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高等艺术教育的弊端

时间:2009-04-21 11:03:39 | 来源:文化传播网

资讯>声音>

    文/曾庆瑞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在今年第10期的《瞭望》上发表文章,呼吁开展“一场实质性的教育改革”,我非常赞成。

  我在大学读书9年,教书44年,深有切肤之痛并至感忧虑的是,这几年,被教育产业化思潮和功利主义心态冲击,受大学行政化衙门化、管理者官本位官僚化机制的侵蚀,大学校园文化异变,浮夸、浮华、浮躁之风日盛,积弊与日俱增,教职员工少有为发展科学艺术培养一流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激情,学生少有为民族复兴伟业发愤攻读的风发意气。不下决心改革,就办不出一流的大学,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更何况温家宝总理一再呼吁的大师?

  目前的高等艺术专业教育,除了大学的通病,还存在着其他问题,其中,突出的要害性的至少有这四个:

  舍弃教育品质的追求而醉心于数字规模的增长

  如果说,各门类的教育都不能以数字为本、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话,高等艺术专业教育尤其不能舍弃教育品质的追求而醉心于数字规模的增长。很难想象,在全国2000多所高等院校里竟有10%左右的学校创办了艺术类的专业,常常是几个教师就能撑起一个艺术专业。西南某地一所邮电类的大学靠着在北京读了艺术专业博士的中年教师就敢每年招收150名艺术类本科学生,四年累计在校生高达600人。江南一所民办独立学院,以广电传媒艺术为主,办学规模也定在万人。其实,他们的驱动力就是每生每年要缴纳1万到2万元左右的高额学费。然而,艺术原本就是人类掌握世界最为独特的一种方式。不同于哲学、科学和宗教的掌握方式,艺术的方式是要诉诸艺术形象和艺术情感的。从事艺术创造和传播的人,艺术形象和艺术情感的蕴藏和开发,都不同于不从事艺术活动的人。基于这样的世情、社情和人情,我们的高等艺术专业教育应该重在精英教育,重在尖子学生艺术才华的开发和引导教育。也因为如此,一个正常的健全的社会生活系统所能提供给艺术人才的用武之地永远都不会是无限大的。目前,大学里培养了如此巨大数量的艺术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后,谁能给他们提供那么多的饭碗?就算我们可以批量生产,并且大规模培养的艺术专业人才可以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中去,可是,按现有的就业观念和社会风气,又有多少艺术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去?

  舍弃境界情怀的养成而醉心于专业技能的训练

  教育产业化思潮和功利主义心态引诱我们的艺术专业管理者孳生急功近利的念头和作为,导致了舍弃境界情怀的养成而醉心于专业技能的训练的严重后果。假如学表演、导演的学生在一台重要的演出里,都只醉心于在节目中展示疾病、畸恋等等的痛苦,他们怎么还有激情用艺术去表现火热的生活,关注人民的疾苦?假如我们的研究生白纸黑字都敢写“看了电视剧《水浒》的潘金莲,才知道风骚的女人多可爱”,我们还能指望他们用美学和历史相结合的美学价值评判标准去科学地评价作品、引导人们阅读吗?其实,人才培养的规律早就表明,对于一个人,高尚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的养成,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是最根本的。技巧、技能的训练一定要放在境界和情怀养成之下、之中。有鉴于此,眼下,一些学校大砍特砍文史哲课程,弄得学生学一门文学史课或者语言学的课只有34课时,这绝对反常。

  舍弃人生阅历的积累而醉心于课堂填鸭的教学

  关着门,就在教室里听课,而且还是一些说不好质量高低的课,就对学生许愿说,他们毕业后能当编剧、当导演、当演员,能够画出好画、写出好歌、唱出好歌、设计出好的工艺美术品等等,这是违背了艺术人才培养的规律。古往今来,从事艺术创造的人才,凡成气候乃至成大事者,没有一个不是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没有对于生活的热爱,没有对于生活的认真观察、深切体验和深刻感悟,就不可能用先进的高超的真、善、美艺术去再现生活、表现生活,表达对于生活的透辟认识和炽热情感,给人们以美的教育和感染。现在,适应数量庞大的学生深入生活的场所、指导学生深入生活的教师和支撑学生深入生活的教学经费,都难于安排。这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际上是效果很不理想的。

  舍弃艺术才华的开发而醉心于教师本位的因循

  艺术人才的成长以至于成熟,都有赖于他身上蕴藏的艺术才华的开发。在大学里,高等艺术专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积极主动,遵循艺术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做好这种开发工作。可是,目前的教学实践却表明,我们因循守旧,依旧醉心于教师本位,带出来的学生一般都难以逾越教师的雷池。不错,我们当然强调并且要注重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这样的强调和注重,前提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艺术专业的学生。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很多人蕴藏的艺术才华都会比我们教师丰富、高超、美妙。这一点,为人师表的教师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要用健康的心态欢迎学生超过自己。作为管理者,则要注重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培育,敬畏学术本位、艺术本位,敬畏人类社会赖以发展进步的“质疑”精神,要倡导学术理想主义和学术研究自由、艺术理想主义和艺术创作自由。

  我在这里说高等艺术专业教育的危机,并非危言耸听。我们常说,面对危机,既是困难和挑战,也是机遇和希望。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还是别无选择的改革。目前,教育部已经有一批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在大学里建立起来。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不过,我还想提醒的是,这种基地,举凡出台并实施任何措施,一定都要首先革除高等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落后的和一味趋时的理念。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