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生命与灵魂,
既有江南文化的温婉、细腻、儒雅,
又有西方文化的时尚、新潮、魅力。
海派木雕艺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拥有着全球化背景与国际化格局,
演绎着穿越历史、现代与未来的完美路径。
源自海上——一场适时发生的当代海派木雕展,
彰显弘扬国粹、激扬精神的文化诉求与艺术内蕴,
成为承接古今、辉映中外的璀璨亮点与视觉盛宴。
开幕嘉宾合影
2024年9月26日上午10点,“缘自海上——2024中国当代海派木雕艺术作品邀请展”在上海静安区心象艺术馆开幕。本次活动由《雕塑》杂志社主办,上海市轻工业协会、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文化委员会协办,上海静安区心象艺术馆承办。来自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的文化艺术领域领导、学术专家、木雕艺术家及媒体人员八十余人出席了开幕式活动。
《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范海民代表主办单位首先致欢迎词,同时分析了海派木雕的发展渊源、艺术特点和社会贡献,提出了如何传承、创新发展海派木雕艺术的相关建议。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文化委员会执行会长、心象艺术馆馆长、夏水涛宣读了嘉宾名单,介绍了本次展览的举办初衷与组织情况。
上海市轻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为工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的行业价值与社会影响。
上海徐汇区长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胡寅蛟发言中,强调了本次活动对弘扬海派文化、促进区域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策展人王小蕙饱含感情地阐述了本次活动的策划创意、展览主题、学术目的。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罗幻作为艺术家代表在发言中,表达了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的意愿。
随后,《雕塑》杂志社主编、学术主持朱尚熹宣布展览开幕,嘉宾及观众在参展艺术家引导与介绍下,依次参观了所有作品。
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总计28位:常俊杰、陈华明、陈立平、陈怡琪、李昊泽、李智敏、林翊、刘巽发、罗幻、毛关福、彭小佳、齐雯、邱加、任俊华、石富、石英、王小蕙、文春柱、闻志高、吴贵、吴剑鹤、萧长正、姚晨阳、喻立新、张德先、张升化、张永千、朱鸿根。他们有的曾在上海学习、创作的各个年龄阶段木雕艺术家,包括但不限于海派黄杨木雕非遗传承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木雕专业师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木雕专业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木雕专业师生与上海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旅美木雕艺术家、台湾木雕艺术家等。42件作品包含人物、动物及几何形象,主题鲜明,形式新颖,造型美观,艺术手法多元,充满社会正能量,得到了观众们的推崇与喜爱。
回顾·拓展·生机——海派木雕艺术展座谈会
下午13:30,为配合展览,“回顾·拓展·生机——海派木雕艺术展座谈会”在心象艺术馆召开。主持人朱尚熹、策展人王小蕙及参会嘉宾、艺术家、媒体人士共计30余人出席活动。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韦天瑜,从学术角度,对海派木雕概念的合理性必要性做出了探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刘中华结合PPT,对海派木雕艺术的发展渊源、现状及未来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海派木雕第一代创始人徐宝庆先生的女儿徐右卫介绍了父亲的创作历程,并就新时期的海派艺术发展做出了规划性建议。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研究中心院长唐廷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雕刻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于洋,上海工艺美术大师樊黎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授蒋小洪,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萧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专部副校长陈立平,上海油画雕塑院画家王申生,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罗幻以及艺术家王正、朱鸿根、任俊华等,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回顾·拓展·生机”依次发言,分享了创作感受与未来畅想,主要内容包括:当代进行海派木雕艺术研究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海派木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海派木雕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木雕材料的创造性转化与突破,木雕艺术对弘扬海派文化的作用与价值,学院派雕塑创作与民间手工艺创作的共振与互融,海派木雕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衔接,海派木雕艺术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开发,海派木雕艺术的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等。
研讨会现场
通过举办展览及研讨会,与会专家研讨、梳理了海派木雕艺术发生、发展的渊源流程,缅怀为海派木雕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前辈,探讨新时期海派木雕的创作理念、艺术技法以及未来发展,提升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水平,鼓励涌现更多优秀作品,进一步扩大海派木雕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海派文化艺术审美理念的传播,形成当代木雕艺术由高原向高峰迈进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