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车机器人真能拉人,旁边的机器狗也真能走 (林毅/图)
机器人“他爹”吴玉禄: 吴老八,像蚂蚱
“我挺伟大的”
蔡国强:你在早期不是想到做成是动物,就是做机器的怪物,为什么?
吴玉禄:凡是别人没有的,我都想做,而且都是带腿走,我这些都有专利的。我的思想就是奇思妙想,异想天开。我跟您说,我有这想法在三四十年以前,电视农村没有,即便有电视也不会有机器人。我对上学不感兴趣,只对机械,特别有兴趣,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平时我观察人走路、动物走路,我就想模仿他们做一个机器。
蔡国强:但当时你做的这个东西都不知道这个名字应该 叫机器人吧?
吴玉禄:我没想到叫机器人。没有名,我就是模仿人的动作做出一个机器。我有这个想法之后就开始动手,而且在动手的同时,毕竟当时岁数也小,那时候根本没有经验。我有这个想法之后,就用纸片画了一个人的形状,像关节膝盖那儿我用按钉或者大头针当轴给它穿上,然后拿手搬动它,用手来模仿这个动作做。但是当时我不知道怎么样给它加上一个动力实现这个动作,当时我想不出来。关节已经有了。
后来我不断琢磨,用十多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吴老大、吴老二是在1987年才诞生的。
吴玉禄,1962年出生于北京通县小学毕业后就不再愿意上学的吴玉禄从小就喜欢捣鼓小玩艺,1987年,一个高20厘米的简陋机器人终于制造成功了,不仅可以行走,还可以跳舞,吴玉禄给它起名为“吴老大”,之后“玉禄系列机器人”在村里周游。它们分别按照“出生”顺序起名:“吴老大”、“吴老二”……每个机器人都各有专长,“吴老大”能跳舞,“吴老二”会跳高,“吴老三”会爬墙,“吴老八”像蚂蚱,能蹦能跳,还能翻跟头……10年时间,他发明了27个机器人。会拉洋车的吴老二十五会边奔跑边介绍自己:“吴玉禄是我爹,我拉我爹去逛街,谢谢。”
(陈诗整理)
吴玉禄的家贴满了各种媒体的报道,他说天天要接待媒体,很影响工作,但看起来他同时也很自豪。我故意问他:“你何不做一个机器人,代替你回答,反正媒体的问题都是千篇一律。”他说:“这是一个好主意!”我再故意说:“你还可以做一个机器人帮你按摩!”他说:“这又是一个好主意,我要做就做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我说:“小心你老婆在旁边听到了!”他感到我很有意思,决定送我他早期做的机器人,这样连购买的我一共收藏了他大约四十个机器人。
吴玉禄居住在北京通州,他在村里不下田干活,被人看作是游手好闲之徒。没想到依靠机器人,他赚了钱还扬名,原本跟着他忍饥挨饿、吵吵闹闹的老婆和家人,现在都成了他的工作伙伴。
这次展览,我请来他和老婆、两个儿子和他们的媳妇,把美术馆的三楼整层变成机器人的工场。在展出期间,他们将向观众现场制作并表演他们的机器人,也受我委托特别制做了几位典型的现代艺术家动作的机器人,例如:跳墙的克莱因、画点点的赫斯特、抱狼的波依斯、甩颜料的波拉克等机器人。
(李依桦编撰)
蔡国强:第一个你是做什么?
吴玉禄:我用铁丝做了这么高一个吴老大。
当时设计吴老大,我用一个电动机,它只能迈步,抬不了腿。往地上一放,充电一走的时候,它的两只腿,因为一个电机是联动,这条腿往前走,这(那)条腿同时就往后走。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两条腿在地上蹭,相互抵消这个力,就走不了。
后来我用了一段时间把抬腿的功能设计了。这个吴老二现在可以抬腿,可以迈步了。但是按照我当时设计的思路,我想象得挺好,比如我要抬右脚身子必须往左歪,抬左脚往右歪,这是移动重心,人也是这样,重心的问题嘛。当时我想得挺好,但是一实验,跟我想的不一致,试完之后不行。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绞尽脑汁,在吴老二屁股后面加了一个类似钟摆的轴,轴上带一个铁块,在移动重心之前,它要提前踏一步先过去,真正的吴老二诞生了。我做出吴老二之后心里那种高兴劲无法言表。
蔡国强:让它能动的时候,你感到好像是一个生命。
吴玉禄:那绝对的,后来设计出来实验成功,我觉得我挺伟大的。
吴老二能够走路了,后来我想能不能让机器人上墙,后来我设计吴老三,让它在大门上爬,在设计吴老三的时候,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搞定。
吴老三设计完了,我又观察农村的狗、马、牛、羊它们走路,我说做一个四只脚的,后来吴老四就是四只脚。
吴老四做完之后,我简直达到痴迷的程度,胆量也大了,经验也多了。以前的机器人,即便爬墙的有了,走路的有了,还没有能干点事情的。后来我开始尝试,我说能不能让机器人做点事情,后来开始做吴老五,就是献花,可以倒水,比如我干活干累了,可以给我递递水果。吴老五一加上干活的动作,它的难度也相应地往上增加。
我现在的想法,我将来做的机器人可以叫它一声,比如说吴老四十八,今天我干活干累了,过来给我端杯茶,甚至它能听懂的我话,腰酸腿疼,你给我捶背,做一个按摩,或者捏捏腿,就让它完全伺候我,而且能听懂我的话。
少打了500斤
蔡国强:人家老说你的创造力很厉害的同时,他们会经常强调你是农民,你没文化,你对这点是不是有点不舒服?
吴玉禄:我觉得也没什么不舒服。
蔡国强:我在国外也看过你的机器人,你的机器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完全是生活化,有趣,比较有艺术性。有的机器人做的可能非常的完美,但是那个机器人要跟人比厉害,现在看起来那个样子还是好笑。你这个机器人当然不如人灵活,可是创造另外一种美感,它是有趣的。这个美感我们人是代替不了的。
吴玉禄:没错,现在日本的机器人非常厉害。咱们跟人没法比。但是话说回来,不管哪个国家的机器人,都不是农民做的。包括日本我也了解,本田公司在做,索尼他们机器人做得非常好,但绝对不是农民像我似的做,他们都是一个大的公司、大的团队,人家投入非常多。
蔡国强:这个跟做飞机、做潜水艇一样,外国很早有人做飞机,但都是有钱的人做,咱们这个是农民自己在做。
吴玉禄:我刚开始的时候,我都没有钱,我借钱,因为我平时要种地,靠种地收入那点钱,还要挤出一多半花在机器人上。
蔡国强:你种什么?
吴玉禄:种地就是玉米和小麦,种地根本赚不了多少钱,但农民就是需要种地,再不挣钱,也要种你的地。我刚开始的时候,七八十年代我做机器人的时候,那会儿没有钱,负债借钱我也要做,因为我对这个太爱好了。
刚开始的时候,别人都说我是不务正业、败家子,他们不理解你,我一出去都用那种眼光看我。当时我种这地,别人种这地打800斤,我种这地只能打 300多斤。
蔡国强:第一次别人怎么知道在北京通县有个姓吴的干 这个事情?
吴玉禄:因为我第一个机器人是1987年做出来的,至于媒体知道我、发现我那是在2001年底。以前那段时间我完全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我每天种完地,晚上收了工,自己在家把这机器人每天都要调试,就自己玩儿,自娱自乐。后来时间一长,村里街坊邻居也知道我做机器人,有时候上我这串门看见机器人了,越传人越多,一传十、十传百。为什么媒体知道我?后来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谁给提供新闻线索有奖,至于谁打的电话我不清楚。
蔡国强:你也应该给那个人奖。
吴玉禄:第一个采访我的是北京电视台,跟着是《信报》,电视台往外一播,报纸一播,后来越来越多,这就传开了,到2003年媒体太多了,平均每天不低于15家媒体,当时我门外面的车没处放,媒体15家,另外还要夹杂着一些奇怪好奇的看机器人的,还有偷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