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华:“方案”艺术需要时间来检验

时间: 2015-04-22 13:17:22 | 来源: 画刊杂志

首页> 资讯> 声音

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

我认为从古到今,艺术生产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人工直接造型的方式。艺术家基于自己的构想,通过人的身体活动直接实现,即艺术家用手工劳作,使用工具和材料来造型,例如传统绘画、雕塑、陶艺等等都是如此。

第二种是人工间接造型的方式。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构想,组织团队,分阶段利用工具和材料,间接地实现自己的想法。艺术家画一个小稿,做一个模型,交由助手、工人来完成,这种方式古已有之。例如,古代许多大型石雕不可能由一个或几个雕塑家亲自完成,需要大量的石工来按照艺术家的想法共同完成。

西方自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之后,雕塑家亲自动手打石雕的就越来越少了。到了罗丹的时代,雕塑家的任务基本就是做泥塑小稿,把放大、石材加工或者金属铸造的工作交给助手和工人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点星仪、九宫格等技术工具,保证等比例放大的准确性。其实早在米开朗基罗的时期,就有记载说,许多大型壁画是他指挥工人放大完成的,当然,他也参加画。中国古代也是这样,史料记载,吴道子画壁画也是由他起稿,由工人填色完成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单数的创作,一个是复数的创作;一个由艺术家直接完成,一个由艺术家间接完成。今天有些观念艺术家,起个稿子,或者说说想法,交给工人来完成,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古人早就这么做了。

今天还有第三种艺术生产方式,我称作“新媒体的视觉呈现方式”。艺术家有了自己的想法,利用新的媒介和科技手段来进行呈现和实现。例如影像艺术、计算机绘画、3D打印、动态艺术、声光感应艺术都是如此,这是当代最流行的一种艺术生产方式。

这种新的方式有两个特点:首先,它和前两种生产方式都不一样,它不是通过人的手工直接或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机器、计算机等新媒介呈现的;其次,这些作品不一定是物质实体(三维造型)的,有许多只是视觉的、声音的、光影的、虚拟的。

上面说的这三种方式不是替代式的关系,在今天是并列式的,三种方式都存在。

现在方案艺术家盛行,有声音质疑这类艺术家的合法性,相较于传统手艺,他们似乎更难获得认同。我认为产生争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艺术史的焦虑。

从艺术史来看,现如今保留下来的优秀作品都是物质实体的,它的呈现的方式,从手艺和技术上说,无论是采用第一种,还是第二种生产方式,都是当时一流的;何况,艺术本来就是从技艺那里分化出来的。而现如今的观念艺术、方案艺术、现成品艺术把手艺、技术的因素忽略了,只强调观念的呈现,所以,就有人担心作为技术、手艺的艺术是否能继续下去。

我不这么悲观,古代流传下来的技艺并不会随着观念艺术的兴起而终结,只要有需要,它就会延续。另外,艺术所凭借的技术手段也是发展的,例如,新媒体艺术所凭借的技术,是古人无法想象的,它是一种新的媒介和技术,它的视觉效果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所说的第三种艺术生产方式就是高技术的,当然,它是新技术,它给我们带来对于观念和技术问题的新的理解和视域。

艺术在发展,艺术的观念和技术各自都在不断发展,它的丰富和多元是好事,它自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我们不必过于担心。

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我认为将这种新技术引入到艺术中,部分地替代人的手工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也是一种阻挡不了的趋势;另一方面,越是在高新科技的情况下,保持手工、保持传统技艺又越是显得具有特殊的意义。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矛盾,但它们有着内在的关联。

艺术的高技术、新技术很重要,但是不能唯技术。而艺术的人文魅力,艺术与人的思想、情感的关联,艺术的批判性不可少。反而,高技术需要高情感来进行平衡,在这种时候,返璞归真,让人通过传统艺术的技艺,重返人与自然的联系,人与物质实体的联系,也显得非常重要,它也是今天艺术得以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方案”艺术目前在中外都有,许多还是一些名家。照我看来,即使有了方案,还需要艺术家跟进,调整、完善作品,至少需要亲临现场指导制作,这才是对待艺术的真诚态度。事实上,有态度非常认真、精益求精的,也有倚仗名气,依靠名人效应,“客大欺店”的。但是,如果用敷衍的态度对待艺术方案,这种创作是很难持续的,时间长了,作品质量下降,知名度和影响力势必也会受到影响,最后,吃亏的是这些人自己。我相信,将来“方案”艺术会比过去要多,特别在中国会如此。因为,将来艺术最重要的、最难得的还是创意、策划、想法,而不是技术。技术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是有明确的途径和方式的;而创意、策划、想法并不是“水滴石穿”,靠苦练、靠勤奋可以解决的。正因为如此,“方案”艺术在另一方面不像技术问题那样,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界限,所以容易鱼目混珠,所以,它需要积淀,需要时间来检验。最后,“方案”艺术的真正前途还得取决于艺术家对待它的态度。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