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声音

陈履生:当下艺术价值判断偏离艺术本体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10-10 12:50:32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读书问题:

很多不言自明的常识在当下就是少有人遵从,很多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最终却成了问题。艺术家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就成了问题?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艺术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责任的缺失,只是把艺术当成一种职业和工作,一个仅仅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劳动者。毫无疑问,这种价值判断偏离了艺术本体。

绘画意义:

现在整个社会对绘画意义的理解、期许与要求都在降低。人们判断一位艺术家的成绩和艺术家是否读书、读多少书没有关系,与画里的文化内涵没有关系,而是看画价的高低、官位的大小。艺术家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竭力地去搞社会关系,因此,不可能有时间去读书,有理想去提升文化修养,有责任去面对艺术问题。

晒评委:

这次鲁迅文学奖的评奖结果和许多重要评奖一样,结果一公布立马引起热议。好在这次《文艺报》以整版公布了全部奖项中评委的票数,因此,落选者固然有态度,而评委的尴尬自不言说,都是一个圈子中的人,况且有些是著名作家,还有领导,隔三差五要见面的。显然,这是公开了评委的良知和基本水平、文学态度。

画院遍地:

四川诗书画院、浙江画院相继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回忆。30年前的感叹变成今天感叹之感叹。画院的公私不辨,良莠不齐,重要的是沦为一种牟利的牌号,一种可资利用的幌子。当年像陆俨少那样的前辈为之努力的阵地,成为现今全民一哄而起的遍地开花,九泉之下的前辈可能悔之当初矣。

再说画院:

各行各业办画院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可悲的是,在这种高度普及的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并没有带来美术创作的提升,相反,创作水平则呈现出明显的整体下降的趋势,而更多的是消解画院主流特征的负面问题。如此来看,各行各业办画院绝大多数都不是为了书、画的本体问题,而是为了与书、画相关的利益问题。

船震门:

江湖画家的炒作之道:2011年12月16日,网上出现“后海老和尚大玩船震门”的视频,这是杨秀宇收了17.5万元为画家安云霁所炒作的结果。他说,一家专卖其画的文化公司找他炒作,他先炮制该视频遭网友谩骂,再让安云霁开发布会“告全体网民”。11月23日,杨秀宇在法庭上供述——江湖之道之一。

分享与教育:

为什么要美术馆、博物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简单地说是社会的需要。社会为什么需要?这可以从博物馆的起源中找到答案。有了收藏,为了与公众分享,就有了早期博物馆所有的功能。但是,现代形态的博物馆不仅是扩展了收藏和展示的功能,更多的是关注它与公众与城市的关系,更多的是发挥教育的功能。

博物馆越建越大:

国家财政支撑的国有美术馆、博物馆,同质化的倾向表现出了政府缺少顶层设计和疏于管理的问题。其设置不是因为公众普遍的需要,而是因为个别的利益和喜好,甚至是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攀比,你有我也有,这就导致了美术馆、博物馆越建越大这一当代中国奇观。缺少科学的客观评估是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

价值观定位:

在新世纪的美术发展中,在经济的激励和扶持下消解了对于艺术的尊崇,如果社会的价值观定位在画的价位和画家的官阶之上,如果这个时代缺少代表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那么,遑论中国美术的发展以及表现这种发展的当代中国美术的成就,国家财政的再大投入又能如何?那只能说是修了一个又一个没有高僧的大庙而已。

画家的头脑:

经济的发展加上体制的优越性,颠覆了历史上“穷画家”的观念。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画家的艺术头脑越来越萎缩,艺术理想越来越淡薄,而经济头脑却越来越发达。现在有多少著名的画家胸怀艺术的理想?还有多少画家心存艺术的文化情怀?上个世纪30年代就开始批判的“为艺术而艺术”,现在不批而烟消云散。

文化诉求:

由国家财政支持的机构在很多方面尽管有着与中央保持一致的口号,实际上并没有表现出相同的文化诉求和价值取向,有些甚至是大相径庭。它们所表现出的是同为国家财政支撑的不同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即使力量有限,也能够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震动美术发展的舞台。好处仍然是繁荣,弊端依旧是乱象。

画册之多:

谈到当下的画册之多,刘勃舒先生说,实在是多,没有办法解决,只好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下楼,偷偷地将其扔到垃圾桶内,像做贼一样。确实,这是一个很难对待的问题,人家送你画册非常的真诚,但很多人都不了解现在的画册之多,各种高档得难以想象,死沉死沉的,而家里的空间有限又没有地方放,真是无奈。

画家诞辰:

今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刘开渠、蒋兆和、吴湖帆诞辰110周年,董希文诞辰100周年,他们所代表的那个时代,他们的艺术在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上所占有的特殊的篇章,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有些需要重新去认识。随着渐行渐远,关于他们的艺术史的研究应该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厚实,而事实上却有很大的差距。

节庆展览:

各地都有一些庆祝国庆65周年的展览,是系统的总结?还是庆典的应景?多年来,许多地方已经形成一种惯例,每逢什么样的节庆,就有什么样的展览或活动。它们的意义除了应景之外,还应该在美术本体上有点不同于上次应景的不同之处,这样才有益于美术的发展,才能激发美术家参与的热情,否则像审美疲劳一样。

江湖习气:

江湖习气像传染病一样影响到整个中国书画家的行业风气,也影响到社会价值观的判断。其严重性在于“内靠官僚,外靠奸商”,其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到主流价值观,影响到传统中国书画的品格和风尚,更消减了中国书画的内涵和品质。他们在公众传播领域的肆意炒作、自立山头、狐假虎威、抬轿吹捧,影响恶劣。

关于画画那点事:

画画多大的事儿?有位画家这么说自己:“当我有了这样的明确的发现之后,我的艺术的进步简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全社会震惊,我的画也以空前的速度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仅仅10年的时间,我像从激烈的地震颤动中,大地被拥起的奇峰,直插云天。”听起来有点像说书,也像孙悟空出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感觉。

冒用行骗:

冯其庸先生年逾90,德高望重。平时我们不敢多打搅是对他的尊重。今天,冯先生来电话告知有人冒用国家博物馆的名义行骗,显然这不是针对他一个人,而是面向书画家群体。骗子说国博要为书画家出台历,和通常要书画一样,先要签订合同,三番五次电话叨扰。最后合同寄到国博再转南昌而败露,信函、公章皆假。

关于出版:

最受不了的是天津人美出画册的电话,没完没了,不管你有事没事,电话就来了。好在认识天津人美的领导,电话投诉,希望停止骚扰。没想到这位总编辑说,这事我们也管不了。“陈老师,如果你有办法,你帮我们治一治”。这实在难以理解。体制内主流的美术出版怎么沦落到这种地步?和江湖上换宣纸、毛笔的一样。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