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渠:对雕塑创作的几点意见

时间:2014-03-25 11:04:54 | 来源:cafa.com.cn

声音>

(一)

我国古代,曾经有几个时期,雕塑艺术是相当繁荣的,在这方面,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到了近代,由于经济和政治上的种种原因,雕塑艺术衰落了,全国解放后,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雕塑艺术才又开始发展起来,并培养出一批有才华的新人,逐渐形成一支队伍。三十年来,雕塑创作是有成就的。

但另一方面,雕塑家们又觉创作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往往感到“无用武之地”。我们的雕塑艺术还未能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在我们许多城市的公园、广场以及群众活动的公共建筑等地方,很少见到雕塑作品,这不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而是因为人们对雕塑艺术职能不甚理解或者不够重视。

雕塑艺术,在人类物质文化生活中,很早就产生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希腊雕刻,远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达到了那样高的艺术水平。它之所以能够产生、发展并留传下来,是与人类的精神需要密切相关的。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了自然科学、数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以帮助人们探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推动社会前进,雕塑艺术,则是以另一种形式,出于同一目的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所着意探求的是人类自身的力量,人的真、善、美,我们从许多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雕刻作品中,可以了解到这一点,希腊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所走的雅典娜的道路,“没有劳作和辛苦,决不能得到真善美的东西”,成为古希腊许多雕刻作品的主题。他们塑造和歌颂的神和英雄,大都是智慧与勇敢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在自然斗争和与敌人斗争的意志和理想。这些优秀的雕刻作品体现的纯洁而高尚的精神,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陶冶人类心灵,直到数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能使世界各国人民看了深为感动!我们可以想象,在当时希腊的城堡里,到处是这样的雕像,它将起着如何巨大的艺术作用!从历史看,希腊神话和希腊雕刻所塑造的神和英雄的形象,曾经长期成为希腊民族骄傲和精神支柱,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雕塑艺术的这种职能及其社会作用,是别的什么艺术形式都代替不了的。我们这样想,如果我们的城市建设规划,将这个问题考虑在内,于适当的地方树立一些为人类楷模的人物雕像,即能美化都市风光,又能陶冶人民性情,该有多么好呢?!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人物,我们当代又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为雕塑家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题材,只要帮助他们解决“用武”的地方,他们是会搞出好的作品来的。

这是我要谈的,而且是要强调的第一点意见,其实是个老问题了,所以一提再提,希望能引起重视,以求得到逐步解决。

(二)

雕塑艺术的职能,是要靠具体形象来完成的。作者对他所塑造的形象和精神世界,刻划发掘得愈深,作品形象的感人力量也就愈大。要创作一件完美的能够感动人心的雕刻品,就要求雕刻家对自己所描写的对象,既要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更要有强烈的感情。有形无情的雕像,是不能称为好的艺术品的。

古代塞甫路斯有这样一个传说:雕刻家皮格马里翁(Pygmalion),用大理石雕刻加拉蒂的全身像。在工作过程中,他倾注了全部感情于这位海中女仙身上;聚精会神地描绘她,刻划她,当凿完最后一凿时,这个雕像竟然活了!这是个故事,但它说明创作一件艺术品,作者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心,对于所表现的对象,要有对情人那样的爱,要有按捺不住的激情才行。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大家都熟悉的米罗的维纳斯(Venusdemi1o)。古希腊雕刻家所塑造的这位美神,凝聚了女性的纯洁,她那高尚优美,纯真无邪的形象,不是至今仍然“活”在观者心中吗?这件作品能够使人从大理石的形象上,感觉到散发着丰润的皮肤的温暖。从这件作品所给予人们那样高尚的美的感受,不难想象这位古希腊雕刻家对这个雕像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感情!

一件动人的耐看的雕像,其艺术感染力往往是发自形象所体现的精神力量,曾经为列宁所称道的罗丹的青铜雕像《思想者》,其感人之处正在于此。这件作品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期,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已显露出资本主义更加混乱的特征,一切丑恶和不义,给人们带来了苦难,也迫使人们进行认真的思考。作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罗丹,面对这种现实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他所塑造的这个为痛苦和烦脑所困扰的强健的形象,仿佛浑身每一条神经和每一块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似乎他不仅是在用头脑,而且是用全身的力量在思想。他象一个正在觉醒中的猛士,身体里蕴藏着火山将要爆发时那样巨大力量。这就是作者的义愤和激情赋予这个雕像的生命力。

我谈这些,无非是想着重说明雕塑家对于自己所塑造人物,必须有真正的理解,必须是真正的热爱。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比喻也许不恰当,但在这个西施(被描写对象)如果能够感动她的情人(雕刻家),她作为艺术的再现形象,就一定能够感动观众,客观作用于主观,使雕塑家获得描写对象,主观作用于客观,使艺术形象诞生。这个过程是复杂的,但雕刻家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他对于被描写对象的激情,则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我们有些雕塑创作在这方面似乎还不够注意,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究其主要原因,恐怕就是由于作者对自己描写的对象缺乏真正了解和激情,导致在表现上无能为力的缘故。

(三)

人们常说艺术贵在独创,贵在出新。是的,艺术没有创造性是不行的。这既涉及形式问题,也涉及内容问题,形式要不断地创造,内容要不断地出新,艺术才能向前发展。自从打碎“四人帮”强加于雕塑艺术的梗桔以来,雕塑创作又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特别是表现在雕塑家们的思想解放,大家敢于在内容、形式、风格等多样化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了,这是很好的现象。

任何艺术都有“流”的渊源,总是后人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新发展,这是中外艺术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我们的现代雕塑有两条“流”,一古一洋。古的也好,洋的也好,都是为借鉴前人或别人的经验,来发展和提高我们的雕塑艺术水平。但要记取“邯郸学步”的教训。如果片面追求形式,而不惜损害内容的表现,那就不好了。

曾经有人问我,叫“旧瓶装新酒”行不行?这怎么说呢?对于旧形式原封不动地加以利用,在诗词创作方面有成功的作品。雕塑是造型艺术,它的内容对形式的依存,是不同于语言艺术的。我见过这样的作品,把现实题材硬塞进汉画像石里,结果新内容被旧形式吞噬了,观者只能看到“旧瓶”,而品不到“新酒”的味道!恐怕这不能算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尊重,更谈不上创新、向前发展了。

我们不能以叫“旧瓶新酒”来混淆“推陈出新”的概念一。推陈出新是内容和形式两者都包括在内的。雕塑是形式感很强的艺术,但不能脱离内容为形式而形式。我们要求用不同形式来适应不同内容,甚至连制作材料如泥、木、金、石的物质属性,以及作品安放的环境等等,都要考虑在内,这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的需要。尽管近来有人对“内容决定形式”这一命题提出怀疑,我还是欣赏我们古代艺术理论家刘勰的“水性虚而沦漪结,木质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的见解。我们要求的独创和出新,不是仅仅在形式上玩花样,而是要创造出新形象、新意境、新思想、新的时代精神来。

我们强调首先要出内容之新,是不是说选择了别人没有描写过的题材,就可以获得新意了呢?那也不一定。仅仅是题材的花样翻新,也还是翻不出新意来的。艺术上的创新,首先在于作者对自己所描写的对象,在认识上有没有独特的感受,在表现上有没有独创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举几首诗词作品,譬如说,秦观把杨广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化为“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只在形式上玩了一个花样,而在内容上却毫无创新,所以不能给人以新鲜感觉。毛主席和陆游的咏梅,采用同一形式同咏一物,而其思想、意境、时代精神等等都各擅其胜。陆游的“咏梅”也好,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也好,都说明作者对于自己描写对象的独特感受,是艺术创新的必要因素。没有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没有自己对描写对象的与众不同的感受,跟在别人后头学步,是创不出新来的。

以上三点意见,只是概略地涉及一般人物雕刻的创作问题,考虑得还不成熟,很可能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