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涂鸦=景观装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27 11:44:02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之墙》的奥运福娃涂鸦
 


北京有奥运涂鸦墙,重庆有涂鸦一条街,济南街头也将出现 100 余面文化墙……而在涂鸦起源地的西方,却是另一番景象:罗马市长对涂鸦艺术喊停;美国加州出台强制法案,规定涂鸦者负有清理责任;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更是与官员一起,用高压水枪清洗街头涂鸦……

处在不同城市化进程的中、西国家对涂鸦的态度竟有巨大的反差,曾经只能在西方国家街头巷尾看到的涂鸦艺术,如今漂洋过海,落地生根,再现于东方古国。

伴随改革开放飞来的“夜莺”

一般认为,西方的涂鸦起源于上世纪60 年代美国的反主流文化兴起之时。在发展过程中,艺术元素的加入使得涂鸦不再是单纯的反社会行为,而使其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认为,涂鸦起初是西方青年反叛情绪自发的宣泄,涂鸦观众的增加逐渐增强了涂鸦的社会影响力,从而使涂鸦慢慢地从文化边缘走向文化中心,成为受主流意识认可和画商追捧的艺术形态之一。在欧美的许多大中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柏林、哥本哈根等地,都有著名的涂鸦墙。

在中国,“涂鸦”一词出自初唐诗人卢仝的诗句“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而现代涂鸦,可以说是伴随改革开放飞到中国的“夜莺”。基于国情和普通人的认知及其对公共秩序的挑战性,涂鸦最初落地中国时只能夜间“作战”,这让负责维护市容的城市管理者十分头痛。

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涂鸦出现较晚,近年来的发展却很快: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陆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涂鸦文化墙,如北京的奥运涂鸦墙、重庆的涂鸦一条街等都曾名噪一时。国内的涂鸦网站也十分红火,名为“涂鸦王国”的涂鸦网站,其注册会员就多达十几万人。涂鸦已从昼伏夜出的“游击队”发展成军团作战的“正规军”。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