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中国油画的本土化进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9-01 08:43:13 | 文章来源: 中国艺术报 水天中

油画艺术作为源于欧洲的绘画艺术,正式进入中国不过百余年历史。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异域文化的油画,它进入中国就是它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出现自觉或“非自觉”的试验。早期油画家李毅士、王悦之,在创作中一直追求着中国文化韵味。稍后的林风眠、徐悲鸿一辈,从题材、色彩、气韵等不同角度与中国文化连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60年,是中国油画艺术得到前所未有发展的60年,也是油画艺术迅速本土化的60年。在各种外来艺术样式之中,油画艺术的本土化十分突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美术界对美术门类有了统一的分类方式。如:中国画、油画、版画、宣传画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以“油画”代替了过去沿用的“西画”。这一改变虽然在客观上突出了这类绘画的技法材料特色,淡化了“西画”的文化背景和它在艺术观念上不同于一般本土艺术的特殊性。但更为深远的影响是艺术观念上的变化,减少了中国油画的“洋腔洋调”,增加了油画在中国美术中的影响和分量。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没有明确提出油画民族化,但美术界从深入生活、接近民众和学习民族民间艺术方面,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从解放区来的画家带动一些年轻人,创作了第一批反映革命斗争和工农兵生活的油画。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吕斯百的《兰州握桥》、吴作人的《齐白石像》和《黄河三门峡》,以及刘海粟、颜文梁、卫天霖、吴冠中的风景与静物……不但是新中国油画艺术的开篇之作,也是油画本土化的标志性作品。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吸收传统壁画、年画的色调、构图趣味,建构出明朗大度的通俗写实风格。50年代前期美术界学习苏联成为风气,但许多画家在学习苏联的同时,思考和尝试如何使油画具有民族特色。被视为“苏派”代表人物的罗工柳对油画的本土特色就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他不但自己在油画创作中运用传统水墨的墨法笔韵,还将“写意与写实的结合”理念带入教学中。从他主持的油画研究班毕业作品看,已经开始具有油画中国气派的显著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油画家用西方现代绘画形式表现本土的文化情趣,成为具有普遍性的选择。中国传统绘画本来就具有突出的表现性(或曰“写意性”),这使中国艺术家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表现主义灵犀相通。中国油画家整体性地从写实走向写意始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后,写意与表现成为油画家的整体性艺术倾向。但中国油画家在汲取、借鉴欧洲绘画成果的同时,必需解决别人无从代言的文化诉求。他们的创作主题是当代中国城市和农村芸芸众生的那种随遇而安的生存状态,其中实际上包含着一些重要的中国特有的历史、社会问题。

当代中国油画的本土化特色之一,是画家普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兴趣日增。与过去从某种政策或社会需要出发利用传统艺术资源不同,现在的画家是从个性化的艺术需求出发,靠拢、吸收传统文化。他们以现代艺术观念的角度来研究传统思想、传统绘画,借鉴传统艺术趣味,在不同程度上获得移形而得神的效果。

研究具体的古老文化图像,是许多画家选择的路径。王怀庆从江南民居的抽象结构出发,专注于古代家具形式的再造。将高度的单纯与高度的“完成度”、“精致性”统一起来,形成鲜明的艺术个性。洪凌是传统文化情境的追求者,他的最终目的不止于传统绘画韵味的再现,还追求着传统艺术情境和传统精神家园。他称自己的风景画为“意象山水”,那是在他远离当代城市流行文化的喧闹,在大江南北的山林间寻觅范宽、黄公望、黄宾虹等大师的艺术踪迹时,开始“意象山水”之旅的。王玉平由八大山人的“鱼”,发展出他自己的“鱼”——他回答别人为什么画鱼的提问:“因为八大,也因为那条鱼的后面有着与我太相近的心理感应和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理想与超凡脱俗的人生观……”祁海平由书法切入中国传统文化境界,他将书法艺术蕴含的韵律,与西方抽象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曹吉冈将中国画对“笔意”的讲求贯彻到风景画创作的各个阶段,虽然他自述自己这样画画并不是在迎合“中西结合”、“油画民族化”等口号,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天的油画家在研究传统艺术遗产,试验中西绘画结合方面的起点和成绩,不但早已走出了康有为时代的认识范围,更远离了“大跃进”时期的文化狂热。

传统水墨画的程式与笔墨、书法结构和运笔、民间平面艺术品的色彩与图式……都给了油画家鲜活的创作启示。有的画家不满足于传统绘画韵味的再现,他们进一步追求传统艺术境界和精神家园,要从情境、心绪着手,使传统文化成为个人创造之本;以个性为立足点,对本土资源、民族资源自由汲取。当然,他们与同时代的水墨画家不同,他们是运用西方绘画的手段和装备来研究传统的。作为油画这一外来艺术品种,在认真学习、研究西方绘画的同时,积极汲取传统艺术营养,发展新的民族绘画,已经成为中国油画在两个世纪交替之际最值得重视的发展。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