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马东利:艺术如何负“熵”—《第二定律》

马东利:艺术如何负“熵”—《第二定律》

时间: 2024-10-15 11:57:26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清华大学的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说过:如果物理学只能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是什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艺术如何负“熵”?

2024年8月28日下午,“第二定律”马东利个人项目在北京T3国际艺术区M的房间开幕,策展人魏星协同M的房间创始人米诺共同为大家呈现一个由三件大型机械装置作品构成的展览现场,与大家一起探讨与思考物理意义的“熵增”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马东利的作品以一种充满意象的视觉语言,生动地阐释了颠扑不破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独立策展人魏星对这次的展览表述到。“作为一个探讨物理能量转换的展览,《第二定律》更是一个演变中的艺术项目,它的内容、形式与结构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演化,10月13号,项目会再次开放、修改。”

《第二定律》开幕现场

熵,最早在186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用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简单的说,你从A点跑到B点,过程中很多的能量损耗掉了,且这些能量不可逆。物质总是向着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就会变乱,手机会越来越卡,耳机线会凌乱,热水会慢慢变凉,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变……直到宇宙的尽头—热寂。

这次展览的主体是三件体量巨大的装置,每一件作品都是由巨大的雕塑与机械装置相结合组成。机械部分不断的运动做功使得作品产生意义,这种不停的运动即是负熵的过程。

《临界》 机械装置 展览现场

 古典主义与现代社会 

在一个古希腊爱奥尼亚式柱头上,一台压缩机对一颗红色的大球做着反复的冲压的动作,红色球在到达爆炸极限的时候,压缩机收回动作,使红色球恢复原状,短暂的停顿后,继续重复之前的动作……现代文明建立在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的基础之上,它承载着现代的科学主义的世界,人类在步入科技文明之后,一路勇往直前,大多数人的认知也被科学理性思维主导,世界进入了一种机械论宇宙观,人文被压缩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蒸汽、电力、互联网、AI……越来越快,一切仿佛都是不可抗拒,人,正在逐步被冰冷的机器取代。《临界》是这个时代的样貌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境况。

《黄昏》 机械装置 展览现场

 尼采与现代性的隐忧 

作品《黄昏》的名称取自尼采的著作《偶像的黄昏》。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一把摇椅缓慢的摇晃,仿佛一位老人在安享晚年,同时也处在危机之中。人类在现代社会所取得的成就远超于任何时代、任何物种,伴随着现代性而来的是危机四伏的人的处境,尼采猛烈的批判现代性社会:“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尼采认为,宗教代表的最高价值瓦解和柏拉图式的理性世界奔溃,导致了虚无主义,众神处于黄昏时刻,人要成为“超人”。现代人在科技的加持下,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比起过去任何时代的人,现代人的能力更接近他们所编造的“神话”,同时也更具有毁灭一切的能力……高处不胜寒,正如狄更斯《双城记》中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天下白》 机械装置 展览现场

 动物寓言与社会场景的机械化 

装置作品的主体雕塑是一只古典样式的大公鸡,在开幕的展览中,大公鸡的基座下方围绕着一群玩具“小黄鸡”一部分由电力驱动,它们持续的机械性的重复着一样的动作;一部分处在静止的状态,需要观众参与,拧动发条才能运动。

玩具“小黄鸡”制作

 反思“异化”与创作中被“异化” 

在改装电动“小黄鸡”的过程中,我自己的行为特别像一个在流水线上拧螺丝的工人,机械性的重复制作的动作。本来这件作品是为了消解和反思现代人在工业生产中被“异化”的过程,结果自身也无法逃避“异化”。

电影大师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电影截图

“电影《摩登时代》深切的展现了技术进步给人带来的影响。”这件作品中的机械装置部分有一种反差感的对立,外表毛茸茸的小鸡和其实内部冷冰冰的电动机芯,对应着人的温度和工业化高效率。

“变量:第二定律的混度现场”活动时间:2024年10月13日下午3点30

策展人魏星介绍:《第二定律》将呈现一个变化中的现场,引入变量,避免熵增,观众将与作品展开一场相互追逐的互动。展览是一个长期艺术计划的开始。艺术家马东利解释:“‘变量’这次现场活动用活的鸡代替了之前的电动‘小黄鸡’,也是这件作品的最初方案,这个方案因为动物排便的问题被更换,最后通过一次现场行为得以实现。”展览现场去掉了机械“小黄鸡”,加入了十五只在网红走地鸡笼中的活鸡。这些鸡从刚刚进入鸡笼中以及展厅中的不适应,到之后逐渐适应,在展厅中来回踱步,吃米,与它们自己动物属性的雕塑共同创建了一个和谐的场域。鸡作为一种不确定性进入展厅,既是一个变量,也是艺术家无法控制的媒介。

 现代人应该如何自处 

孙周兴对尼采的总结有三点:生命虚无、意义虚假、生命强健。如果宇宙终将归于寂灭,那么生命的出现就是顽强的对抗这种必然。对于个体来说,自律难于懒散,坚持难于放弃,向上的追求永远都不是那么容易,舒适区总是充满诱惑。现代人的生活主动权是逐渐被工业产品悄然的代替,看似强大的科技笼罩之下城市中存在的人远远比看上去要更加的脆弱。对待熵增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不断的让自己保持鲜活、开放,注入新的能量。尼采说人要成为“超人”,或许在未来(人工智能)的阴影下,“超人”需要做的更多。

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

展览海报

“第二定律”马东利个人项目

策展人:魏星

展览时间:2024年8月28日-2024年10月15

开幕时间:2024年8月28日

展览活动:2024年10月13日

主办单位:M的房间

展览地点:北京T3艺术区 M的房间



马东利:艺术如何负“熵”—《第二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