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范迪安:一座城市至少要有一座美术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5-06 11:01:01 | 文章来源: 楚天都市报

图为:范迪安 记者叶茂林摄  

1950年,毕加索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售价3万美元;2004年,这幅画拍出1.04亿美元的天价。

这是艺术创造的财富奇迹。面对奇迹,人们议论纷纷:如何去判断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如何去欣赏千变万化的艺术?这种欣赏的能力和习惯又如何养成?昨日,来汉参加路德维希捐赠作品展的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给出了答案。在武汉美术馆的开幕式上,范迪安说,判断艺术品的价值,需要审美眼光的培养,而美术馆正是一座城市收藏与传承美的地方。

“频繁拍卖的艺术品要警惕”

昨日展览中,两幅均价约500万欧元的毕加索原作(本报4月28日B09版报道),引起观众热议艺术品收藏投资。范迪安却泼了一盆冷水:“一件频繁拍卖的艺术品很值得警惕,因为它可能已进入纯商业炒作。”他表示,热衷艺术品,就该多了解它,但要量力而行,“日本经济起飞时,有位企业家买了600多幅西方古典油画,结果碰上经济低靡期,这些作品成了耗资不菲又难以脱手的鸡肋。”

“不要因不理解而排斥”

对于多元化的艺术,尤其是含义晦涩的现代艺术,范迪安认为观众欣赏前最好补补艺术课,实在没有基础,则要用包容和开放的胸怀去欣赏,不要因不理解而排斥。

刚从上海世博会来汉的范迪安认为,“世博会就是‘视博会’”。“人们热捧世博会,最先满足的是视觉享受。而那些受追捧的现代建筑,得益于现代艺术的发展。”范迪安说,现代艺术看上去专业、高深,但经过再加工,就可以变成大众艺术,例如电影《阿凡达》造型的灵感,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艺术家马休·巴尼创造的人与动物的混合体,“艺术品可能怪异、荒诞,但也是艺术家想像力的体现。”

“一座城市至少应有一座美术馆”

范迪安是2009年度美术馆奖获得者,因为他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和平民化。即便如此,范迪安仍担忧:公众进美术馆欣赏艺术的习惯还不够。“有些大学生告诉我,他们‘去过’中国美术馆,显然他们把这里当成了景点,其实不然。”范迪安说,过去人们认为美术馆就是展示艺术品的地方,但现在其美术教育等功能需要加强,因为馆藏美术品反映着历史和时代,以及社会精神的变迁。

“一座城市至少应有一座美术馆,市民可以得到充分的审美认知。”范迪安对武汉称赞不已:“在武汉既有省级艺术馆,又有市级美术馆,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