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陆川:如何构建国家形象?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6-09 15:21:22 | 文章来源: 《艺术世界》

 

“这‘孩子’不是孕育在子宫里,他从一开始就是在透明试管里培育的。我们搞创作的生性不爱商量,但这一次不断地和人商量,不断被人修正,被反复讨论…… ”5 月 1 日下午,陆川收到在浦东世博会中国馆现场的朋友短信,说他执导的《历程》在中国馆上映了,“许多人都给看哭了。”

到这个时候,陆川的心事才终于放下。直到 4 月 27 日,这部影片还在进行修改。在 5 月1 日开园仪式前,陆川都不知道这部世博的主题影片能不能如期上映,或者被别的导演的片子代替。陆川的片子反复修改的缘故,主要是因为这部官方的命题作业里加入了 2008年汶川地震后现场的画面。

受著名学者李泽厚的著作《美的历程》启发,陆川开始给这部电影取了同样的名字。但在经历终审时,这部电影被改名为《历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的历程》英语翻译为‘The road to our beautiful life’(追忆通往美好生活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肯定要经历许多坎坷,这个过程也能反映我们现代生活的美好。”它不是宣传片,是国家馆的主题电影我没想到世博的这个片子会让我来拍。《南京!南京!》完了以后, 2008 年 8 月份,我开始作为影像部的评审介入世博会国家馆创作,和城市、建筑等各个门类的专家一起,做一些方案的评审。后来接触多了,世博局领导有一天就问我愿不愿意为国家馆拍一个片子。当时已有 8个团队在竞标,但我觉得工作快一年了,对中国国家馆也有相当的了解,慢慢也有了感情,也想着为它做点事情。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愿意接这个宣传片?我想先纠正一下大家的判断:它不是宣传片。因为这部电影是世博会国家馆的一个主要展项。这个斗拱型的国家馆总共有 49 米高,3层,在最高层有一个影厅,观众进入这一层的时候,首先是看这部电影,所以它不是一个宣传片,算是国家馆的主题电影。

我并不否认,《历程》是一个官方的项目,国家行为。因此,它或多或少地带着一定的命题,需要讲述中国人改革开放这 30 年城市化的史诗性历程,所以我们是带着这个主题去创作的,并不是我个人某个完整理念的展现。拍故事片就是选一个故事,完全是我——一个导演内心关注的东西。《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都是我内心关注的事情,它们又刚好和中国观众的关注契合到一起,因此产生了共鸣。

虽然它不是我个人的电影。但我们这个团队,摄影师、美术师、策划,绝大多数人都来自《南京!南京!》的团队,我们还是希望把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情感能够拍得更进入,而且用一种比较新的方式和手法进行表达。至少要跟之前的国家宣传片有区别,要更贴近人。世博影片的题材是已经被人选好了的,你只能在规定下选择自己的动作。怎么去表现,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和手段,怎样的情怀,对人物和世界的选择,是我个人可以选择的。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我尽可能用一种独特的角度切入这个宏大的题材,再用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把它表现出来。

《历程》影片截图

城市 30 年的变化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相同,每个人的体验都来自自己的生活经历,因此,你很难找到能够代表13亿中国人的集体意愿,根本找不到。但同时中国人对生活巨变的感受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就像我们对北京、上海的感受一样,你一想起它就会有一些标志物,它们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记忆的符号。但怎么找到它们,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在这 30 年里,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什么?中国人生活的世界经历了怎么样的改变?用什么场景、什么事情描述它?我不想像以往那样用笑脸,那种拍摄方式已经司空见惯了。我们团队开会时就说,这次一定要拍出具体的人,不能老是激动昂扬的、向上的,也要拍出人们的焦虑,还有穿越灾难的东西。

在剧情的设计上,我们通过一个家庭的四代人,父亲、儿子、孙子和重孙,讲述他们30年变化和经历,把镜头对准他们。在他们一家人的背后,是 13 亿中国人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一个国家奔跑的30年,我们的画面一上来就是上万人的奔跑,父子俩告别,孩子在旷野上奔跑。各个民族不同的人汇集在一起,实际上是一种诗意的展现,最后他们又重逢在城市里。

我和团队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出了剧本和方案,最后脚本通过了,摄制组也成立了,准备开拍的工作都完成了,结果上层领导一个电话打过来,所有的工作全部暂停,通过的剧本完全被推翻,一切又回到开头,重新做起。

一个 8 分钟的短片,我们的剧本多达 120 个版本,反反复复地修改、否定、删改,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愉快。这部短片的审查级别,不亚于奥运会开幕式,不光是世博局领导审查,还有上海市的领导和更高层的领导。

试映的时候,有领导看完后,跟我说:“你们确实是北方来的,凶悍路线!”我理解这是他对我的肯定。通过这个片子,我知道国家项目运作的不易,也让我有了许多这方面的经验。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