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球图》(局部)再现了唐朝马球比赛中的生动瞬间。
东西方壁画有何不同?我们该如何传承东方壁画的艺术精髓?记者采访了西安美院张小琴、历史博物馆张群喜两位专家,倾听他们的观点。
记者:唐墓室壁画与敦煌壁画的区别?
张小琴:我主要是从事敦煌壁画研究。盛名之下,很多人知道敦煌壁画,却很少了解陕西唐墓室壁画。实际上,唐墓室壁画的艺术价值空前绝后,远远超过敦煌壁画。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唐墓壁画和敦煌壁画在用笔、题材上都有很大区别。敦煌壁画众所皆知,其技法、特征、题材都带有浓厚宗教色彩,艺术风格深受外域影响。而我们今天发现的1300多年前的唐墓室壁画,却是原原本本直接描绘唐人的生活,其中诸多的皇宫贵族日常生活的场面真实、客观。因此,它们是最纯粹的中国古代本土的艺术,也最能代表东方艺术的特色。所以,我觉得,陕西的唐墓室壁画将来一定会愈来愈受到重视,被更多人所关注和了解。
记者:唐墓壁画与西方壁画的区别?
张小琴:就壁画本身来讲,东西方没有区别,功能都是一样的,即都是对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宣传:记录他们崇拜的人、事、生活的场面。所以,画面构成和题材都比较相似:构图多分为上、中、下三层,题材也都有神、人、天堂、人间等等。
但是,作为截然不同的中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壁画又在自身的材质、风格、创作精神上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征。首先:材质使用上,西方壁画多为坚硬的岩石结构,需要浸润湿透后才能做画,因此称为湿壁画;东方则是干壁画,讲究在半干或干的墙上直接绘画。这两种技法效果区别很大:湿壁画比较透明润泽,而干壁画色泽比较鲜艳。其次,传统的透视方法,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也不同:西方绘画一般采用焦点透视,受到空间局限。而中国画则是“散点透视”,可以根据作画者的心情、感受和需要,把看得到和看不到的景物都能画入自己的画面。最后,中西方壁画体现的创作精神也截然不同:中国画提倡“写意精神”,主张天地人的合一,把画家所见与所思融于画面,追求情景高度统一的艺术境界。这主要是发挥画家自己的想象:中国传统的画师功力深厚,不照相,不起草稿,骑着马转一圈回来,心里便有了轮廓,一挥而就。而西方则偏重于“写实精神”,注重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
记者:现今,壁画是以怎么样的方式在保护和传承?
张群喜:壁画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艺术之美,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丰富而全面的古代历史场景的信息。现在我们对壁画的保护有两种:一类是通过临摹壁画的艺术家。他们的临摹,实际上是对壁画的一种保护,有时候发现的壁画破损很严重,已经没有办法揭取。艺术家现场的临摹,就是对壁画的再现和一种抢救性保护。一类是专业的壁画保护修复专家,侧重于壁画本身物质载体的保护与传承。他们通过抢救修复以及各种记录的方式,记录壁画的图像,并通过对壁画物质载体的分析研究,从而对壁画进行科学严格的保护修复。这两种不同的方式,都是在保护古老的文明,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人的临摹往往带有人的共鸣、理解和情感,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传承;而科技的保护则更注重科学分析和材质研究。
记者:大众该如何欣赏壁画?
张群喜:观赏墓室壁画,首先要了解唐墓室壁画是文化的载体,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绘画艺术水平和成就,也反映了物质文化、社会生活、思想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壁画作品虽然线条简单粗放,但画里面的主体、背景、以及构成整个画面平衡的元素都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人物、山水的造型都惟妙惟肖。壁画的美,有时候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但那种感觉却是真实存在的。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研究视角,从美丽的画面中享受到丹青艺术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