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鸥洋:巴金说我画的就是他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02 17:27:28 | 文章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73岁的老画家鸥洋如同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她用西方油画的写实融入东方笔墨的意韵,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风格:意象油画。这位曾师从赵无极的老艺术家,仍然执着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意图试验出两种迥然不同画风的融合。日前,鸥洋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两小时为巴金画像

头发斑白的巴金依靠在沙发内,凝视手中的书卷,面色沉重,尽显沧桑。这幅创作于1982年的《巴金肖像》是巴金生前仅留下的两幅肖像绘画之一。画边巴金题写“巴金,鸥洋同志于上海”。

这幅画被收于《当代文艺名家画像影集》。这其中包括巴金、谢晋、颜文梁、秦怡、杨沫等人,当时的出版社希望能对老文艺名家进行抢救性留下肖像。作为国内顶尖的写实肖像画家,鸥洋承担了这一角色。不过在她去给这些老文艺名家画像时,其中很多人都已经80多岁。“当我画完他们没多久,一个个都离去了。”鸥洋说道。

1982年,鸥洋来到上海,给78岁的巴金画肖像画。“我当时就想的是画出他们饱受摧残的形态,头发斑白,但仍很坚硬的样子。”鸥洋对自己画的巴金肖像画解释说。

鸥洋记得,巴金只给自己2个小时创作。“我进巴金家,他女儿把我接进去,他就坐在沙发上看书,我一紧张,进他家门就把油墨也泼翻了,手忙脚乱的,收拾完了只剩下一个半小时。” 鸥洋回忆说。她赶忙坐定,给巴金围了个围巾,遮挡起巴金简陋的领袖,就开始创作。画完后,巴金看过,对鸥洋说:“这就是我,我就是这样的。”这张画也成为日后巴金用到最多的肖像之一。

而在给导演谢晋画像时,“那天,我带着画布、画具来到制片厂他工作的现场。我见到的谢晋戴着一副眼镜,精神饱满。他当时似乎正在与一位同道讨论剧本,大约太投入了,他把棉外衣敞开,双手叉着腰,谈得非常热烈,也顾不上与我谈话。我迅速拿起画笔,用最快的速度勾画他正在与人交谈时,谈笑风生的生动神态。”鸥洋说。

事实上,这每一幅名人画像背后,都包含着当时的故事。画演员秦怡时,鸥洋一边在画,一边在听秦怡讲家庭不幸的故事。最后秦怡表现在画面上,就是一个很沉静、很美、很善良的形象,但眼睛里是有泪水的。

赵无极教我如何让画呼吸

虽然在写实绘画上一直术业有专攻,不过鸥洋却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又转向一条额外的道路:意象油画。这不得不提另一位著名画家赵无极。

“1986年,那是赵无极第一次回国,他说国内的审美创作他简直看不下去,就在杭州办一个美术培训班。我那时还在广州,就赶过去学艺。”鸥洋说道。

那时的美术教育体制大多师承苏联的老路,而赵无极的授课却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论。赵无极在课堂摆上一盆花,却让弟子们不能照着写实去画这盆花;请来一个裸体女模特,却让弟子走出线条和光线的束缚。

“赵无极有一句话对我影响巨大:他说,一切艺术都是凭借。不是简单的自然描摹和还原。比如画人体,他让大家感受线条,就像音乐,给个素材给你,怎么配音乐。我就受他的启发开始凭借了,这样一来,思路、眼界及至题材、意境大为开阔。”鸥洋解释说。

尽管只有一个月时间的教育,但却让国内参加培训的艺术家大开眼界。赵无极告诉大家,一张画,你抓得紧紧的,不给它呼吸怎么成呢?

“这些观点都让我们慢慢从客观中走出来,当时我就想追求用油画画出水墨画的感觉,中国水墨画本来也是精神的抒发,这就有了我后来的意象油画。”鸥洋说。

鸥洋的意象油画,就是把西方油画的光线和线条感,融入中国传统水墨的笔墨韵味,这种尝试,让鸥洋获得“首次把阳光带入宣纸中”的美誉。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