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可文:《三联生活周刊》文化主笔,著名的艺术评论专栏作家。从大众文化角度介入对当代艺术的解读,先后出版:《相信艺术还是相信艺术家》,《城里:关于城市梦想的叙述》,《美丽中国》多部文化艺术类图书,受到广泛赞誉。
Q:从30年的跨度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在整个文化环境中的位置是什么?当代艺术的对于大众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A:从表面上说,知道“当代艺术”这个领域的人多了。如果说当代艺术对现在的文化有影响,主要是通过一些时尚杂志,财经杂志,让人们知道在当代文化中有当代艺术。十年前,当人们说起当代文化的时候,可能不会把当代艺术包含在里面。如果说当代艺术对当代文化有什么影响的话,这种影响体现得还不明显。在思想方式上,在观察方式上,当代艺术的特点没有明显体现。在网上博客与跟帖内容中,在一些艺术圈子的谈话内容中体现出来的观察方式,与我们社会通常流行的文化生活的思考方式还很相似,区别不是很大。
当代艺术圈子化的事实,其实在今天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与电视剧、电影、小说比较起来,当代艺术的传播力不是很强。
Q:是什么造成了当代艺术传播力弱的现象?
A:我没有认真考察过,比较直接的看,原因很多。从大的环境说,艺术方式在我们的小孩教育到日常文化生活中,占的比例很小。比如现在的小学生、中学生,看电影看小说的时间和种类肯定远远超过他们去美术馆的时间。我们且不说当代艺术,就是整个视觉艺术本身,在中国的当代文化生活中所占比例都很小。中国的观众已经对小说、电影建立了一种文化习惯,但是对于视觉艺术,还没有形成一种习惯,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在社会关系中的问题。而视觉艺术的文字表述中,更多的是对古典艺术的介绍。现在对当代艺术的表达或介绍方式,在某些传媒上不够严肃,有的杂志,干脆变成了一个竞技场,比谁穿的衣服好看,谁更有钱。既然你不严肃,读者没有通过你的传播得到好处。很多人可能就会认为,“你们”在玩儿,对于那些不想参与你们玩儿的人,就索性不参与。
艺术传媒在表达效果上与其他文化形式嫁接得不太好。文化作为一种结构,是各种文化形式嫁接在一起,互相牵连的。但在当代艺术的表述中,这种有机嫁接做得不是太充分。所以,当人们接触到当代艺术的文字表述时就会觉得隔阂,很难与自己已经有的文化经验建立有机联系,这也造成了当代艺术传播力的不足。
还有是社会教育。现在面向社会的各种文化讲座其实还很少,很不充分。种种原因造成当代艺术在中国当代文化生活中传播得还不够充分,当代艺术对文化的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
Q:当代艺术的展览或作品的阐释,是否因为太“专业”,而导致“非专业”的观众难以理解?
A:这恰恰是不够专业的表现。我刚刚看BBC讲艺术史的一个节目——“the power of art”,它讲的内容小学生都能读懂、看懂,会令人着迷,让从未看过一张画的人,都能看懂。你不能说他不专业,他讲得非常地道,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听下去。我不认为,是由于专业导致观众看不懂,艺术又不是科学,越专业才能写得越流畅。
Q:现在能看到普通观众闲暇时间去一些艺术区看展览,这是不是能说明,当代艺术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A: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人更多是按照时尚杂志的传播方式在观看这些艺术?当然从好的方面说,艺术让更多人感兴趣了。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方式是好的吗?如果将当代艺术时尚化的话,可能会变成今天让人关心,明天就失去关心,而文化恰恰是要积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