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矛盾对抗中释放自由

时间:2014-09-11 14:47:40 | 来源:雅昌艺术网

资讯>声音>

“游·刃:王璜生作品展”于2014年9月6日至18日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共展出王璜生最近几年创作的实验性装置作品《隔空》、《谈话》、《溢光》、《渗》,影像作品《日晕》,水墨作品《游·象》、《线象》、《示象》、《大花》等系列四十余件。

王璜生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博士生导师,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出版有专著《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等,对中国的美术馆事业做了大量具有建设性的工作。作为美术馆馆长,他做的风生水起,作为艺术家他一直进行着实验性的创作,以自由的状态展示现代人的心绪。

记者:王老师,请您先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整体情况?

王璜生:这次我在南京艺术学院也就是我的母校展出近年创作的作品,包括装置、影像、水墨作品共四十余件,有部分作品已经展出过,也有几件是新的装置作品。这次展览的主题为“游?刃”实际是取自成语“游刃有余”,但这里将这两个字断开成“游”和“刃”形成一组矛盾关系,“游”即自在流动,“刃”有一种强烈冲突,由此凸现视觉与情感,经验与现实的双重落差。

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次新的作品《溢光》您既沿用了以前的铁丝网又使用了新的材料玻璃,为什么使用这两种材料?您想要凸显怎样的情感?

王璜生:这几年我画了很多《游·象》系列的作品,使用了毛笔,通过中国画中线条的审美构造很多作品,但是我有时候又不太满足这种平面的作品,因此也想有所突破,便采用了钢材和玻璃这样新的材料。铁丝网是我近年一直在使用的,它是一种现成品,代表了社会暴力和对抗,这里我把它做成非常优美的曲线,包裹在玻璃管里,在灯光的作用下,产生了光与影,这种表达与我所追求的那种非常自在、优美的线条有一种共通。铁丝网和玻璃从材料本身便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它们在视觉和感觉上形成强烈的冲击是一般平面作品所达不到的,既晶莹剔透,但又充满着威胁感,这正是我想表达的。

记者:您为什么想要表达这种威胁感?

王璜生:我总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具体现实的生活环境中,一方面我们内心充满了诗意,充满了对美丽的幻想,也在不断追求更多可能。但另一方面面对现实,又是另外一种情景,充满了对抗和威胁,这就是矛盾,主题的体现。在这样的对抗中,又可以作为获得我们人生的一种意义。

记者:那么您如何把握铁丝网弯曲的程度?

王璜生:这些铁丝网都是完整的造型,弯曲成怎样的造型都需要我现场来调试,包括这次展出的《隔空》装置作品,用光将铁丝的影子打在幕布上的效果,也是慢慢调校出来的。需要考虑到影子的衔接问题,还有虚实、明暗效果。一方面需要考虑到灯光效果,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整个现场的感觉,要有一定的体量感,撑起整个展场。

记者:这次您还创作了《谈话》座椅的装置作品,改变了曲线的表达,将其包裹在树脂内,这组作品创作的想法是什么?创作时是否有难度?

王璜生:我本身比较喜欢家具设计,所以我亲自设计了这组沙发座椅,在铁丝网外部包裹着树脂,原来设想的是软软的有一定舒适度,但由于树脂特别难掌握,有很多技术要求,在浇铸的时候对温度的把控不对就会裂开。树脂也很贵,做坏了就会浪费一大笔钱,所以每一次我们都是很小心谨慎。而且温差的不同,显示的颜色也会不同。这两张沙发放在一起,大家可以坐着对话,改变了之前冷冰冰的材质和安静的空间。所以也展示了人生中的一种矛盾。

记者:您的作品中使用了传统文化中的线和西方当代艺术中的现成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您如何看待这两种文化,为什么在您的作品中充满了矛盾的双重性?

王璜生:这可能和我的成长环境有关。我出生在传统文化的家庭中,虽然在文革时期父亲受到波及,但我仍然坚持画画学习,当时解除了朦胧诗和星星画派的艺术家、诗人,但又受当时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持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所以在后来的创作和我在美术馆的工作中,都充满着双重性。对经典的敏感,对当代社会非常想介入或推动。

记者:“线”是您近年创作的主题,并似乎想要发挥到极致,请谈一下您对线的看法?在多年的创作中,您如何处理和表达这些线?

王璜生:线条原本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基本的要素,我在画传统中国画时就很注重线的运用。在这次展出的荷系列作品中,就可以看出用线比较当代但是后来我在画室里看到一堆的电线,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粗,让我很有感觉,并创作了一系列“游·象”,非常自在的一些线。后来我又在报纸上画,主要是《南方周末》和《参考消息》,利用报纸上文字信息和作品进行创作,这是《线象》系列,线即现,与现实对应。这些报纸正是反映现实社会的情况。之后我又在上面画了一些十字,加入了一些宗教意味。。但是我在画的过程当中,又慢慢地觉得这一抽象只是线条的变化,墨色的变化、表达,过于单一,所以到近两年开始做线的装置作品。其实每一个阶段都是我内心化的过程,线与线的交叉,隔空,在虚与无的结构中,展示自由自在的精神。

记者:在您很多由线构成的作品中,由于存在很多偶然性,很容易让人想到波洛克的自动性创作,您的线条如何区别与他的作品?

王璜生:有很大不同。波洛克的自动性创作是无意识的绘画,而我的线条属于“修为的自在”,修为是只中国画的线条是练出来的,是经过长期修炼出来的,它跟一个儿童的涂鸦线条不一样。我所追求的是线条的效果,想修炼出来的,它有着特殊的审美特质。所谓“游刃有余”就是要技术到达一定程度,修为到达一定程度,你的表达才会更自由,我所做的就是释放这种自由。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