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就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馆专访文化部部长蔡武

时间:2014-09-12 16:38:00 | 来源:新华网

资讯>声音>

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馆现场

国家典籍博物馆9月10日正式开馆,首展“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对此,新华社记者对文化部部长蔡武进行了专访。

记者: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改革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提出“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此背景下,国家图书馆筹建的国内首家“国家典籍博物馆”开放服务,有何特殊意义?

蔡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讲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

国家图书馆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馆藏敦煌遗书、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典籍、名家手稿等珍品达275万册(件)。“国家典籍博物馆”开放服务,让平时深藏在库房中的典籍文物,以新颖的阅读方式、创新的展示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是贯彻落实“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求的重要体现,将进一步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拉近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公众的距离。设立中国自己的国家级典籍博物馆,也为世界开辟展示中国典籍文化的国家级窗口,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记者:国家图书馆不断拓展职能,建设“国家典籍博物馆”,这是一项重要的探索和创新,您觉得这种探索对于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何重要价值?

蔡武:典籍博物馆和图书馆作为两种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互相联系又互相融合,许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图书馆里都建立或计划建立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开放服务,将充分带动全国图书馆与博物馆界的交融与合作,广泛挖掘典籍文物的重要内涵和价值,为引领大众文化发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在国家图书馆建设典籍博物馆,对地方公共图书馆以及地方典籍博物馆建设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不少图书馆在改造或新建馆舍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保留和利用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老图书馆馆舍,在此过程中开设展示空间,设常设展览,凸显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服务民众相结合的创新思路。这一重大举措整合相关服务资源,更好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国家典籍博物馆内,观众从《永乐大典》前走过。

记者:国家典籍博物馆开放将举办首展——“国家图书馆精品大展”,展览如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吸引广大读者?

蔡武:国家典籍博物馆首展“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由金石拓片、敦煌遗书、善本古籍、舆图、名家手稿、西文善本、样式雷图档、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和中国古代典籍简史等9个展览组成,展品800余件。本次展览是国家图书馆历史上最大规模集中展示馆藏文献珍品。为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览通过四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是展出大量珍贵典籍实物,并配有深入浅出、生动精彩的解说。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诸多旷世经典、品读各朝各代的笔墨真迹,还可以从展览中了解到许多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二是展览运用大量的多媒体展示手法,融趣味性、互动性与知识性于一体,让晦涩难懂的典籍文物更具有亲和力和观赏性,同时依托数字图书馆技术,开展基于新媒体的虚拟、交互式展陈,并开设了网络在线展览。三是积极拓展延伸服务,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如创新展陈理念,形成“典籍——文物——技艺”的活态化展陈模式;邀请专家开展系列讲座,通俗易懂地解读珍贵典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组织专门的讲解团队等。四是专门组织青少年参观,使展览成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史知识的普及课堂。

记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重大课题,您认为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等文化单位应该如何充分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蔡武:社会的发展需要图书馆,图书馆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和深入开发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出新贡献。

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要进一步围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好保护传承、挖掘展示、整理出版等工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要深入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科学、规范地开展保护工作,提高公众古籍保护意识。要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同行的业务交流,探索外展、借展、巡展、交流展等多种展览合作模式,让更多读者有机会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要结合挖掘展示优秀文化资源,做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正面宣传教育。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注意引导广大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乐闻、乐学,培养社会公众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每个人的生命与生活之中。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