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声音

冯原:乔十光漆画将传统工艺转化成现代创作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07 19:14:47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讨论乔十光的漆画,一定把漆画放入历史的脉络和语境才能讨论,才能呈现自身的特征。

我们现在讨论所有的话题,有关文化和文化关联的话题,其中都有一种典型的现象,我们一定把它放到分成两段论里面讨论。漆画有一个过去,这个过去我们称之为传统社会的过去;有一个现代,这个现代大约分为二十世纪以来现代性所塑造的,这两个是分开的。中国有一个久远漆艺的传统,今天意义上的漆画,乔老师的漆画代表了这么一种类型的漆画艺术,它的背景依然是现代性的背景,这两者之间有关系,但是不能把它混合一起看,这是讨论漆画的基础。

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可以把传统意义的漆画放在工艺史放在器物的历史上面考察,这一点又跟中国传统建筑有关系,因为中国传统建筑又跟所有的器物、装饰、工艺都有一个类同性,传统工艺所谓器物或者工艺、美术,都可以看成跟特定的同质,漆艺作为久远历史起源本身,都是社会的结果。工匠们的创造,他们解决的问题,如何创作更精美、耐用,更昂贵的工艺。这些在历史上一直是发展方向,这个发展方向为统治者获得某种权力的表达,提供这样一种作用。

在传统社会里面,所有的工艺和器物都是走向越来越复杂的或者精美的工艺,这种特征其实一直延续到现代,这是基本脉络的发展方向。在传统的时代里面,漆器还是建筑都是工匠创造的,这种工匠更多是集体性的智慧,他们的创造性某种意义上会锁在工艺的箱子里面,没有被完全打开,更多取而代之是统治阶级对器物的占有。今天我们想象一下辉煌的故宫,很难想象紫荆城的设计者是谁,即使是丝绸都有统一的特征,这是我们对传统工艺的判断。

一切的变化发生在20世纪之后。这个变化如果放回漆画这一个语境中来,就必须延续到20世纪中国的观念变化,一是跟西方的现代性进入之后相对兴起的民族主义或者民族画相关联,20世纪之后兴起了一整套的关联和价值。我们如何看待传统,如何从传统中演变新的跟现代性有关的东西、起决定性的东西,这个结构创造了整套的文化符号来进行表达。二是与20世纪后半期新中国有关的,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我们把它称之为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或者以阶级为划分的民族形态。这个政治的左和右,包括题材上的先进或者是落后,正确或者反动,对于国画艺术的界别,严重和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后半期的艺术画家。从这两点来看,左、右阶级斗争的理论,包括针对外来的文化和西方现代所兴起民族主义的观点,对漆画艺术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由于不同的画种,或者不同的文化的表达方式,以上两者之间表现的关系不一样。相对而言,某一些特别具有传统性质的工艺手法,在特定条件下会受到这两种观念不同程度的影响。我认为漆画很简单,漆画一定在特定背景下,尤其新中国背景下,会建筑民族优越性的表达。这个民族优越性的表达非常多样,我们看现在的京剧、舞剧、民间艺人,如何变成人民艺术家或者工艺大师,这个转换过程不光是个人的转换过程,背后是国家对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尊心的转换,所面对的对象是占有优越性的文化。如果将把漆画跟油画做比较,就会发现区别,油画是西方传过来的,油画有民族的提法,但是总体上来说更多受到政治意识形态、题材表达上变化的左右;而漆画,在我们伟大民族的宝库里面寻找手法、工艺,把它转换成现代的创作,所谓的转换背后是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优越性,从这里了解,打开了一扇门。

把这个观念梳理出来,我们可以了解今天如何评价漆艺,关于民族主义不是中国独有的东西,包括漆艺家相互的交流。观东亚地区,从越南到日本,各自都面对如何回忆漆画的境况。日本没有受过20世纪的割裂,可能在传统工艺上保持代代相传,而中国在20世纪经过许多政治上的反复,在不同的阶段中,艺术、漆画所受到的影响会有很多非常特殊的表达。本人更愿意把乔老师的画看成新中国漆艺领域中,面对更大的理念(民族主义或者政治理念)吸取民间工艺,回应现代的两段论。

 

冯原简介:

1964年3月生于广西桂林,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工作和生活于广州,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著述:

专著《样式的对策:建筑的符号生产及其象征的逻辑》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

文集《被压迫的美学:视觉表象的文化批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编辑中)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