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楼梯间的觉醒人生——评话剧《楼梯》中演员玛丽的行为艺术表达

楼梯间的觉醒人生——评话剧《楼梯》中演员玛丽的行为艺术表达

时间: 2024-10-16 22:44:04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剧照:玛丽在表演初期的身体姿态

话剧《楼梯》凭借其独特的时代背景设定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这部脱胎于西班牙戏剧《楼梯的故事》的作品,将故事背景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弄堂的拆迁户时期,生动且细腻地展现了时代变迁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不同抉择以及由此引发的命运起伏。而在这一独特的社会情境下,演员玛丽饰演的“王欣”这一角色,不仅是被爱情与亲情的胁迫的受害者,更是时代背景下新一代底层独立女性反抗的践行者。演员玛丽秉承“身体即语言”的创作理念,在原创戏剧中加入她的肢体动作,使得“时代与个体的激烈碰撞”得以具像化呈现。

一、角色背景与肢体语言:沉默的力量与压抑的表达

玛丽扮演的角色“王欣”,来自一个九十年代中国的贫困家庭。她有一个卧病在床的母亲和不学无术的哥哥,作为王家唯一的女儿她年纪轻轻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除了台词”说得有气无力”,玛丽在整场演出中,“几乎维持着一种压抑而拘谨的身体姿态”,这种不断内收的动作令人不禁联想到角色内心深埋的对自己生活的窒息感和社会身份的无力感。她不只是低垂头颅,更是“让自己身体时常缩成一团”,仿佛每一个动作都在拒绝与外界接触,这一动作设计瞬间让观众捕捉到“王欣”这一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强烈反差,“生活的重担”也压在了观众肩膀上。舞台设计也紧密配合了这一行为艺术风格,狭窄的楼梯空间象征了“王欣”无法逃脱的社会束缚,而演员利用这有限的空间,常常“压低身体”爬行楼梯,仿佛暗示着她的生命轨迹始终受限于这个封闭的、压迫性的环境中。

二、肢体与情感的冲突:自卑与渴望的行为表现

在与男主的互动中,玛丽内心的挣扎与纠结更多通过肢体语言展现。面对男主的穷追不舍,玛丽的回应“我们不合适”显得非常无力。她是自卑敏感,对方是一位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女生们的梦中情人,面对他长久的追求和告白,她也早已动心。但自己只是一个贫困人家的普通女孩,她跟普通女生一样一面期待繁花般的爱情,一面不断提醒自己认清现实不做无谓的幻想。在这种情况下,玛丽只能通过“下意识露出的肢体预言”表达她内心的渴望与不安。她手部不断扣衣角,肩膀深深提起像是屏住了呼吸;她四肢僵硬,脚步频频后退的动作也体现出防御姿态。这一系列动作将她内心的挣扎和复杂的情感以最直观的方式传递给观众。

表演开始,玛丽与男主的“对峙”

在剧情中,男主邀请“王欣”跳一支舞,面对心上人的邀请,她无法压抑内心的冲动。在整个共舞过程中,玛丽终保持礼貌而克制,身体后倾,跟赵英杰保持最大的距离,眼神向下不敢直视心上人的眼睛。她右手手掌攥紧,只让男生抓住手腕,左手却五指张开紧紧搂住男生的后背,极度渴望却极度隐忍,暗示着她因长久困于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角色而忽视本我,没有勇气直面内心,从而逃避、克制的压抑情感。因此,整支舞蹈看上去非常僵硬,玛丽通过这一支“令人不适”的舞蹈将“痛苦”行为化,直击观众内心。

玛丽饰“王欣”应男主邀请共舞

三、戏剧高潮:身体解放的象征

当剧情推进到尾声,拆迁这一事件成为剧情拐点,打破原有叙事走向,为男女主带来全新的生活。这一时刻剧情走向高潮,玛丽的身体语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她从最初的拘谨和内敛,逐渐变为自信和外放。在舞台上,她的步伐坚定,动作更加舒展,甚至在情感爆发的一刻,她主动扑向赵英杰,用手臂紧紧包裹男主的身体。这一刻,“王欣”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她的人生轨迹在时代的作用下被改写,她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她不再需要成为“别人的女性角色”而是她自己。接着,她敞开双臂奔向观众,镁光灯打在她的身上,她内心阴霾也随着光亮被甩在身后,同时被甩在身后的,是那个脆弱自卑的自己。她的生活中获得了新生,观众也能从她的奋力展开的双臂中感受到那种“拥抱自由”的力量。

在表演的最后一刻,玛丽和男主相拥转圈,可以看出她身体在剧烈颤抖。这不仅仅是情感的释放,更象征着她长期压抑的自我得到了“全面解放”。她不再是一个懂事的女儿,养着哥哥的打工妹,底层人家的妇女,那一刻她只是一位普通的,“追求爱与自由的女性”。这一细节通过“相拥旋转”的肢体表现出的层次感,将观众深深带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演出结尾玛丽通过一系列外放的肢体动作表达角色的“全面解放”

四、演员玛丽的角色探索:身体训练与角色塑造的关系

“王欣”这个角色跟玛丽自身的成长环境相距甚远,现实生活中的玛丽是一位能说会道非常活泼的女生。为了塑造出这样一个敏感自卑甚至有些”失语”的形象,玛丽在排练过程中可以安排了大量的角色训练。她不仅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语言表达,学习用非常简练的台词和极致的面部表情去传达情感,更是进行了长期的肢体训练,意图通过肢体的张曲来完整表达情感。她从英国艺术家Antony Gormley表达的“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获得灵感,创造性地探索如何通过“自然状态下的肢体动作传递强烈的情感信息”。相较于原版西班牙话剧,这种表演方式不仅直观传达了角色的情绪变化,更让现场观众也“沉浸式”成为时代的亲历者,跟角色一起经历情感震荡、家庭冲突、性别歧视等人生经历,引发现场观众对于社会变更和女性成长的思考。

总的来说,王欣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不仅基于剧本描述的时代背景,更依赖于演员玛丽对这个角色开创性的表演探索,在戏剧舞台上加入行为艺术,在与搭档演员的精准配合下,这个角色形象更加立体、生动。通过肢体、音乐与剧场空间的互动,观众得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她在时代重压下的挣扎与觉醒。而这种行为艺术式的表现方式,也让《楼梯》在传统戏剧之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艺术色彩。

评论员简介:

孔雍,戏剧评论员,上海电影职业艺术学院表演中心教师。长期参与戏剧的创作与评论工作。作品包括《寒夜》《儿女冤家》《等到花开浪漫时》《黎明前的海啸》《律政女王》等。他的评论专注于角色与情节的叙事结构,尤其擅长透析人物的内在张力与情感冲突。孔雍擅于通过多种元素分析戏剧作品,深入研究角色在肢体动作、空间使用和舞台调度中的表达,评估肢体表演在深层主题和情感中的作用,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


楼梯间的觉醒人生——评话剧《楼梯》中演员玛丽的行为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