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声音

廖廖:贵族精神与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26 11:11:15 | 文章来源: 《财富堂》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如果说还有一种价值可以让中国各个阶层皆心向往之,非“贵族精神”莫属。对于精神贫瘠的恐慌,对于高贵崇高的向往,让人们不约而同地聚集“贵族精神”的旗帜下,土豪慷慨激昂,小资低声附和,文青心有戚戚,猛士义愤填膺……

而事实上,所有关于“贵族精神”的争议与追求,千言万语归根到底是三个字:没文化。因为没文化,所以我们不知道贵族的历史,不知何谓“贵族精神”,把一切我们能想象到的高贵词藻都堆放在贵族头上。因为没文化,所以我们无法拥有独立的精神世界,无法创造出有格调的生活方式。只能急病乱投医,膜拜子虚乌有的“贵族精神”,追寻虚无缥缈的“贵族生活”。

贵族的精神

倘若让今天的“贵族粉丝” 回到过去当一个贵族,他们会希望成为哪一个朝代的贵族呢?

3000年前古希腊的奴隶主贵族?2500年前的周朝与春秋战国的昏庸贵族?1500年前,茹毛饮血、草衣木食的英伦野蛮贵族?十字军东征时期的嗜血贵族?18世纪大革命时朝不保夕的法国贵族?二战后的大权旁落的欧洲贵族?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们不想回到过去,我们只希望拥有一种“贵族精神”。那么,是哪一个朝代的贵族精神?有的人又说,那些古代的精神我们不要,我们要“现代的贵族精神”,并提出三点重要的贵族精神支柱:1、文化的教养。2、社会的担当。3、自由的灵魂。——这几点固然都非常理想,但是且慢,这几点不正是一个现代公民的选择么?什么时候成了“贵族精神”的专属品质?

文化的教养?在民众中普及教育,从来都不是贵族们关心的事情。他们只关心平民能不能如期缴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让人们接受文化教养的时候,贵族阶层是最坚定的反对者。

社会的担当?血统与等级才是贵族阶层的本质,鞭挞奴隶、侵略屠城、掠人妻女、十字军东征,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暴政……如果说贵族们曾经有过“社会的担当”的考量,那只不过是在压制剥削与平民造反之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

自由的灵魂?这个更是现代的概念。骑士忠于大贵族,大贵族忠于自己的家族和王室,他们何曾有过自由的灵魂?森严的等级制是贵族存在的基础,而对自由的追求,正是贵族制度崩溃的主要原因。跟贵族谈自由,无异于与虎谋皮。

还有人的同志总结出,贵族精神有三种高贵的内涵:一是诚信,二是道义,三是使命感。这也并不是贵族独有的品格。历史上,作为“贵族天敌”的中国士大夫阶层或者西方的宗教保守势力也把这几种“高贵内涵”当作宣传的口号。还有一些同志把“慷慨”、“勇气”这些品质也放到贵族的头上,殊不知这些品质恰恰是贵族的对头“流氓阶层”的标签。

翻开3000年的贵族史,贵族的贪婪、暴力、炫耀、压迫与专制让人目不暇接——根本没有一种统一标准的“贵族精神”,更没有任何一种“贵族精神”值得现代人去敬仰与追随。那么历史上的贵族阶层是不是就没有一丝一毫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的呢?在我看来,至少还有一样值得今天的我们欣赏与学习,那就是贵族对艺术的热衷与影响。

贵族对艺术的影响

如果没有古埃及的贵族,我们今天就看不到古埃及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所有的古埃及艺术几乎都是王室和贵族的工匠所创造。当时的艺术样式,取决于王室贵族的信仰与品味。古埃及的王室贵族对艺术的影响力远胜宋徽宗,可以随意把整个时代的艺术格调改版。譬如阿米诺菲斯四世时期的艺术,一扫以往保守派的僵硬刻板的风格,艺术形象变得柔和自然。

古希腊时期“有艺术品而没有艺术家”,古希腊艺术品的创造者被称为“工匠”。掌握着科学与哲学的上层贵族决定着艺术品的风格,而打造艺术品的下等工匠,名字都难以留下来。

古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与他的贵族们建立的庞大帝国,让古希腊艺术成为半个世界的艺术语言。达官贵族开始收藏艺术品,复制各种经典名作,他们的审美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家开始追求技术的精细,而不仅限于用艺术品来讲述宗教故事。

古罗马时期的贵族们热衷于收藏古希腊大师的作品或者复制品,当时的贵族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家的创作随之受到影响。古希腊和亚历山大时期的肖像只注重气质,而不求形似。从古罗马时期开始,贵族要求雕像尽量接近真实与自然。

中世纪贵族的粗鄙,同样影响了艺术,13世纪的艺术家没有掌握写生的技术,也不会描绘一个精细逼真的肖像。当艺术家给贵族王室作画时,他们先绘制一个程式化的人像,然后根据贵族或皇帝的身份添加上权杖与等级服饰。中世纪留下的大多是教堂等宗教艺术,贵族对艺术的影响不大。

文艺复兴的开始,意味着贵族的没落,人文教养替代了贵族血统的优越感,自由意志、理性与尊严、人文主义逐渐开始取代贵族的价值观,骑士文化与贵族审美退到了历史舞台的边缘。从15世纪开始,“艺术家”的身份正式确立,出色的艺术家不再与那些兼职做鞋、做家具与作画的工匠混为一谈,艺术家也开始坚定自己的创作理念,他们不再是贵族指挥下唯唯诺诺的低等工匠。

18世纪,引领艺术与时尚潮流的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可能是今天的许多名媛贵妇的偶像,在她的倡导下洛可可艺术风靡欧洲。今天已经没有名媛贵妇有这般品味与影响力。洛可可艺术是贵族在艺术史上拿到的最后一手好牌,从此之后,贵族的审美不再是艺术领域的主流。

洛可可艺术之后的巴洛克艺术代表的是教廷的审美,巴洛克艺术的兴起是贵族势力被教会势力压倒的象征。而巴洛克艺术之后的新古典主义,则是资产阶级对贵族审美的反动与颠覆,资产阶级借古典艺术与英雄主义之名,引领了一场反对贵族的革命运动。

在新古典主义对贵族审美的颠覆之后,受启蒙运动影响的浪漫主义的兴起,更是对贵族审美狠狠地补上一枪。

19世纪下半叶,随着印象主义势不可挡地崛起,贵族审美失去了最后一道堡垒,从此之后,贵族阶层的身影在艺术史上消失。

进入20世纪,如果说一战的现代战争模式让骑马冲锋的贵族风采荡然无存,那么二战就彻底终结了贵族的地位与特权,以平民战士为主的二战结束之后,贵族的荣耀与光芒彻底消失,贵族的特权与政治影响力也被削减至历史最低点。如风中之烛一般的贵族阶层再也没有能力对二战之后涌现出来的艺术施加影响。

20世纪下半叶,没落的贵族阶层甚至成为艺术进步的障碍,当代艺术的前卫与挑衅让守旧的贵族觉得格外刺眼。查尔斯王储与英国文化部长都曾经抨击过英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奖项:特纳奖。查尔斯王储把“特纳奖”说成是“对艺术的污染”。英国文化部长豪维尔曾经评价入选作品是“冰冷的,机械的,纯概念化的狗屎!”这两位上流贵族的评价,大概可以代表没落的贵族阶层对当代艺术的态度。

中国新贵与艺术

尽管贵族对艺术的影响力随着历史书的翻页而一路衰退,但是历朝历代的贵族对于艺术的热衷与赞助,仍然值得我们赞赏与借鉴。历史上的贵族审美对抗着宗教艺术和庸俗文化,让我们的艺术史更加丰富缤纷。贵族对艺术的扶持与影响,让我们的艺术史不至于被宗教势力变得更加保守与狭隘,也不至于被平民审美变得更加平庸与肤浅。贵族对待艺术的态度,本质上是一种精英主义,而这种精英主义才是今天的我们应该欣赏与追随的目标。

今天我们所谓的“贵族文化”,只模仿了古代贵族文化的奢靡和浮华,并没有学到古代贵族文化的精髓:精英主义。古代贵族文化是庸俗文化的天敌,而我们今天的“贵族文化”只不过是庸俗文化的一部分。

遍地的会所、高球场和奢侈品,自不必说。单说艺术,新贵们尽管也宣称自己像古代贵族一样迷恋艺术,但是他们的赞助与收藏并没有如古代贵族一样影响着艺术史。如今遍地开花的私人美术馆收藏的是已经被市场肯定的艺术品。国外的美术馆与市场交易有着明显的界线,拍卖场热捧的艺术品与美术馆的学术收藏泾渭分明,而国内的私人美术馆的收藏更像是商业投资,并没有清晰的学术线索,更谈不上对艺术史的影响。

至于充斥拍卖市场的那些庸俗的写实画和工笔画、草根化和公式化的文人画,不是引领奢饰品潮流而是臣服于奢侈品广告的盲目,以及人们凭空臆想出来的“贵族精神”。一切都证明,今天的“中国贵族”与精英主义无关,与独立思想无缘,他们只是一群庸俗文化的追随者。

吊丝的精神世界

有的同志说,今天的新贵在三十年前都是吊丝,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与文化生活不能太过苛求。这话不无道理,但是我们不要忘记,1000年前中国也有一场浩浩荡荡的吊丝逆袭史。当时的那批吊丝上位之后,迅速建立了属于自己阶层的精神与文化,并影响后世上千年。

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初,面对着虎视眈眈的贵族和张牙舞爪的军事强人,皇帝的政治压力很大。朝廷需要重新培养一个忠心耿耿的权力集团。于是,皇帝通过科举考试,招收大批底层的文人入朝为官,建立了一个忠于朝廷的文官精英集团和民间文人阶层。北宋之前的文人是不折不扣的吊丝,北宋的科举取士之后,大批的文人吊丝由底层一跃成为国家的精英统治阶层。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吊丝逆袭史,这批上位的吊丝并没有模仿周朝、春秋战国的“贵族精神”,他们很快建立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独有的精神和文化——脱离了贵族审美的崇高,抵抗世俗文化的孤傲,彰显独立风骨的高雅,此种士大夫精神影响后世一千年,让人不得不赞叹北宋文人吊丝逆袭之华丽。

电影《公主日记》里的Joe说:未经你的同意,没人能让你觉得自卑。今天的人们对“贵族精神”的膜拜,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投降,一种精神的自卑。对于今天那些崇拜西方“贵族精神”的人们来说,也许不必急于妄自菲薄,不必盲目追随西方文化。历史证明,哪怕是吊丝逆袭也可以很华丽,任何阶层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拥有格调高雅的生活方式。当然,前提是——你得有文化。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