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汪涛像:李媛 绘
最近几年,中国的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在西方拍卖市场上掀起了抢购中国文物的高潮,海外艺术品的价格一路高涨,以致西方媒体惊呼“义和团来了”。这究竟是偶然的、暂时的现象,还是“中国口味”已横扫千军?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担任中国遗产国际中心(China Heritage International,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主任的汪涛教授,长期关注西方文物拍卖市场,与欧洲收藏界及各大博物馆也有密切的联系,他认为,中国人目前还远谈不上掌控了西方中国文物市场的话语权。
您能否谈谈目前西方文物拍卖市场上的中国文物有哪些来源?
汪涛:我们首先要理解,中国艺术是世界艺术的一部分。中国的艺术品不仅中国人喜欢,全世界都喜欢。近代以来中国国力衰退,文物流失严重,但是古代艺术品不会简单地被损毁,大家都在收藏保护。古董的流向一般是什么地方富裕,它就流向哪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大量的古董都是往国外流。
不过,中国的艺术品进入西方的艺术市场是从十五、十六世纪开始的,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来到中国,把很多关于中国的信息也带了回去,在当时形成一个西方人对东方神秘中国的想象。中国的艺术品刚好是满足、激发了西方人的神秘幻想。十六世纪开始,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主要从事东西方的贸易,当时很注意的是瓷器。明代末年天启到清顺治时期,在瓷器艺术史上一般认为是一个过渡期(Transitional),因为明代官窑制度被摧毁,清代官窑还未兴起。瓷器艺术处于自由发展的阶段,从艺术价值上说是很高的。
中国流出去的文物可以分成几类。一类就是掠夺性的,1900年八国联军把北京城占领了,就到皇宫里,一个殿一个殿地把东西搜罗一空。当时也有很多中国的民众进去搬东西。八国联军里也有差别,法国人拿了东西就直接搬回国了,英国人抢出来就在北京大街上拍卖,所以很多东西流到中国的收藏家手里。比如说,乾隆的东西跑到端方手里去了,皇帝的东西怎么会在大臣手里?这实际是八国联军卖到中国民间的,部分又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西方文物市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女史箴图》,据说也是一位英国军官从一位中国人手里获得的。
另一类是二手转卖进入西方的。很多中国游客到了大英博物馆,就觉得里面中国的文物都是抢来的,其实不完全如此。1925年之前,中国并没有实行文物管制,东西可以随便自由买卖。1925年之后,民国政府虽然有了文物管制规定,但也没有认真执行。真正对文物实行严格管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之前的文物流散是很厉害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政府为了赚取外汇,也出售了大量的低档文物,这样也有很多文物流到国外文物市场。当时文物商店收购的文物一车一车地往广交会拉。
还有一类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大量非法的盗掘、走私,很多文物流散了。在国外常常听到一种议论:盗掘、走私文物的都是你们中国人,甚至还有政府官员参与。从根本上这种议论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西方创造了一个买方市场,所以国内有人会通过香港把文物盗运出去。但是这里有个特别有争议的地方,1997年之前香港实行的是英国的法律,买卖文物是合法的。文物只要到了香港,政府就不会管。除非能够证明某件文物是偷来的,才能追索。但是盗掘的东西绝大部分是没有记录的,盗墓贼挖文物不会做记录。作为我们搞专业的,可以肯定某件文物是近年出土的,甚至可以说跟某个遗址出土的文物很像,可以推断肯定是那个遗址的东西。但是没有确凿证据,到国外的法院去告是不可能胜诉的。有这么一个例子,英国有个古董商在香港买了很多文物,被英国警方查获,后来被中国政府追索回去了。因为这个古董商从文物贩子那里买来的时候,从内地运过来都没有换包装,用当时内地的报纸包裹着,这就能证明是从内地盗掘出来的。如果换了包装,就没法证明了。
从文物的来源来说,应该区别对待,有早期贸易出去的,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抢走的,也有从中国收藏家手里流出海外的;另外,还不能完全排除有部分的高仿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外文物市场,这是有意制作的赝品。
这些中国文物的买家又是哪些人呢?
汪涛:从十六世纪起,特别是十八、十九世纪,西方人收藏中国艺术品已经形成风气了。在英国,很多老百姓家里都有中国文物。英国人很喜欢把老东西留起来,数量是很大的。到十九世纪的时候,英国的王室贵族喜欢收藏中国艺术品,带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到二十世纪,西方人开始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兴趣。十九世纪卖得最贵的是瓷器——外销瓷,后来中国的青铜器和玉器逐渐成为重要的收藏对象,拍卖的价格特别高。因为中国考古开始了,这时有一批学术性的收藏家,他们购买中国文物是为了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欧洲的大型博物馆收藏中国艺术品就与此有关,可以说,是欧洲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导致对中国文物的热爱。
民国时期中国很著名的古董商卢芹斋 (C. T. Loo) 就是因此发家的。他把中国的文物卖给英国、美国、法国一些大的博物馆和收藏家。原来我们认为他是盗卖中国文物的文化汉奸,现在也有人给他翻案,说他卖了不少假文物给外国博物馆。比如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古画,当时花了很高的价钱,现在一看都是他和张大千合伙制作的赝品。在大英博物馆有一座六米高的隋代汉白玉佛像,很多人以为是英国人抢来的,其实这也是卢芹斋运出中国的。本来他可能是想卖给外国人的,但是没有卖掉。正好1935年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中国文物展,民国政府借出了大量故宫文物,欧美的博物馆和收藏家也都把东西拿出来,做了一个大展,是对中国文物最全面的一次检讨和展示。卢芹斋也把这个佛像借给展览会展出。展览结束后他把佛像送给民国政府,民国政府又作为礼物转赠给英国国王,因此就留在英国,安放在大英博物馆的北门。
买家的构成现在很复杂,既有对中国文化很热爱的收藏家,也有古董商。从整体来说,西方古董的买卖市场目前是相对低迷的。中国文物的价格反其道而行之,主要是由于中国地位的上升,一方面吸引了西方买家关注中国文物,另一方面中国收藏家和博物馆也有到国外大量采购的趋势。很多一流的文物早先都流到国外,所以想买好的文物,必须进入西方文物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