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色彩的战争”马克西莫夫给中国油画的启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2-22 11:30:18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文 徐 亮

时间:2007年2月6日上午  

地点:中国厦门海风阁魏传义画室  

访问者:《世界艺术》杂志社 徐亮  

采访人: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魏传义   

魏先生,您好,《世界艺术》杂志已经连续报道了部分“马训班”学员的集体情况,在全国美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这次我专门从北京赶到厦门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您所知道的“马训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同时我们决定要出版一本系统介绍马训班的大型文献画册,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   

魏:十分感谢你的光临,贵刊对“马训班”的报道我基本都看过了,在全国的众多媒体里你们率先在详细介绍马训班,对于人们认识那段历史和对现在美术的贡献特别重要,你们的工作很好是为中国美术史填补空白的,其中把中国教学上的成果都发表在你们刊物上,对我本人也是鼓舞吧,我代表“马训班”的学员们对你们的辛勤工作表示十分感谢。   

记:魏老,我们知道,“马训班”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在此之前,中国油画只搞了一些最基础的东西,比如素描什么的。自从有了“马训班”以后,而且从学院教学大纲等各个方面都系统化了。色彩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之前徐悲鸿先生把油画领域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但真正的变化还是从“马训班”开始的。这个说法是应该成立的对吧?   

马克西莫夫首先让我们掌握了色彩的对立统一关系   

魏:是这样的,油画主要就是色彩,它是油画的生命和灵魂。色彩的生动性和艺术性,形成了一种比较完美的艺术效果。通过两年半的集中培训我们基本上掌握了色彩的对立统一关系。当然,马克西莫夫的教学指引了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他的教学是把苏联油画教学上成就继承下来,把那个时期的很多创作经验和当时苏联已经形成的现代油画教学体系全部带到中国来。表现在油画创作上,主要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有它的生命力,给我们带来了很强大的油画艺术方面的感染力量,鼓舞我们去创作了一些好的作品。同时,他把色彩方面的许多经验也传授给了我们,使当时中国的油画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后来的毕业创作展览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就是说明了这点。   

记:现在有人总是把“马训班”和 ‘红光亮’和‘高大全’的文革式绘画模式归罪在“马训班”头上,我认为是不恰当的的。当时我们学习苏联是因为我们当时建国以来的国际政治形势决定的,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魏: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是一种政治上的教条主义,极左思想的一种表现,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它干扰的不仅仅是政治的方向,而且使艺术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是一种灾难性的颠覆。当时社会上的‘红光亮’、‘高大全“等是那时政治的一种畸形表现形式。它不是现实主义艺术,是反现实主义的,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歪曲,是僵化、教条的艺术模式,把这种现象归罪于“马训班”的教学是可笑的。正因为有了这种经历,以至于我从那个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画了,除了红色以外,其它颜色都不敢用了。当时就是这样的艺术表现情况,没有一种真正的艺术生活空间,实质上是把艺术变成了政治的附属品了,把它当成是“马训班”带来的教学结果是极其错误的。   

记:在那个年代,当时我们只知道科拉姆斯可依、列宾、苏里科夫,他们的画就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但他们也有一些是反映社会矛盾,人民的疾苦的作品 。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斯大林专制以后,把艺术完全置于政治的控制之下,马克西莫夫来中国任教,并没有完全延续苏联那一套,他本人还是喜欢一些风土人情的东西,他的教学与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关系和艺术追求的不同点在那里?   

魏:马克西莫夫主要是继承了科拉姆斯可依、列宾、苏里柯夫等俄罗斯巡回画派艺术的一些优良的技法,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印象派油画的技法和一些比较好的经验。比如他很注意外光,把我们拉到外面去画写生,后来我们知道,物体的色彩是经过不同的光源来影响的,通过人们的感觉的反映来形成的一种关系(比如背光、顺光、逆光这三个方向来反映)。在具体教学上他不限一种方法,象我的同学谌北新等人也一直是受到马克西莫夫的支持和鼓励,象他的意象风景画在中国的油画界就非常独特。他的用笔和色彩的处理技法很高超,非常注意色彩关系的处理和粗放的线条效果。大笔挥洒,很过瘾。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光线的物理现象,就是把物体的色彩的冷暖关系通过光源表现出来了。当时我们无法理解,马克西莫夫就讲了一些基本的规律来引导我们。到阳光下去根据光源的不同来看一个色彩的变化是如何表现的,就此我们就明白了不懂得色彩的冷暖就无法懂得色彩的变化,这就形成了色彩的关系,当时翻译叫做色彩的战争,其实就是色彩的冷暖关系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西莫夫帮助我们解决了色彩的问题。   

记:听说后来的“马训班”学员大部分都当上了院长呀什么的,以致后来有人把“马训班”叫作‘院长班’,对此您怎么看?   

魏:因为我们这批学员未到“马训班”之前,都是来至自于各个院校的青年教师和创作人员,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才进入到训练班的。来到“马训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如何掌握苏联油画绘画的技巧和开创自己的创作思路,改变国内油画萎靡不振而又相对封闭的局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汇聚了国内的精英,有相对的理论基础和绘画功底,再加上马克西莫夫带来的是当时苏联较为先进的现实主义绘画方式和色彩冷暖出新的变革,使我们绘画的技巧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的毕业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于我们掌握了到至今仍然是很先进的绘画技巧(且永不落后),在当时国内是首屈一指的,故而训练班一结束我们就返回自己的院校执教,取得了在公认的教学成果,因而有了这种说法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也有溢美的成分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