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聚焦策展边界 共商策展教育:首届全球艺术策展教育研讨会于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下)

聚焦策展边界 共商策展教育:首届全球艺术策展教育研讨会于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下)

时间: 2024-10-30 20:40:40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策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无论是其自身独特性的理论,还是其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在不同的教育机构的传授中,逐渐形成了较系统化、专业性的建构。策展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在当代艺术发生与接受中的重要性亦越发凸显。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策展教育和实践既不断发展与创新,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如何在全球视域下,探讨策展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培养适应时代的艺术策展专业人才,拓展跨学科合作与探索创新路径已成为现阶段的焦点问题。


首届全球艺术策展教育研讨会“策展的边界:教育·交融·创新”会议现场

 2024年10月26-27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承办的首届全球艺术策展教育研讨会以“策展的边界:教育·交融·创新”为主题,围绕“策展教育的维度、路径与模式”“全球视域下策展教育的跨学科合作与创新”和“策展教育与实践的数字化发展与未来”等版块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承接上文,以下为研讨会第二版块及后续内容综述:

版块二:全球视域下策展教育的跨学科合作与创新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赵力

艺术治疗始终是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重要课程之一,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赵力教授《艺术治疗语境下的策展实践》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首先介绍了艺术治疗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指出:“艺术治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参与者能够通过艺术自由地沟通和表达情感。”赵力教授进一步探讨了艺术治疗的跨学科特性及其在各个年龄段、不同环境中均展现出的显著效果。在阐述艺术治疗与策展的关系时,赵力说到:“艺术创作不仅是一种治疗方式,更是理解和改善自身的途径。”他还指出当今博物馆和美术馆在艺术治疗中的新角色日益凸显,成为了社区教育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最后,赵力再次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艺术治疗与策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将为未来的艺术管理和教育提供新的视角与实践方向。他期待更多的艺术从业者和治疗师能够共同探索艺术治疗的潜力,推动社会的整体福祉。

 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传媒管理学院的创立者和前任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Klaus Siebenhaar)教授

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传媒管理学院的创立者和前任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Klaus Siebenhaar)教授《策划城市:关于艺术、城市空间和公共利益》为题,聚焦策展实践中艺术与城市及公众环境的关系构建。他提出城市社会学和情景主义思想对当代策展的启示,从艺术与城市公共利益的角度提出策展人需重新审视艺术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现代社会需要新的艺术理解,即将艺术视为公共权益的一部分。”西本哈尔以多个城市策展实践为例,阐明了策展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应融入公共生活,作为一种城市再生和社区参与的方式,解决“我们想要如何生活”这一核心问题。最后西本哈尔强调,策展不仅是文化管理,还需跨学科合作。他呼吁策展学生要具备责任心和开放性,从而更好地服务社区,创造公共价值。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策划与管理系主任李庚坤

推动艺术策展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离不开具体案例的佐证。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策划与管理系主任李庚坤《新时代策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四川美术学院“生成计划”策展人项目为例》为主题进行发言。李庚坤指出了策展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分享了四川美术学院“生成计划”的实践成果。“生成计划”自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四期展览,并计划在年底前继续扩展。该项目不仅关注展览策划与实践,还涉及艺术批评、乡村艺术介入等多方面内容,强调在实践中尊重差异与多元性,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李庚坤特别提到,“生成计划”推动了学生从依赖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变,并在与艺术家和专业人士的深入交流中获得了宝贵的社会学视角。这些对提升学术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亦契合四川美术学院在地性强的自身特征和背景。

 韩国首尔市立美术馆馆长崔银珠(Choi Eunju)

随后,韩国首尔市立美术馆馆长崔银珠(Choi Eunju)《为策展教育创造与共享知识——以首尔市立美术馆的“珊瑚研究计划”和档案为例》为题,详细介绍了首尔市立美术馆的历史、结构、定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崔银珠特别介绍了馆内数字文献平台“Coral系统”,通过该平台美术馆将知识生产与艺术批评结合,为当代艺术的研究和公众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持。在面向儿童的艺术展览、摄影艺术中心等案例的介绍中,崔银珠强调了通过知识分享和艺术交流促进机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未来,首尔市立美术馆将继续通过多元的艺术展示和创新的策展实践,发挥其在韩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法国波尔多蒙田大学教授玛嘉丽·纳什泰凯尔(Magali Nachtergael)

法国波尔多蒙田大学教授玛嘉丽·纳什泰凯尔(Magali Nachtergael)以《在博物馆里讲故事:当代艺术中的策展与艺术家实践》为题,围绕“策展与叙事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策展教育在实践中的具体方法提供新的启发。她强调,现代策展人不仅受艺术家的创作影响,在与作品的互动中重新思考展示的方式同样重要。纳什泰凯尔认为,“策展可以被看作一本‘展览小说’,通过章节般的展示来传递完整的故事。”她在演讲中着重介绍了“从书籍到展览”的策展方法,即通过书籍启发展览结构,在展品选择和观众体验中实现文学与艺术的诗意交融。“策展人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者,更是叙事的构建者,通过策展创造一个实验性空间,使文学的微妙之处得以展现。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马琳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马琳“陆家嘴艺术社区”项目为例,探讨跨学科视角下的艺术社区策展教育实践。马琳副馆长从博物馆最新定义与社区关系的理解切入,介绍该项目的产生背景及原因。从2020年至今,“陆家嘴艺术社区”项目团队在老旧小区打造六个特色点位,将废弃公共空间改造为美术馆,通过与社会学、博物馆学等多学科合作,实现社工动员、居民参与及自治管理。马琳副馆长认为,艺术社区已成为推动社区共融和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为城市微更新和社区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示了艺术与社区互动的潜力与价值。马琳强调,在跨学科实践中,文化多样性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挑战不可忽视,应通过跨学科策展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城市中的艺术社区建设提供创新路径。

版块三:策展教育与实践的数字化发展与未来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展览变革亦催发策展人不断迭代创新,通过新手段、新路径进行展览策划与组织,这一时代需求同样投射到教育教学之中。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助理研究员康俐

作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团队核心成员,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助理研究员康俐始终深耕虚拟策展人才培养教学。康俐以《数字化策展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为题,分享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与美育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历程。康俐介绍到,央美虚拟策展实验室是基于美术博物馆展览实操设计的虚拟策展实验教学系统,自2019年起大力发展。在此基础上,2022年又发起了首届全球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鼓励学生利用新技术参与策展实践。“我们惊喜的发现,不仅策展专业的同学积极参加,与之相关的设计、美术学科的学生也踊跃报名。策展教学数字化不仅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基础工具,更是拓展策展边界的有效路径之一。”

 上海迈勒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格马伊人工智能合伙人丁霖

上海迈勒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格马伊人工智能合伙人丁霖《有限空间,无限呈现》为主题分享了关于数字科技的发展与策展教育的思考。丁霖认为,未来展览趋势将围绕科技融合展开。在新时代,策展人、艺术创作者和观众的关系正在发生显着变化。丁霖提出关于策展教育与科技结合的未来思考:应注重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观众行为以优化展览,通过实时反馈系统提升互动体验。同时要构建包含技术、创新思维、管理协调和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新模型,以适应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发展趋势,推动策展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中国科技馆学术委员会委员薛天宠博士

作为唯一一位来自设计学科的教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中国科技馆学术委员会委员薛天宠博士分享了题为《策展切面——数智时代下的未来探索》的演讲。薛天首先介绍了设计学院策展课程的两个领域:设计策展研究和展览设计研究。设计策展主要指向理论研究和实践策划属性,而展览设计更多关注展览内容为主体,如何塑造展览空间、流线设定和观众体验。他强调,策展除了技术上的功能需求外,更要考虑作为知识生产方式如何产出有价值的内容策展人不仅需要在学术上进行研究,还需要具备协调、募资、沟通、规划等能力,对社会保持敏感度,帮助展览进行品牌塑造和宣传传播

 青年策展人圆桌论坛 

青年策展人圆桌论坛现场

青年策展人圆桌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讲师冯雪博士主持独立策展人王澈以行走的理念强调策展的过程和整体感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对艺术家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在广袤的地理空间活动中找寻到新的视角,把行动视为策展生产的新方法。策展人段少锋总结自身实践,将策展比作一门手艺,认为策展教育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想象力,一个是执行力,既要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又要有将其切实落地的能力。“眼高手低”和“脚踏实地”对应策展中的想象力和执行力,缺一不可。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助理研究员彭玮结合自身在央美本硕博阶段的学习和作为“青年艺术100”联合创始人的经验,认为实践出真知,“我们每个阶段有一个相对的结论,但它不是定论。因此,艺术管理的边界到底能够扩到怎样的层面,也取决于我们如何用实践去书写,用理论去提炼。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沈森在高校任教并同时进行社会性策展,两种工作场域的交替让他思考在中国现行语境下,如何将展览实践与策展教学有机结合,如何在规范化研究、理论性方法和结合国情的建设性创新中找到新出路,以回应全球议题。具有着多年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教师赵欣昕在分享时谈到,海外的很多经验在国内可能是失效的,但无论如何策展内容的高质量和多样性始终是不变的主题。尤其在当下的文化土壤上,建立一个超越西方标准的话语体系、跳出西方中心主义视角尤为重要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展览策划与管理工作室课程教师胡丹洁以《策展人品质的养成》为题,认为策展人应该具有研究力、创造力、实践力、合作力、反思力,在心理上具有责任心、好奇心、欢喜心、真诚认真和利他心。而在策展教育中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开放性,驱动问题从良构到劣构,引导学习从解释导向到处方导向。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赵力教授闭幕致辞

为期两天的首届全球艺术策展教育研讨会通过三大板块和圆桌论坛,从教育、交融、创新等多角度围绕“策展的边界”及艺术策展教育展开,成果丰硕。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赵力教授在闭幕致辞中再次感谢参与此次研讨会的中外学者及友人。

继往开来,赵力教授说到:“艺术管理专业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办二十周年系列活动刚刚过去,央美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又即将在明年迎来建院十周年的重要时刻。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恰逢这两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之间。在这两日的讨论交流中,我们不仅探讨了策展的边界,试图重新思考策展的维度,更从不同视角分享了以策展为核心的教学实践。我们强调策展的思维、伦理和公共性,更注重在实践中贯彻包容、多元、关注区域和特色,注重实践与社会服务的策展理念.......这些思维的碰撞极具价值又令人感动。 ”最后,赵力教授提出两点希望: 第一,推动会议的年度化机制,并建议基于会议机制建立一个关于艺术策展教育的联盟,以开放与协作的态度,为本领域的教学发展及实践交流打下扎实基础。第二,推动开放的策展理论与实践的系列出版计划,将项目、案例梳理形成教学成果,共同总结经验,再出发。

 


聚焦策展边界 共商策展教育:首届全球艺术策展教育研讨会于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