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佳:撰写美术史为何忽略陈逸飞?

时间:2012-04-08 15:35:28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声音>

清明放假三天期间,闲来无事翻阅吕澎的《20世纪中国艺术史》和邹跃进的《新中国美术史》,忽然发现了一处疑问,很奇怪:没有陈逸飞。

如果是某位不很知名甚至注水的“专家”所写,就当是作者本人专业素质差或者记性不好,但这两位都是目前国内顶尖艺术史学者,所著两部书也都属严肃的学术著作,不可能因为专业度不够而忽略陈逸飞。理由应该很简单:在两位艺术史专家眼中,陈逸飞赖以成名的“旧上海滩图像”根本就是商业绘画,不够资格入选艺术史。

拍卖市场明星落选美术史本无可厚非,毕竟是两个体系的选择和标准,但陈逸飞不仅仅只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颓废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图像”,他还有“很文革”的《攻占总统府》、《黄河颂》,很靠近“伤痕美术”的《踱步》等,后者进入美术史应该有资格吧。在这方面吕澎稍微厚道宽容一些,好歹在书中还是放进了一张《占领总统府》图片,底下注明“陈逸飞”,这也是陈大师的名字唯一一次出现在美术史上的机会。

美术史(或者艺术史)被普遍定义为“历史”的一部分,因此“政治属性”很重要,一件艺术作品入选的理由首选是“政治含义”,即是否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风格或气质”,其次才是技术。

但这样的美术史标准似乎被很多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士所“不赞同”,我就亲耳听过很多美院毕业的学生说“陈大师很了不起”,我明白他们主要是就陈逸飞作品本身的造型、色彩等方面下的结论。

更有意思的是,非专业出身的圈外人士大多对陈逸飞嗤之以鼻,认为“太商业”。对于今天仍活跃在画坛的艺术家同样如此,比如范曾,大多数网民几乎众口一词否定,但我接触了一些美院毕业的人士,他们面对众多国画作品依然“钟情”范大师的线条。

幸亏有了如今发达、压倒一切的市场商业标准,“入选美术史”似乎已成为拍卖公司宣传拍品的一件“常规武器”——不是终极目标而更多是手段,是否能被购买才是关键。以上所有的学术争论,在市场面前都似乎不再那么重要而且很简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今天的艺术家有了更多的目标和心理平衡的砝码。权威不再唯一,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有自己的美术史,很好呀。

在现今画坛观念横行、个人图像越来越肆无忌惮的时候,我们反而越来越怀念精致、细腻、每一笔都有手感的作品,犹如短信、微博铺天盖地压倒一切的今天,我们却异常怀念手写信札一样。所以,还是期待一部有陈逸飞的美术史著作面市。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