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彭德:市场退潮与画家淬火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2-26 00:10:51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国人热衷攀比的习气经过市场狂飙的煽动,变得疯狂和怪异,以致如今的画坛,大师多如狗,名家遍地走。名家是需要积累的,真正的大师还没有出现的征兆,各地画廊的库房堆满的大都是各式各样的高级行画。那是各地分封或自封的大师和名家的庸作。由市场导演的这个愚人节正在收场,离谱的价位正在跌落,大打折扣的庸作正在让投机商吐血。这种悲喜剧如同黑色幽默小说编造的荒诞故事,轰轰烈烈而又不堪回首。

    画坛大师的必要条件是有敏锐的直觉,有过人的技术,有丰富的知识,有不流俗的阅历,有长远的价值判断,有种种过人的见解,有为众人拥戴的品行,或者有特立独行的气质。这种万不见一的人物即便没有绝种,也是寥若晨星。可怪的是,而今的画坛很多不适合从事艺术创作的角色,纷纷挤进了这个行当,使得做为人类精神灯塔或精神寓所的艺术变形变质,变得缺乏思想,缺乏见识,甚至缺乏趣味。在有史可考的中国艺坛,尽管没有一个朝代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却也没有一个朝代像今天这样富有小品色彩。

    冷眼观察当代中国画坛流行的庸作,鉴别它们绕不开下列特征:一是徒有其表的细密行画,画面堆砌着繁复、琐碎的工匠作风。二是徒有其表的“大写意”泼墨画,包括矫揉造作的行书与草书。单纯靠毛笔和宣纸写字的书法,发展的空间即使没有走入尽头,也早已变得异常狭窄。书法几乎到了不造作就没有出路的地步,比单纯的水墨画更不可能创新,除非你改用别的工具和材料另起炉灶。水墨画是讲心态、讲境界、讲品味的艺术。古人画画,五日一石、十日一水,那是一种闲散的心态和超脱功利的状况。而今趋功逐利的画家,如同印刷假钞的乡镇机器,不断在重复而且粗制滥造。这两大类作品境界空洞,看不到画意和画外之意,同人、同这世界没有关系,既没有直面人的心态与状态,也没有反思、批判或疏离这个世界的意向。

    市场大跃进与艺术大跃进带来的大量庸作,从美术史的角度而言,缺乏收藏价值。它们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会浇灭整整一代藏家的热情。对此,人们有理由认为,经济萧条与市场退潮将会使画坛变得理智。经济危机从谷底上升而恢复元气,通常需要三年。

    彭德: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