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从方力钧说“凡高的表达很低级”讲起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17 21:09:27 | 文章来源: 程美信的博客

文\程美信

方力钧在《像野狗一样生存》[1]自传里,第49节以《像凡·高那样的激情我是不耻的》作为醒目标题,结果被媒体一番渲染,使他遭到了一片骂声。朱其在《一条野狗面对凡高的自白》把方力钧的原话“凡高的表达很低级”改成了“凡高很低级”[2]。这显然置方力钧于唾沫之中,有“痛打落水狗”之势。可是,综观看朱其全文却不失道理,方力钧的确犯了“语不惊人死不休”毛病。此外,作为当代中国艺术明星,无形中成为了一种主流势力,必然受到艺术界内部的批判。何况像“F4”等画家明星们的确存在机会主义现象,从标榜反体制转而迎合体制。对此,方力钧在书中表达了对栗宪庭的不满,说老栗用“玩世主义”的反叛帽子扣在他头上,同时又承认自己是这个标签受益者。如今这些反体制起家的艺术明星,在各种场合努力解脱“反叛”的帽子,因为这个帽子已不利于他们的现在处境及既得利益,方力钧所以不赞赏凡高火焰般的艺术激情就不难理解,那是一般艺术家不堪承受的立场负担。不过,方力钧用“不耻”有些冠冕堂皇,人总不能自己不崇高也不容许他人崇高。

读毕《像野狗一样生存》全书,使人看到脑聪而又糊涂、诚恳而又晦涩的方力钧。也许写自传的人总喜欢亮出自己闪光的一面,即便用“污秽”形容自己都在争取读者的好感,方力钧将《忏悔录》列为影响他一生的书籍,从中领会卢梭的自爆笔法。可以说,方力钧的文字表达如同绘画语言一样充满晦涩智慧,当然也有经验之谈、虚夸之词、矛盾之极。如他在第11节为了展现自己的鲜明个性,说“……,什么是自己?我意识到,要么就是没有自己,要么就是自己太多,因此,从一开始画到现在,基本上,我是拒绝别人意见的,因为我觉得艺术本身是个人的事情,它成或是不成,好或是不好,是你自己控制的,而且只有你自己知道做什么,其他人都不特明白。所以我跟画家平时在一起的时候,最不喜欢说:‘给我提个意见吧!’如果你要让别人提意见的话,我觉得你就不应该画画了,干点儿别的去吧!” [3]。可到17、18节,你会发现方力钧是一个多么谦和的良师益友,他写道:“我不怕跟观众见面,不怕跟观众建立关系,甚至跟观众发生矛盾。无论观众对作品是喜欢、激动或是厌烦、不理睬,都是良性的关系。……,只有对‘人’讲话,生命的感觉才满。对人讲,讲人话,你的障碍就少,沟通的可能性就大,这可能是我成名的一个原因[4]”。

在49节《像凡·高那样的激情我是不耻的》不仅贬斥凡高,还说:“我画画的周期很长,有时候一年画一幅,有时候三四年才完成一幅。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对人、对社会、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会有很多很多的感受”。言外之意是他方力钧的作品是来自不易,非常珍贵难得。可是,稍微了解方力钧近年展览情况的人都清楚,他出产作品不至于缓慢到那种情况,而是有时候一“发情”就如狂风暴雨那般来势凶猛,否则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大幅大副的作品,展览一个接着又一个。诚然,他说“一件小玩意可以用激情和机智,而一件大作品却要等到激情完全冷却了,才能进入工作状态,要滞后一些”说法是有一定道理,但这种说法符合他方力钧,未必符合其他画家和其他类型的艺术,更不能拿它证明“凡高的表达很低级”。

方力钧在主张“去激情、灭灵感”表示:灵感和激情像动物似的——“我要发情了”。……“我希望自己把思考的时间拉长,然后把我的感情的复杂性和感觉全部都注入到绘画里面去,使绘画的容量看起来更大,空间更大,这是我对绘画的一种理想的状态”。这些说法显然符合他方力钧的创作方式,对此可能没有人怀疑,但要将这些强加凡高之上或全面否定激情类型的艺术,显然是愚蠢不堪。因为凡高艺术的伟大是基于他自身的表达方式、生活背景、思想情感,毕竟他处于理性教条的审美压抑时代,如果凡高像方力钧那样等待激情完全冷却才能进入工作状态,那样可能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凡高根本就不会动笔作画,成为被生活彻底打败的疯子酒鬼,自然不会留下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二是凡高保持冷静理性,拿起画笔创作也是像同时代俗套艺术一样,压抑着自己的个性激情,作品理性冷静得近乎机械一般。这样一来,艺术史上既没有灿烂伟大的凡高也没有个性激情的印象派艺术。

就当代的观念艺术而言,方力钧所说“我一向不相信灵感,我觉得灵感对人的智慧是一种侮辱。只是把一时的情绪宣泄在作品当中。”是有它正确的一面,这也不是他破天荒的伟大发现。理论上,任何冷静理智都离不开感性经验,换言之,艺术不可缺乏灵感的经验基础,否则一切理性与艺术都不成立。这里,方力钧陷入一种单向思维之中,把感性与理想作为没有任何可协调性的两个对立体,殊不知两者有协调与冲突的不同表现。接着,他的理性“智慧论”又转向反生理本能,不管这种说法符不符合凡高,起码不符合他标榜自己是“野狗主义”,因为野狗或动物的基本生命的本能。不论是凡高或方力钧都有动物的本能,但不等于他们可以“像野狗一般生存”。何况凡高通过绘画手段去释放个性激情,同样不是动物行为,从做画框到调颜色都是一种绝对理智的过程表现,只是画面表达了他对人生、世界、艺术的立场态度,这一切显然不是孤立的情绪发泄。如果方力钧认真读懂了凡高与他兄弟的通信录,一定清楚这个人授过良好教育,其理性的哲学智慧高于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人,可能还在今日方力钧之上。因此就不难理解凡高为什么要像动物那般释放本能情绪。众所周知,印象派艺术的创造力量是将人从理性教条和审美僵化中解救出来,也是终结古典主义的开路先锋,它绝对不是为发泄而发泄、毫无思想智慧的本能盲动。不然,人类世界将陷入的机械状态,生命仅是理的教条部件。接近一个世纪后,马尔库赛的《单向度》才从哲学上清算工业文明造成人性与本能、社会与文明的异化现象,而凡高以他敏感的直觉和生命的真诚,向教条的理性禁锢发出的精神反叛。

方力钧说“我个人认为凡·高是比较接近动物的艺术家。他有激情,他靠自己的激情和身体来完成他的艺术。人们都觉得他伟大,但是没有人愿意把他当做自己或者把自己当做他。大家只愿意在读故事传奇的时候谈论他。人们都不愿意过他的生活。他的女朋友,满身长疮的妓女,他只想给她治好病,给自己生个孩子,而她病好了却把他的东西都偷走逃跑了。作为人,凡·高是失败的,虽然年轻时凡·高对我的思想影响极大,但我却不喜欢他的作品,我认为他那种本能的表达是低级的。我必须去掉激情才工作。[5]”

伟大的画家与伟大的人物一样,他们没有一个是十全十美的伟大完人。相反,伟大的人物是他们有着常人所做不到的成就,或是常人所不愿去做的。如果全世界艺术家像蔡国强及中国当代大部分功成名就的画家那样“八面玲珑”,艺术史恐怕变成了机会主义胜利史。诚然,凡高作为常人是失败的,这种悲剧和遗憾一直在拷问人类的良心,不仅发生在凡高身上,也可能发生在今日中国社会和今后历史。作为一个人,他有权不喜欢某一个人和某人的艺术作品,他也可以选择理智生活或激情生活。但是,如果认为凡高绘画那种本能激情的表达是低级的,这无疑漠视凡高及其生活时代,也是对艺术史的绝对无知。换言之,方力钧得出“凡高的表达很低级”结论,显然囿于自己的认知局限,完全服从感性的本能直觉。可见,方力钧还是不失为一位情绪化的艺术家,如果深入了解、冷静思考,恐怕不会得出“凡高那种本能的表达是低级的。”片面结论。不过,方力钧说“人们看他更加像看动物,像凡·高那样的激情我是不耻的”有些耐人寻味,一方面似乎在同情凡高,另一方面将凡高的艺术激情贬斥为“不耻”,字里行间都有标榜自己的嫌疑。

作为成名发迹的画家,他的传记著作对广大艺术青年而言,无疑像炼金教科书一样具有吸引力,《像野狗一样生存》之所以一度成为三联书店的销售首榜。但是,人们要从中获取到宝贵“智慧”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方力钧毕竟是感性丰富而又自相矛盾的艺术作家,他的文字如同他的绘画,既醒聪智慧而又晦涩暧昧,甚至缺乏起码的逻辑条理。如他在文中所说:“在一件作品产生的长期过程中,感觉和想法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画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情绪。情绪变化是没准的,我相信各种情绪能带到画里边去,这样会感觉厚一些。不像特别有激情的时候,时间短,感觉比较薄,比较顺,单独一种情绪,我不喜欢。作画的时候我既不是狂徒也不是圣徒,在画布前,我什么都想,包括金钱、女孩,想想自己有一天会多么伟大,多少人会在画前五内俱焚,自己现在站在画前多么傻,甚至也会出现某些污秽的联想,我不拒绝任何可能,是一种完全放松的自然的状态,我希望把所有可能的影响压缩在一个画面里,以致画面承受的东西足够大。而且我不可能下定决心说,现在我是失落的,然后画失落感的,每天都很失落似的,这不可能,装也装不成。如果你自信有能力做一个长期的工作,那只有平静地做才可能。这跟各行各业是一样的。我不会被自己的画作打动,只会为生活打动”[6]。

没有人能够把这段文字疏理出完整的明确结论,一会儿把去掉情绪,一会儿把情绪带到画里年去;一会儿反对动物性的情绪表达,一会儿把作画时表达那么多本能情绪,几乎什么都想――“金钱、女孩、永垂不朽”,甚至强调一种完全放松的自然的本能状态。如此感性化散文表达方式,好听一点说,证明了他方力钧敏感细腻、性情丰富、本能执著,可套用他自己的说法,这种情绪化表达肯定是“很低级的”。

注释引用 [1]《像野狗一样生存》方力钧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6月出版 [2]《一条野狗面对凡高的自白》亲自朱其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f2fc60100lv8a.html [3] 《像野狗一样生存》艺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11节:社会给我最好滋(4) [4] 《像野狗一样生存》艺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17节:思考观众(2) (3)

[5] 制造新物种 第49节:工作方法(8)像凡·高那样的激情我是不耻的

[6] 同上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