被古罗马人当作战利品运回帝国,用来装饰罗马众多美丽的广场;在十九世纪,其它的石碑陆续被运往纽约、巴黎和伦敦,这一时期世界各地也出现了许多专门收藏埃及文物的博物馆,其中就有意大利都灵的埃及博物馆。古埃及人还用花岗岩雕刻了法老及其亲属的石棺、祭坛以及反映重大活动的纪念品。黑色的石材尤为珍贵,特别是贝肯(bekhen)石只出产于瓦迪·哈马马特(Uadi Hammamat),它的材质和色泽均匀,有黑色和绿色,它们受人偏爱的原因或许在于这两种颜色能让人想起尼罗河河泥和植物的色彩。黑色象征永恒,而绿色在代表繁茂植物的同时,还代表着水和天空,它们同样是生命延续的象征。相对而言,石灰石比较容易开采,因为矿坑都位于尼罗河的两岸;而尼罗河流过埃斯纳(Esna)之后,两岸的石矿则以砂页岩为主。根据所属地质年代的差异,石灰石的材质有粗细之分,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方解石,用它制成的石器表面光滑、具有透明的质感,因此很多宗教活动中使用的容器都是由这种石材制成的。起源于埃及沙漠的砂页岩几乎完全用于大型建筑或者装饰件,它的颜色与其地质起源密切相关。古埃及人习惯在雕塑作品上涂色,这种加工有的是整体性的,有的仅限于局部,着重突出艺术品本身应有的写实色彩。头发和眼睛是黑色的,嘴唇是红色的,男人的身体是红色的,而女性的身体则是黄色的;有些雕塑中头发的颜色被涂成蓝色和绿色,用以代表永恒的生命。对于塑像的姿式,古埃及也有明确的规则:男性为行走状站姿,女性为双腿并拢站姿,神、法老或者其它尊贵者坐在椅子上,供奉者呈跪姿,成双成对的一般是国王、王后或者贵族夫妻,三人的组雕一般是法老与两位神。对于石雕所选用的石材形状也有基本的规则,用石板制成的雕像的背后一般都有一个支撑物(图2),而立柱形的石材被看成是级别最高的,所以“方形雕像”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类雕像中人体与石柱融为一体,突出石材自身的几何形状,而人体只是简单的线条。建筑上同样有一些严格的规定,特别是那些用于供奉神灵的宗教建筑。它们的外形和色彩都具备营造生命摇篮环境的功能,如立柱表现的是绿色的莎草和鲜艳的荷花,而天花板的装饰图案代表着星空,黑石地板则象征着埃及的土地,在当地语言中它被称作“ta kemet”,即“黑土地”,与“ta desheret”,即意为“红土地”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埃及文明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文字,每件雕塑和每座建筑上都带有这些文字,而绿色的文字则用以进一步强调对永恒生命的祈福。古埃及文字复杂而令人难以理解,它们同时具有表音(一个字符等同于一至四个辅音)和表形的功能(有的字符用来代表一个概念或者形象) (3)1882年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尚伯隆(Jean- François Champollion)破解了一部分象形文字,但大部分元音拼写体系尚未被人揭密,所以在解读辅音与元音之间的字词时一般要加上元音e,现代人只有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这种象形文字的书写方法(图4)。象形文字的草书字体相对简单一些,但要掌握它们同样不易,它们通常用墨汁被书写在莎草纸上(图5)。文字作为日常行政和财务管理以及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一直都由极少数特权阶层把持着,他们与法老及其随从一起掌管着政权。但不管怎样,古埃及王国为每个社会阶层的人都订立了严格的规则,如果没有这一等级森严的社会规则体系,就不会有伟大的埃及文明和它延续几千年的历史。古埃及宗教也是这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墓葬传统在法老文明中占据独特的地位。

  宗教和墓葬传统

  在古埃及文化中,神灵和凡人并非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神与人之间的活动相互影响,自然界的一切都被赋予神圣的色彩。尼罗河水、肥沃的农田、群星璀灿的星空、浩瀚的沙漠,各种各样的生灵与神灵存在其中,向古埃及人传达着永恒的神秘信息。古埃及的宗教也反映出这种人、神与自然合谐共生的世界观,体现在神的形像以及对动物的崇拜上。供奉在神殿中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神像或者是动物的头颅加上人的身躯;或者是人头加上动物的身体,如鳄鱼、各种鱼类、青蛙和多种鸟的身体或头颅出现在尼罗河沿岸的石碑上,其中特别是文字神托特(Thot)偏爱的神鹳鸟。像狮子、蜣螂、蝎子、眼镜王蛇这些沙漠中凶猛的动物更成为埃及人敬畏的圣物;雄鹰和秃鹫则是专门保护法老和女王的飞禽;而公牛、羚羊以及象征母亲神哈托尔(Hathor)的长角水牛都代表着埃及人对家庭人丁兴盛的祝愿(图6)。各类植物的树干、枝叶、花果中也隐藏着生命之能源,树枝中居住着保佑水和空气清新的神灵,莎草花和莲花代表着尼罗河流域富饶的土地,而石榴则是丰产的象征。神庙中还专门为那些代表神灵的动物和植物留下了相应的生活空间,在这些动物死后,它们的尸体经过专门的处理、涂上油脂、裹上绷带后,又被装在各类陶罐或木盒中埋葬在专用的墓地里。埃及人称供奉神灵的地方为“per neter”,即“神之屋”。在这些庙宇中最隐匿的地方一般设有一个神龛,里面存放着一尊神像,在一些重大节日期间人们会抬着它载歌载舞地游行。对于身居乡间的村民们来说,这些节日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可以直接与神灵接触,向神灵祈祷许愿。事实上,庙宇内只能由专事宗教事务的人进入,不同阶层的人则按照严格的规定分别可以进入庙宇内的庭院、走廊以及其它进行宗教仪式的地方。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虔诚,如用石材制成的雕塑和石碑、铜像和各类圣物供奉在神庙之中。而那些与生老病死这些人生重大事件相关的神灵更是得到了人们的格外敬仰。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巫术和医学相互交融在一起,展示出自古以来就被世人共识的古埃及人的才智。在众多的神灵中,药神赛克麦特(Sekhmet)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她的名字在埃及语的意思就是强大的。她头顶太阳环,拥有太阳神拉狮子样的面孔和同样是太阳神拉的象征的眼镜蛇,这些造型元素代表她像太阳一样拥有养育和摧毁大地的双重威力。在古埃及神话中,太阳神拉因看到人类的恶行决定派药神将他们全部吞噬掉,随后太阳神又后悔这一决定,于是用啤酒将药神灌醉,使其失去进攻性,变成温顺的猫神贝斯特Bastet),她专门保护家庭并喜爱歌舞。在埃及的诸神中,伊西斯(Iside)也享有盛名,埃及以外的人们也对她顶礼膜拜,在罗马也有许多献给她的神殿(图7);伊西斯是奥西里斯(Osiride)的妻子,何露斯(Horo)神的母亲,后者经常以头梳小辫、口含指头的小男孩形像出现在各类雕塑中。在神话中,伊西斯借儿子荷露斯的肉身使被篡位的弟弟Seth谋杀的丈夫复生。Seth将哥哥残杀并肢解抛尸,伊西斯将丈夫的身体重新组合之后怀上了儿子何露斯,她将儿子抚养成人,辅佐他报杀父之仇并重新夺取了王位。何露斯后来变成鹰神,专门保护法老以及王国的平安。在灵界,奥西里斯是逝者的保护神,以使他们获得死后的永生,古埃及每个富裕家庭的成员都希望一生中至少都会去一次位于阿比多(Abido)的奥西里斯神殿。此外还有其它一些神专门保护王室和与其相关的祭司学校,他们在古埃及的创世神话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比如太阳神拉,所有的法老都是他的儿子,按照埃利奥波利(Eliopoli) 祭司们的说法,是太阳神拉站在从洪水中耸立起来的山峰上创造了人间万物。另一个与创世相关的神就是普塔(Ptah),根据孟菲斯的祭司们创办的学说,普塔神以心思考,只要他口中说出心中所想的万物生灵的名称,这些生灵就被创造出来;正因如此他成为艺术和工匠们的保护神。发明了文字和所有知识的托特神也是人和世间各种动植物的创造者,对他的崇拜圣地位于埃尔摩波里(Errmopoli), 该城名称的含义即为神灵之城”,  后者原是一位希腊神灵,在说希腊语的托勒密人掌控埃及王国之后他与托特神融为一体。除了上述这些在全埃及受人供奉的主神之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祭神传统,而且法老为了王国的平安也同样支持这些地方神灵,所以后者在古埃及的宗教文化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如泰伯的蛇形女神梅雷瑟格(Meretseger),她的名字意为“喜爱寂静者”,修建王陵的工匠以及看守陵墓的官员们因害怕在沙漠中遇到毒蛇而对蛇神顶礼膜拜。

  对于在人生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死亡,古埃及人将其看成是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重要过渡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需要对死者的身体进行认真细致的处理,以使神赋予的力量继续在灵界生活。正因如此,制作木乃伊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剥离除心脏之外的所有内脏之后,遗体被清洗干净、脱水并添加香料之后用布包裹起来。制作木乃伊的每一步都得到犬首神阿努比斯(Anubi)的保护,护身符和棺椁上绘制的神灵也保佑着死者的亡灵(图8)。墓室内的壁画再现了死者生前的日常生活,各种用品特别是家居用品、食物和衣物也被放置在遗体周围,以便死者在灵界能够继续享受他在人间同样的生活。正是借助埃及墓葬习俗保存的这些大量文物,现代人能够在几千年之后再现尼罗河两岸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日常生活

  在大量的古埃及文物中,各种碗和容器保存了许多当时的食物和饮品,为数众多的酒坛使现代人了解到当时贮存、运输葡萄酒和面粉的方法,而形状各异的食盒和小桌保存了形式多样的面包、水果蔬菜以及其它的厨房食品(图9)。在将目光从餐厅和厨房内的各种制品上转到居室内的陈设时,我们可以看到床、椅子、凳子、大小不等的木箱、竹篮、面包筐、衣服和用于装饰房间的布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的各种生活细节:夜幕降临躺在床上,白天坐在庭院的走廊中或者棕榈树的树荫下纳凉,或者打开衣箱取出自己喜爱的衣服。梳子、带有密集假发辫的发套、花环、香水瓶、镜子、项链、耳环和戒指、竖琴和长笛这些个人装饰和娱乐用品则可以让人们联想到古埃及人盛装节庆的欢乐生活场面(图10)。当然这些物品的某些细节也同样反映了古人和现代人同样惧怕的一些东西:比如椅子和床的腿经常被雕成狮脚或牛蹄的形状,古埃及人希望以这种方式抵抗来自蛇或蝎子对人脚的偷袭。如果再将我们的目光从这些居家用品上转到各种生产工具上,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另一幅动人的工作场景:各种能工巧匠用这些工具制作出玻璃瓶、蓝色、绿色的碗、陶器、首饰、布匹、面包、酒类等等;随后我们还会看到曾经航行在尼罗河上的古船及其模型,想象古埃及人驾船满载着各类货物以及美味的飞禽(图11)。这些流传至今的文物向我们展示着永恒的历史记忆,使今天的人们能够感受几千年前尼罗河两岸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

  埃及文明和都灵埃及博物馆

  都灵埃及博物馆是人们学习和了解埃及文明及其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它记录了世人对法老文化的研究,以数量和品质皆居上流的馆藏向世人展示尼罗河河谷地区几千年的艺术、宗教、墓葬习俗和日常生活中突出的亮点。馆内保存的六千多件文物为现代人研究埃及文明提供了详尽的实物,使我们能够回顾从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王国统一时开始的几千年文明历史。各种塑像、文字、画卷、莎草纸、棺椁和日常生活用品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3000-2000年间尼罗河河谷地区平民和王公贵族们的生活实景,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埃及成为一个强大的王国,它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广大的近东地区;而用古埃及文字和希腊文撰写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两大文明的交流,法老文明随后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而渐入危机,基督教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到公元六、七世纪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基督教修道院。都灵博物馆内丰富的文物收藏集中展示了法老文明的光辉时刻。

下一页埃及神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