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艺术大学
作者:王受之
中西方创意教育的差异之一:左脑型的思辨、批评培养:理论课程目的性和本质性的差异。
在所有的西方艺术和设计教育中,“批评”(criticism)是作为非常重要的课程提出了的,这个课程核心是批判、分析能力的培养,基础是对艺术、设计的了解和认识。有些艺术院校对理论课程要求得比较突出,包括美学(Aesthetics)、本体论(ontology)、语义学(semantics)、现象学(phenomenology),也突出工作室实践(称之为:studio praxis,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工作室:empirical investigation)。这些课程在越来越多艺术院校中开设。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简单一点说:创意思维的培养,在两方面:史论方面的大幅度提高和强调,具体设计课程中导师的引导;而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则是在设计创作课程中有导师引导形成的。因而,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在西方的艺术学院中地位是势均力敌、同等重要的,而在中国众多的设计学院里,设计专业课非常突出,而理论课可有可无。问我中西方创意教育差异在什么地方,我说这是最大的差异。
西方艺术教育没有固定的课程模式,有很大的自由度,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作能力,在设计类中,则更加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敏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纯艺术,早已经取消了绘画训练、造型训练,是一种纯粹的思辨训练。所谓“fine art“,就是思辨训练而已,作品本身不重要,这一个发展,是西方艺术教育和国内艺术教育的最巨大的差异,在西方的艺术专业上,整个教育过程,是一个近乎尖刻的尖锐文化协商(acrimonious cultural negotiation);
到西方学习纯艺术,学什么呢?就是学这个尖刻的尖锐文化协商能力,尖锐的意见冲突、辩论,设法通过协商达到共识,如果国内的人去看西方纯艺术的教育,就会觉得他们整天仅仅开讨论会,老师带头“侃”,学生都培养成“侃爷”,上讨论课,“口水多过茶”的唾沫横飞的辩论,并不在乎最后的作品如何,因为当代艺术是无标准的,也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权威。所以才叫做“文化协商”。
这种教育方法国内大部分的人肯定不认可,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其他学术领域也都具有比较强的表现力,因为现代艺术和设计教育主要锻炼他们的右脑,左脑和右脑的不对称发展(delateralizing their thinking),因此,这种“尖锐的文化协商”教育,事实上是培养一种类型的思辨人才,使得他们在未来其他的领域中有比较突出的发展,有些人说,西方现代的纯艺术专业不出艺术家,但是出其他学科的人才,大概就是指得这个结果。
中央美术学院
中西方创意教育差异之二:缺乏“完全脑”的培养概念。
人的左脑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左脑是讲道理的、处理系统知识的、处理语言能力的,右脑是想象的、创意的,这个理论是当代创意教育发展的核心。
因为是艺术专业,需要创作,除了用左脑到极致的思辨能力培训之外,就是用右脑进行完全下意识的创作,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创作才是“真”的艺术。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左脑右脑通过艺术教育训练而达到更高的创意性很注重,特别是对主管直观思维的右脑研究,通过绘画、造型技法刺激右脑的发展,是一个西方很普遍的理论方向。差不多每个美国的艺术学院在理论教育中都有用右脑画画这类的训练,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称谓左脑,右半球就称为右脑,它们主管的功能有区别。
这个理论已经有四十来年的发展历史了,最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皮利(Roger W Sperry,1913–1994)在1960年代就提出的左脑和右脑不同训练的理论,特别在提出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很早就通过右脑训练达到。之后,更有学者提出左右脑同时发展的全脑理论,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oy Paul Guilford ,1897, - 1987)首先提出了全脑思维的概念。他在对创造力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认为,人类智力应由三个维度的多种因素组成:第一维是智力的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和行为等四种;第二维是智力的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性思维和评价等五种;第三维是智力的产物,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化和蕴涵等六种。这样,由四种内容、五种操作和六种产物一共可以组合成4×5×6=120种独立的智力因素。
从西方国家到日本,从日本到港台、东南亚,在国内也有反应,联合国倡导在21世纪全面开启人类智慧工程——全脑工程。而全脑工程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开发人,特别是儿童的右脑。研究显示,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功能,左脑称为“学术脑”,主要负责语言、逻辑、数学和分析等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运用逻辑思维把事情条理化。一般的系统学习都是在用左脑。右脑又称“艺术脑”,主管韵律、图画、想象、情感、创造力。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像力,右脑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舞蹈训练、画画、听音乐以及让孩子做简单的设计等,都对右脑发育有极大帮助。一般来讲,儿童在6岁以前是开发右脑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影响,孩子将会变成只会使用左脑思维的“左脑人”,成为不善于创造、不善于创新的“机械人”。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进入艺术学院的学生,多半是没有训练过右脑的“左脑人”,如何在艺术学院中弥补右脑不足,就成为创作课程需要刺激的焦点了。
美国这方面的教育相当发达,我在好几个艺术学院里都遇到过好几位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在教授右脑开发、右脑创作的课程,的确发现少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这个训练,在创作上有很大的突破。
以上关于右脑教育方面的文献,可以参见如下这些著作:
1.吉尔福特:《创意性》(载《美国心理学者》刊物,Guilford, J.P. ,1950,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Volume 5, Issue 9, );
2.吉尔福特:《人类智慧的本质》(Guilford, J.P.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
3.吉尔福特:《智慧的分析》(Guilford, J.P. &Hoepfner, R. (1971) The Analysis of Intelligence );
4.吉尔福特:Guilford, J.P.(1982). 《认知心理的含糊点:几点治疗建议》(Cognitive psychology's ambiguities: Some suggested remedies. Psychological Review)。
5.贝蒂.爱德华兹(Betty Edwards)所写的《用右脑画画》(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这本著作。
2010年7月16日,于洛杉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