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美术馆年度大展“重构视域”展厅现场(拍摄:傅朗)
2024年12月29日,石家庄市美术馆年度大展“重构视域”正式启幕。展览聚集了国内外56位重量级艺术家,通过架上绘画、装置、音视频等多重艺术形式,试图在当前语境下探讨对“视域”的再造与探索。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绎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石家庄市美术馆馆长王稳苓担任总策展人,艺术学博士韩昆哲任策展人。通过“感知重塑”“跨域联结”“编码解码”三个部分,分别关联艺术创作对文化认知和社会历史的再生产过程,视觉经验与文化符号、历史背景、社会结构等的交织,以及艺术作品和不同的媒介信息如何在个体经验下释放出新的解读动能。在当代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的语境下,“重构视域”不仅构成了对视觉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认知,而且在由谁解释、怎样关联等问题上也反映出当前艺术所具有的多重主体性。
展厅现场
现代主义以来,艺术去除具象元素和符号系统的传统框架,重新构建了视觉语言。艺术家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创造出全新的视觉认知模型,挑战并拓展着传统的视觉经验和认知边界。创作与接受,创作与再生产不仅关乎于艺术创作本身,也与科技、文化、教育等多重社会议题相关联。
展厅现场(拍摄:傅朗)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视域的多元化进一步显现。艺术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化叙事和地理框架,而是通过多元的文化融合,展开了新的可能性。不仅从绘画本身,新技术与媒介也成为“重构视域”的新工具,艺术家通过前所未有的方式创造和展示视觉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文化认知的方式也正在发生新的改变。
在当代社会,文化多元性和全球化浪潮使得我们传统的视角发生了变迁,艺术作为一种挑战固有美学规范和感知的方式,恰好能够触及这些文化认知的裂缝。此次展览以“重构视域”为题,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呈现,更是对“视域”的再造与探索。展览将当代视觉的多重形式呈现在美术馆场域之中,鼓励观众从个人、历史、社会和全球的不同层面,与自身的文化背景、个人经验、社会认知等因素相结合,构建出不同层次的解读,进而反思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艺术中国:本次展览以当代艺术作为石家庄美术馆的跨年大展,出于怎样的考量?
王稳苓:石家庄美术馆近十年每年都会在元旦前落地一个跨年大展,但从2023年开始,展览内容从以往的传统经典变得更侧重当代艺术的表达形式。这一方面是观众需求使然,另一方面是我们认为当代艺术看似抽象,但它所承载的能量更大。我们不是从绘画本身的表现方法和技术处理的角度去考虑展览的内容,而是认为当代艺术所呈现的多元文化交织更具意义,它和时代的关联将引发受众对社会的更多维思考,因此我馆希望以当代艺术为主,呈现多元、多维元素的视觉聚合与展示。
同时,当代艺术可以去除文化中的所谓“理性”,打破固有的逻辑而建立新的思考架构,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关注感性,而这样的感性又来源于理性,但是表达方式是打破逻辑桎梏的,更能体现人的心性。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拍摄:傅朗)
艺术中国:本次展览的作品质量让人眼前一亮,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和新生代前卫艺术家云集,这样前卫的内容,在观众接受度上反馈如何? 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举办这样的展览,是否在艺术语言接受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王稳苓: 我觉得要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拿最好的作品,给到观众高品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为有地域局限,更应该率先打破桎梏去探索与国际前沿的元素去接轨。这样,对专业人士是近距离学习机会,对非专业的受众,同样鼓励市民以自己的维度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在自身的文化结构中去接近和感受作品。这也是当代艺术的魅力,它的多样性恰恰满足了人们对多元文化与知识的关注和需求。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张子康:我并不鼓励地方美术馆或者县级美术馆、国立美术馆这样的说法,因为我认为文化不应该分级。地方也会有其独特的特色,重要的是抓住地域性的连接点。策展人或艺术机构应该思考如何让展览同当地发生关联,而这种关联是多重、多元的,是和人的知识与感知的关联,是和城市文化独特性的关联。展览的呈现,就是为了让人们找到相关的连接点,这也是策展人要做的工作。这些关联同时也需要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其实就是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我们的教育工作首先是要建立起一个认知的场域,越是边远地区或文化资源欠缺的地方,越需要在场域的建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连接点,使其更具体、更完善。毕竟,文化需要通过多维角度去构建一个深层的链接从而影响到受众,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润物细无声的。
同时,我们要始终努力提供优质内容,给观众机会去学习和理解,认知的途径不是既定的,而应该是具有引导性的。从另一个角度讲,观众也希望看到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什么是最新的最——这种好奇心也很重要。所以,给人新鲜的东西,能够让观众感觉眼前一亮的“看不懂”也许也是展览的一种吸引力。
展厅现场(拍摄:傅朗)
艺术中国:那么,石家庄美术馆在链接大众的公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呢?
王稳苓:首先,石家庄美术馆全年365天对公众免费开放,我们希望艺术的大门向每一位观众公平开放。同时,自2023年以来我们引入了自媒体的传播途径扩大宣传,并注重当代艺术的呈现,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客流激增到每天约6000人。针对不同受众,我们对未成年人和志愿者都提供了相应的公教活动,并全部免费。在这一过程中加大和观众的互动性,从而更好的进行美育引导和普及。
展厅现场(拍摄:傅朗)
艺术中国:可否进一步介绍一下本次展览的主题“重构视域”,缘何在当下提出这样的观点?
张子康:绘画创作的多元发展,对展览展示提出了新的需求。我们的观看方式,也从古代卷轴那一米左右的俯视范围,拓展到了更立体、广阔的空间范畴。因此,只有以全新的视角去展示和观看,才能诠释这些作品的本意和张力,在新构的“视域”中,考虑建筑、空间、人与作品、路线等之间的关联,考虑走进去和感受力之间的关联。认知世界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观看和感知路径。“重构视域”就是希望打破过去的视觉关联,提出新的问题,以期链接观众,我认为这样的探索和改变是很有价值的。
艺术中国:那您认为,当代艺术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张子康:我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当代艺术这个词也是在语义上不断变化的,它是全球艺术发展的必然。我认为当代艺术的本意之于中国并不完全是批判性,而是强调当代艺术和当下的关联和思考,关联指向问题,问题引发思考,思考指向未来。因此,我们研究当下,其实是为了面向未来。正是因为当代艺术不断和社会发生链接而同步发展,所以它才与当下有着更为密切的时间性和社会性关联。对当代艺术的不理解,其实就是对当下和未来的不理解。(采访、编辑/傅朗)
展览海报
展览总主题:重构视域 (Reconstructing Visions)
总策展人:
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绎美术馆馆长)
王稳苓(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石家庄市美术馆馆长)
策展人:韩昆哲(艺术学博士、策展人)
展览时间:2024年12月29日-2025年3月25日
展览地点:石家庄市美术馆(市画院)1、2、3号展厅(石家庄市桥西区苑东街1号)
56位国际及国内参展艺术家:
Bernard Piffaretti(伯纳德·皮法雷蒂)、Cheyney Thompson(切尼·汤普森)、陈问村、陈勇劲、Daniel Domig(丹尼尔·多米格)、代洲、丁乙、Enrico Bach(恩⾥科·巴赫)、Francisco Rodríguez(弗朗西斯科·罗德⾥格斯)、Georg Baselitz(乔治·巴塞利兹)、耿旖旎、Gillian Ayres(吉莲·艾尔斯)、何晋渭、何伟、简策、金日龙、John McLean(约翰·⻨克林)、康海涛、李宝荀、李迪、李继开、廖建华、刘港顺、马晟哲、马轲、毛旭辉、倪军、Oliver Lee Jackson(奥利弗·李·杰克逊)、彭丕、钦君、邱志杰、任诒春、Roy Colmer(罗伊·科尔默)、Serse(塞尔斯)、邵译农、佘晓娟、宋琨、苏新平、谭平、童昆鸟、Tony Bechara(托尼·贝沙拉)、Von Wolfe(冯·沃尔夫)、王忠杰、邬建安、吴啸海、向国华、尹朝阳、尹齐、袁佐、张丹、张恩利、张方白、张震宇、赵刚、赵洋、祝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