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中国民营美术馆的现实之忧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4-02 10:45:17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自1999年成都上河美术馆始,中国民营美术馆已经走完了十年的坎坷之旅。在这十年中,中国民营美术馆先后掀起了三波圈地浪潮。时至今日,圈地浪潮还未平息,并显出愈演愈烈之势。回望中国民营美术馆在过去十年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下民营美术馆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成都上河美术馆和沈阳东宇美术馆作为最先“吃螃蟹的勇士”,它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揭开了中国内地民营美术馆的序幕。尽管,资金和政策上的种种难题,最终使之纷纷倒闭。但正因为它们,民营美术馆这个新事物才开始生根发芽。2002年至2006年,以今日美术馆为起点的第二波浪潮悄然兴起。短短几年间,上海多伦美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南京四方美术馆等数家民营美术馆相继建立。在这波浪潮中,除了企业投资兴建外,也出现了个人出资兴建和运营的民营美术馆,如湖南谭国斌美术馆。2007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升温,以当代艺术为关注点的第三波民营美术馆建设浪潮顺势爆发。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鄂尔多斯美术馆、四川青城山美术馆群、宋庄和静园美术馆等等众多美术馆项目在这一年里相继上马和落成。

  尽管已有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民营美术馆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相较于十多年前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并不表示中国民营美术馆已经进入了康庄大道。事实上,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不少瓶颈,其中不少瓶颈已经存在了十年,甚至未来还会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

  首先是资金问题。当被问及目前民营美术馆的最大困难时,即便是目前国内民营美术馆的典范——今日美术馆,其馆长张子康也是毫不犹豫地回答“生存问题”。“生存问题”的实质就是资金问题。投资兴建美术馆需要大量资金,但这批数额不小的建设资金并不是资金问题的症结所在。美术馆建成后如何形成有效的资金链以筹集充足的资金保证美术馆的正常运营,才是资金问题的重中之重。

  运营资金问题并非是说投资兴建美术馆的企业或个人,除了考虑建设费用外,还必须把美术馆未来几年的运营资金也列入企业或个人预算,而是应该考虑如何打造美术馆品牌,以此筹集社会资金,形成保证美术馆运营的资金链。如果没有有效的资金链,保证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的介入,美术馆每年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的运营资金,对于任何企业或个人都是不小的负担。而现在国内相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得成熟的艺术赞助氛围很难形成,进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和海外基金进入民营美术馆。这在深层次上,直接影响了民营美术馆资金链的打造。

  其次,民营美术馆工作团队的素质也至关重要。目前,国内的民营美术馆大多实行馆长负责制。这使民营美术馆相较于国营美术馆而言,运作上更加灵活,但其对馆长及整个工作团队素质的考验也随之而来,馆长及其工作团队对于美术馆的未来定位和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营美术馆作为新生事物,其工作团队对民营馆的认知度自然非常重要。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如何打造美术馆的资金链?是否有清晰明确的美术馆定位和发展规划?是否了解海外专业私营美术馆的运作模式?能否把海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到国内,并结合中国国情,打造中国特色的民营美术馆等等。问题都事关民营美术馆本身的长远发展,是工作团队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再次,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不可或缺。提及民营美术馆,更多的人关注的是其学术性和专业性。但对于一个美术馆而言,除了呈现给公众的形象外,细微处的管理对于美术馆的发展也不可缺少。比如,是否有良好的制度,保证庞大的工作团队的高效有序运转?安保体系是否健全,是否具备高端艺术品展览展示的安保系数?往往这类细节上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影响美术馆的信誉和形象。

  总之,投资和运营民营美术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宏伟工程”。对于众多怀揣艺术理想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如果尚未找准民营美术馆的命脉和应对之法便匆忙进入,梦想照进现实时,悔之晚矣!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