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谱新曲 演筝剧 奏华光——翡翠筝团国家大剧院专场音乐会展现筝乐多种可能

谱新曲 演筝剧 奏华光——翡翠筝团国家大剧院专场音乐会展现筝乐多种可能

时间: 2025-01-08 09:03:00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1月5日晚,“锦上翡翠·弦韵和鸣”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上演。当晚演出精选了十首代表性的筝乐佳作,展示了乐团自2008年成立以来的艺术探索和创新成果,绽放出独属于“翡翠”的五色弦音。

植根传统 传承创新

翡翠筝团由浙江音乐学院教授盛秧任团长、周展担任艺术总监,共汇聚浙音30余名古筝专业师生。历经16年艺术实践,其演奏风格兼顾经典与创新,并积累了大量原创筝乐作品,从而形成了多元化表演风格。近年来,翡翠筝团致力于通过实践大力推广原创作品,注重挖掘在地性文化特质,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予以创新表达。

本场音乐会的选曲,以近年来乐团原创、改编以及委约的曲目为主。其中,《望云赋》是乐团原创的代表曲目之一,由艺术总监周展谱写。为纪念其父——秦筝陕西流派领军人周延甲,周展在创作中融入其父谱写的秦筝代表作《秦桑曲》和《百花引》的元素。该作首演及本场音乐会均由周展的女儿周思含担纲演绎,体现了秦筝艺术的三代传承。另一首原创曲目《梦回临安》,是周展、盛秧受岳飞词作《小重山》的灵感启发而写。该曲结合江南小曲的音乐元素,采用古筝重奏形式,以钢琴和打击乐进行伴奏,力求打造多声震撼音效。

周展介绍,除了原创曲目外,近年来乐团也在改编民族管弦乐作品方面做出诸多努力。其中代表之一,便是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小型剧(节)目和作品资助项目的《绿·风之歌》。原曲由作曲家张朝创作,周展、盛秧将其移植于筝乐重奏,并加以创造性演绎。当晚团员用大提琴弓拉奏筝弦,来模仿呼麦、马头琴的特殊音色;以表演者边唱边奏的形式,来模拟出自然的风声;以击打筝首的方式,来演绎牧民们在草原上载歌载舞的情景——由此,巧妙地开发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

筝乐人才 代代相传

成立16年来,翡翠筝团的排练实训和舞台表演未曾中断。据盛秧介绍,乐团以“老带新代代传”的组织模式为特色:“作为驻校乐团,虽然每年都会面临着老团员毕业和新生入学的更迭,但我们的老团员即使在毕业后,哪怕已就业,也会回到乐团,为新团员指导排练、分享经验,与他们同台演奏。”周展分享,如今翡翠筝团已形成梯队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不同年龄段的学员提供持续学习和展示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小接触重奏训练,同时融入音乐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中,并为已毕业的团员提供更多舞台机会。”

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筝研究生楼琳,自2015年加入翡翠筝团实训,如今她是浙江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的青年演奏家。在她看来,“乐团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塑造了我的音乐之路。”近十年的时光,见证了她从跟学、表演到带领新人的成长历练。

在传帮带过程中,楼琳意识到强化基本功是首要任务,这有助于优化乐团整体的音响效果。周展认为,独奏与重奏相辅相成。重奏的合作经验能有效训练团员的听觉立体感,进而提升独奏技能。此外,在舞台实践中,团员通过与民乐或西洋乐队的合作,能学习如何把控与乐团的音量平衡等演奏技巧。而周展在排练时则着重强调呼吸控制与气口运用的重要性。

创编筝剧 绽放华光

音乐会现场,乐团还奏响了王云飞创作的《锦上云华》《兰亭》等作品。此外,李珺以“瓷”为主题创作的《弦纹》、陈哲受《易经》启发创作的组曲《易》、王瑞以“化蝶”为原型创作的《蝶舞・翩跹》,均彰显了乐团在委约演绎当代佳作方面的卓越实力。除原创、改编与委约新作外,自2018年起,翡翠筝团已举办四届旨在丰富古筝曲库、为年轻作曲家搭建作品演奏平台的工作坊。该工作坊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了当下古筝室内重奏曲目匮乏的现状,同时加深了当代作曲家对古筝艺术表现力的了解。据统计,平均每届工作坊都会推出6至8部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后续大多成为乐团的保留曲目,在乐界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乐团的保留曲目《翡翠》当晚也惊艳亮相,该曲由王丹红创作、周展改编。曲中巧妙运用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素材,铺展开一幅五光十色的民族风情画卷。在盛秧眼中,“翡翠是玉石中最为明艳动人的色彩,恰似艺术舞台的光芒万丈、五彩斑斓。故而我们团名也承载着这一美好寓意。”为更好地传承“翡翠”精神,乐团于2023年12月首演推出大型跨界融合多媒体筝剧《翡翠》。该剧融合七首作品,巧妙融入《山海经》神话传说,将传统民族器乐与现代舞台艺术精妙结合;以古筝为主奏乐器,通过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形式,尽显筝乐丰富的表现力。作为年度重点推广项目,乐团将于2025年内再度上演该剧,期盼能让更多观众沉醉于这场视听盛宴,领略“翡翠”筝乐的璀璨华光。 

谱新曲 演筝剧 奏华光——翡翠筝团国家大剧院专场音乐会展现筝乐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