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劲松:作为文化场域的“艺术性”

时间:2014-10-11 13:49:15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声音>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艺术性是一个被逐渐泛化的概念。一般认为,艺术性反映的是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表达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例如在艺术处理、艺术表现、艺术形象、艺术结构、艺术语言等方面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样的论断,固然是从社会需要的层面做出的合理阐释,但由于它过于“合理”,过于“美好”甚至“完美”,以至于许多从事造型艺术创作的人,常常脱离艺术本体的场域,脱离于内在的真,而片面追求“好看”,追求一般性的审美与所谓精当性、逼真性、表现性和完整性,并奢谈观念、技术、市场乃至影响。不仅如此,近些年来,艺术创造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问题。诸如,网络形态下的大数据和全媒体冲击,社会转型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挑战等等。造型艺术的独立性和价值判断,犹如文化场域里被悬空的钢丝,在迷雾重重中装腔作势,支架单薄且若隐若现。晃荡中,谁还能够把握其原初的内涵质地与创造的时代秉性呢?

这个时代,问题意识和跨文化视野,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引起艺术家的关注和反思。

策划举办以“融合·建构”为主题的第五届北航艺术馆当代艺术邀请展(双年展),即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作出的探索性努力。这个主题,也是前四届北航艺术馆双年展——“灵感·空间”(2006)、“激情·超越”(2008)、“意象·特质”(2010)、“文脉·气韵”(2012)探讨问题的延续。我们邀请的艺术家,大多具有学院背景和学术积淀,从第一届到第五届,历经近十年的创作过程,他们各自提供了或一脉相承,或风格迥异的作品。无论是艺术家个体,还是五届展览呈现的整体面貌,都在时间的洪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提出“融合·建构”的命题,在我们看来,首先是关于艺术创作中文化场域的构建问题。场最早是物理学中的概念。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一种,场中存在已知的引力、磁力或电力等效应。文化场域的实质是一种社会文化存在形态,它看不见,但可感知;摸不着,但可扩散;无定式,但影响深、范围广。文化场域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积淀过程,是一个时间的函数,即在文化的变迁中,文化体系会发生变化、产生系统性“振荡”,其场的幅值也将随时间而变。具体到文化场域中的造型艺术领域,“艺术场”即反映为一种空间关系,又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关系,更呈现出一种独立的文化张力、艺术状态和艺术特征。当然,文化场域中的“艺术性”,并不是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学术界通常以一种循环的方式自我论证,认为“艺术性”就是使艺术成为艺术的特性。此外,还有从创作语言学、美学甚至社会心理学等角度得出的结论。无论是那一种印证方式,窃以为我们关注的重心,都应该转移到对艺术的本体性认知、独立性探索和文化性映射上来,究竟是什么使一种造型表达成为了艺术作品?

部分答案,或许就在“融合·建构”第五届北航艺术馆当代艺术邀请展(双年展)的作品中间。

透过这次展览,我们倡导的是一种跨空间、跨文化、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思维模式和艺术创作姿态,是一种跨越行为中艺术观念与创作实践的融合,也是文化视野下艺术家个体的多维智识积累、艺术品格与价值取向的融合。终究,文化场域中造型艺术“艺术性”的建构,必然要通过作品本身来呈现,也必然涉及到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对物理空间、社会空间、艺术空间等本质与规律的不懈思考,承载着他们直面传统和时代挑战时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这一回展览,我们共邀请到72位艺术家的120余件作品参展,包括水墨、油画、雕塑、综合材料、影像等多个类别。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参展艺术家们正视和把握了当代艺术创作中的一些重要命题,从文化场域中的“艺术性”出发,以融合和建构的姿态,以开放性的眼光将“艺术性”引入艺术创作的幻象世界,创造了在场的生命精神与文化感受,也造就了诸多具有审美意蕴和人文品格的价值经验。

可以说,本届展览参展艺术家们持续进行的多方向探索与努力,成效是十分显著的。他们的作品中不仅深入反映了艺术与社会、文化、生态、心灵等议题的关系,还通过对创作理念和要素的流变梳理乃至整合,共同营建了一片充满生命哲思、情感升华、文化肌理和技术创新的本真艺术语境,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具有学术性、独创性、体现当代艺术发展趋向的大型艺术展览。

回到当下。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焦虑、文化冲突和造型艺术遇到的挑战与问题,艺术家们,虔诚于你们的灵悟与果断吧,从内在的形、色和思维碎片里,抽离出创造的本源,抽离出往深处寻觅的青石板铺就的路径——那条道路,既幽静,又绵长——那是一个时代的背影,又是超越于时间刻度的自我放逐、灵悟创造中的艺术本质与永恒精神价值。

二零一四年九月

蔡劲松

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

北航艺术馆馆长,教授、博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