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酒店”,关于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关于重庆的当代艺术和艺术产业……诸如此类话题,近日本报记者与策展人、中国当代艺术家、重庆501美术馆馆长、重庆黄角坪当代美术馆馆长、重庆长安当代美术馆馆长刘浪进行了一次对话,从一个侧面“读到”中国西南当代艺术的生存现状。
中华工商时报:重庆黄角坪是四川美术学院所在地,近几年来黄角坪这个概念在中国艺术界越来越响亮,这里集中了大批艺术家和原创机构以及艺术品交易,尤其在当代艺术方面被人们所认同,似乎艺术“产业”在这里已具雏形。
刘浪:重庆“西南当代艺术高地”的形成,是四川美术学院70年积淀下来的一个光环。这个光环随着时间的递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名副其实的高速发展期。具体表现是从黄角坪涂鸦街的出现开始,进而对艺术产业进一步规划、设计,包括和四川美术学院之间进行联动,包括支持民间艺术团体及机构的运行。501艺术基地、坦克艺术库、102青年艺术家创作基地,等等,大批与此类似的艺术机构已经形成了一种力量,使“中国黄角坪”这个概念,能够与宋庄、798一样,只要一提及,都知道它的存在。所以,如果说黄角坪这里的“艺术产业”已具雏形,是不为过的。
中华工商时报:黄角坪的出现,其实是一批艺术家不甘寂寞的结果,最初的灵感应当来自于模仿。
刘浪:北京798艺术区是中国唯一在艺术产业方面做得比较到位的,现在它不仅是一个品牌,或者北京的一个旅游点,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甚至海外艺术家的作品,通过798这个平台,或多或少“生效”。
当代艺术作品引动了资金的运转,产生了非常微妙而有趣的现象,这就是所谓中国最初的艺术产业。这股热流催生了许多东西,随之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迅猛发展。这应当是798的功劳。
当然,谈到艺术产业,又不能不提及宋庄。宋庄是中国的最大原创基地,聚集艺术家最多,从创作的角度讲,宋庄无疑是排第一。798已经失去了原创功能,原来的创作基地变成了现在艺术品的一个运行平台。
黄角坪只是在学习宋庄,学习798,学习上海莫干山,甚至深圳大芬村的成功经验而已。
中华工商时报:尽管如此,“黄角坪”这个概念运作还是很成功。
刘浪:黄角坪以前只是一个地名而已,我是最早提出黄角坪创意产业基地这个概念的。
两年前在中国西部文化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中国黄角坪”这个概念,为此我们做了一本宣传册,拍了一部专题片,邀请了专家、学者、批评家来论证这个概念的可行性。
以后,我们又连续两年搞了黄角坪艺术节,为黄角坪的生存和平稳降临做了很多努力。
中华工商时报:据说重庆市政府是鼎力支持打造黄角坪创意产业基地的,并且给予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这是前所未有的动作。
刘浪:重庆市政府对黄角坪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愿景,因此,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拿出了第一个100万元投入到501,才使得重庆西南当代艺术高地出现了真正“质”的变化。501的诞生为后面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所以,中国黄角坪这个概念的真正“生成者”不是我,而是政府,包括这里的当代艺术品交易市场和美术馆的运作,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华工商时报:正因为有黄角坪的出现,有中国西南当代艺术高地的存在,万达艾美酒店在重庆才有了“对接”艺术的可能,并且能够恰到好处地“开启艺术之门”。
刘浪:艾美酒店的管理团队包括万达的高层,他们对文化的运行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早就吃透了,他们采用的恰恰是当代艺术,提出了“开启艺术之门”等概念;关注黄角坪的当代艺术,其实是把这座城市精神文化的一个种脉抓住了,并随之进行非常自然、充满感情的“对接”,容易产生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