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大道”:赵冷月一生的写照

“大道”:赵冷月一生的写照

时间: 2024-09-24 12:02:05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赵冷月先生,以其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在书坛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与讨论。争议本身也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和艺术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时代的发展。

在他的笔下,书法不仅是墨与纸的交融,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近期,陕西咸阳清渭楼博物馆即将迎来“大道——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让我们有机会再次走进赵冷月的艺术世界,感受他笔下超越传统束缚的自由与创新。

赵冷月 (1915.3~2002.11.20)名亮,堂号缺圆斋,晚号晦翁,浙江嘉兴人。
生前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顾问。

赵冷月先生的书法之路,经历了三次“逃离”。他在不断“逃离”“松绑”,同时凭借着自己对传统功夫深刻的把握和理解,大胆实践,在质疑声中,坚持自己。

他的作品,无论哪种书体,都透露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他认为书法“绳墨严谨”,不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必须对传统的经典法书不断临习,掌握其法度。同时要“学而能化”,不能困在某家某帖中。

他曾说:“书道宜博采众长,遍临百家,令人不知所宗。”他的家人在整理编撰《赵冷月墨迹大成》时,发现了101件六尺整张的临摹习作。他在临摹和创作相互交织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了书法的精髓。他在书法艺术上追求“清气”,认为“清”是书法创作的灵魂所在。

赵冷月先生对书法创作的态度始终认真严谨,这种精神贯穿了他的整个艺术生涯,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握着毛笔。在儿子赵时中眼里,赵冷月先生不仅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内心强大的人。正如他所写的《墨磨人》,人与墨在他生命中合为一体。而此次展览的主题“大道”,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对话赵冷月之子、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副会长赵时中

问: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展览的契机,以及展览为什么会以“大道”来命名?

赵时中:这次展览的契机主要源于清渭楼的郭峰先生。他不仅是收藏家,也是鉴定家。他到我家欣赏了我父亲的书法作品后,感到非常震撼,也很感兴趣。我们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决定共同举办这次展览。清渭楼的展厅非常适合展示我父亲的作品,而且西安作为书法的重要城市,有着世界闻名的碑林,我父亲也曾在1979年访问过西安,这些都为这次展览提供了特别的机缘。

关于展览的主题——“大道”,它是我父亲一生做人和艺术的标杆。他教导我们,无论是从事艺术还是为人处世,都应秉持诚信和认真的态度,要有始有终,要走大道,不能走小道。他在书法创作中也喜欢写“大道”这一主题。不仅是因为他喜欢这个词汇所蕴含的哲学意义,更是因为他想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传达这种精神。他的一生,就是在走光明大道,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生活中,他都以真诚和执着的态度追求真理,不容虚假。

榜书《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四屏 各纵一八O厘米 横九七厘米 
释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款识/八十叟,长水赵冷月。钤印/赵冷月印(白文)

问:您能否给我们提前透露一下此次展览中的一些重点的作品?

赵时中:从父亲书法创作的脉络,以及作品带来的视觉震撼,我挑选三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一件作品是《墨磨人》,写在八尺整纸的宣纸上,当我刚整理出来这件作品的时候,看到的一眼,就被这三个字深深震撼到了,以至于我一夜难眠。墨很重,但宣纸不破,这说明他对笔力的控制恰到好处,这就是他顶峰时的功力体现。此外,他很注重章法的整体布局,追求大局观,章法非常到位。

尽管墨比较重,但整幅作品透露出一种清新感,仿佛深吸了一口夏天的凉风。这是他大字榜书给我的感觉,既震撼又清新,没有一丝匠气,这正是他始终追求的艺术境界——“清”。如果没有“清”,“奇”与“怪”就失去了灵魂。他追求一种清奇,一种仙风道骨的气质。

榜书《墨磨人》纵一二二.五厘米 横二四二.五厘米 
释文/墨磨人。款识/长水赵冷月于缺圆斋。钤印/赵冷月(白文)

第二件作品是他临摹的《爨龙颜》。这件作品也很震撼,他临摹的每个字给人感觉会跳出来一样。因为“二爨”的字形奇特,是方结体,如果没有六七十年的功力,很难将字形准确掌握。他临摹的整体行气、章法布局,包括每个字的结体,与原作七分相似,三分不似,增添了作品的韵味。这不仅是一幅临摹之作,更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创作。能在六尺整张的宣纸上创作如此作品,确实不容易。

这件作品是他76岁时的创作。可以说,从76岁到79岁的这四年间,是他艺术生涯的顶峰。创作这样的作品,不仅需要艺术家自己身体要好,要有传统功力,还要有想法,以及助手协助牵纸,才能创作出这么一件作品。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取决于多种因素,缺一不可。

临摹《节临爨龙颜》纵一八零厘米 横九六厘米
释文/君讳龙颜,字仕德,建宁同乐。顼之玄,才祝融渺胤也。清源流而不滞,深根固而不倾。夏后之盛,敷陈五教,勋隆九土,纯化古,仁播于万祀,故乃辉西岳。王郢楚,子文诏德于春秋,斑朗绍纵于季叶。阳九运否,蝉蜕河东,逍遥中原。斑彪删定汉记,斑固述修道训,爱暨汉末,菜邑于爨,因氏焉姻娅媾于公族,振缨蕃乎王室。硒祖肃,魏尚书仆射、河南尹,位均九例,舒朝,迁运庸蜀,流薄南入,树安九世,千何繁茂,万叶云兴;乡望标于四姓,邈冠显于上京。瑛豪继澧,于兹而美。祖晋宁、建宁二郡太守、龙将军、宁州刺史。考龙骧辅国。款识/庚午冬日,长水赵冷月节临爨龙颜于缺圆斋。钤印/龟(肖形印)赵冷月(白文)

第三件作品是他临摹的《董美人墓志》。初见此作,我惊讶不已,他不是被称为“丑书鼻祖”吗?怎么会写的这么美。我便寻找了他的其他楷书作品,发现它们同样美得令人赞叹。

我们后来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他的楷书作品,反响热烈,很多人对他的楷书赞赏有加。他的楷书很独特,不同于传统的唐楷的。他的楷书作品,包括这件临摹的《董美人墓志》,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既美又有骨力。很多专业的书法家在欣赏过他的作品后,先是震惊,后是赞叹。

这些仅仅是我个人的感悟和体会。艺术的魅力在于它对每个人的触动都有所不同。我建议大家亲自前往展览现场,去直观地体验和感受。

临摹《節臨董美人墓志》纵一八零厘米 横九七厘米 
释文/美人姓董,汴州恤宜县人也。祖佛子,齐凉州刺史。敦仁博洽,标誉乡闾。父后进,椒傥英雄,声驰河流。美人体质闲华,天情婉媳,恭以接上,顺以承亲。含华吐艳,竜章凤采,砌炳瑾瑜,庭芳兰蕙。既而来仪鲁殿,出事梁台,摇环佩于芳林,核结绮绩于春景。投壶工鹤飞之巧,弹棋穷巾角之妙。妖容倾国,冶笑千金,妆映池莲,镜澄窗月;态转回眸之艳,香飘曳裙裾之飒洒委迤,吹花回雪。以开皇十七年二月感疾,至七月十。款识/庚午七月,长水赵冷月节临董美人墓志于缺圆斋。钤印/龜 (肖形印) 鸳湖赵冷月 (白文)

问:您谈到了《墨磨人》这件作品,您是如何理解“墨磨人”的。“墨磨人”对于赵冷月先生有着怎样的意义?

赵时中:《墨磨人》中的“墨”与他的书法息息相关,“磨”其实是一种心性的磨练。他每天写、每天练,在创作这件作品时,他临摹的时间已有70多年。他自六岁起便开始临帖习字,这件作品是他78岁时完成的。书写的功力是“磨”出来的,“磨”的是人。

我个人按照字面理解,“墨”是他书法的生命,“人”指的是他自己,“磨”则是指那种将铁棒磨成绣花针的坚强毅力。我曾见过五六件《墨磨人》的作品。他为什么如此喜欢写这个内容,肯定是有他自己的深意。人与墨在他生命中合为一体。

问:您曾编撰整理了一套八卷本的《赵冷月墨迹大成》,谈谈您编辑这套书的初衷。

赵时中:六年前,我决定编撰这套书。因为我被父亲的作品深深吸引。协助我编撰此书的朋友,均为专业人士,他们也有着相同的感受,认为这些作品极具震撼力。于是我们决定启动这项工作,着手整理作品。

在整理过程中,父亲的作品不断带给我们惊喜。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字体,且数量够多,也够整齐。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将每种字体独立成册,最终将八种字体汇集成一套墨迹大成。这套书籍的编撰是从整理作品开始,一点点发现作品,逐步积累,精心编排,集结成册,并成功出版。

草书 《蘇献次韻子由瞻吴子野先生》 纵一八零.五厘米 横九六厘米 
释文/江令苍苔围故宅,谢家语燕集华堂。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康。款识/东坡次韵子由赠吴子野先生,冷月。钤印/嘉禾(朱文) 赵冷月印(白文)

问:您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了作品带来的感染力、震撼力和惊喜,这些感受似乎伴随着整个图书的整理编撰。除了这些体验之外,您在整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赵时中:首先,作为一个观众,包括我们团队成员以及出版社的编辑和总编辑,都感到难以置信。尤其是他临摹的碑,从76岁到80岁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他创作的黄金点,也是他艺术生涯的顶峰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临摹了大量的作品,从甲骨文到鼎文,再到石鼓文,包括隋代的碑文等,我整理出101件六尺整张的作品。出版社的同仁们表示,他们从未见过历史上有哪位艺术家在如此高龄时,还能像交作业一样,将所有临摹过的碑文都重新临摹一遍,并且临摹得非常好,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其次,他能够完美地掌握各种字体。无论是隶书、行书、草书、魏碑、楷书、篆书,包括他自己开创的榜书,每一种字体都能独立成型,且体量庞大。一个人能够书写这么多种字体,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八种字体,八本书,收录了847件作品,这是难以想象的,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成就。

行书《李白古风》纵一七九厘米 横九六厘米 
释文/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鶍,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款识/李白古风,七十八叟长水赵冷月于缺圆斋。钤印/嘉禾(朱文)冷月之玺(白文)

楷书《千年万里七言联》各纵一八一厘米 横四八厘米 
释文/千年雪岭栏边出,万里云涛座上浮。款识/庚午七月,长水赵冷月于缺圆斋。钤印/吾乡蒲翁以篆分入草(朱文)赵冷月印(朱文)

问:在您看来,赵冷月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艺术家?他的个性和艺术风格有哪些独特之处?

赵时中:如果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位非常纯粹的艺术家。我常开玩笑说他仿佛是为书法而生的,因为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手握毛笔,从早到晚,坐在写字台前临摹。午餐后,从下午1点开始,他便投入到创作中。

他个性非常强烈,做人本本分分,讲信誉,对人也很客气,性格直率,光明磊落。除了书法,我很少听到他谈其他话题,他非常专注于艺术,几乎没有其他兴趣。

他内心很强大,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反馈。当收到批评意见时,他会仔细思考调整。如果批评意见合理,他会请批评者继续提出意见,并继续琢磨,进一步改进自己的作品。

他在创作时是严肃且专注的。在创作时,他全神贯注,气氛也随之变得紧张。我们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开玩笑。他对书法创作的态度非常严苛,对作品的要求高,他的成功率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有时,为了创作出满意的作品,他会反复尝试,10张、20张甚至30张,直到最终留下那一件或两件满意的作品,他才会很开心。他认为,书法创作是创作艺术品,不是应酬。

隶书《旧书新诗七言联》各纵一八零厘米 横四八厘米 
释文/旧书不厌百回读,新诗说尽万物情。款识/冷月于缺圆斋。钤印/嘉禾(朱文)赵冷月印(白文)

篆书《蘇献論畫詩句》纵一八零厘米 横九七厘米 
释文/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颜 款识/辛未春日,长水赵冷月。铃印/长水(朱文) 鸳湖冷月(白文)

问:赵冷月先生一直是一位“争议性”的艺术家,他被认为是“丑书鼻祖”,但先生一直对传统碑帖进行研习,遍临百家,对此您如何看待?

赵时中:有“争议性”的艺术家,我认为是一件好事。父亲过世已经22年了,如果他的作品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讨论和争议,这正说明了他的影响力和作品的价值。而持续的争议和讨论则表明,他的作品在某些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大多数人还是一小部分人,这种喜爱都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认可。那么他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他一生付出的努力也是有价值的。因此,有“争议性”并不是一件坏事,我觉得是一件好事。

至于“丑书鼻祖”。1980年全国首届书法展,他送展的作品就是一件榜书。榜书在当时并不常见。他之所以能够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与他丰富的经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收藏碑帖的大家,父亲从1950年就开始收藏和研究碑帖。他会认真地去对照研究碑帖与原石之间的关系,以及拓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和沉淀下来的东西。1979年,他花半年时间到全国各地看原碑,被摩崖石刻的榜书震撼到了。我曾与他聊天,好奇地问他,废纸上百上千,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这个字写了有什么用?

他反问我:“你看到过摩崖石刻吗?”我那时才20出头,也没有见过摩崖石刻。他解释说,摩崖石刻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大字。接着,他提出一个设想:如果把摩崖上面的字用毛笔写出来,到美术馆展览,那会是什么效果?什么感觉?我直言回答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摩崖是刻在石头上的,是用铁锤、斧头凿刻出来的。他继续追问:“笔为什么不能代替刀呢?笔为什么不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如果笔也达到了这个力量,是什么感觉?”我坦言自己既不知道,也看不懂。

他的榜书也好,丑书也好,在1980年展览中展出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人提出批评,因为他打破了传统的创作形式。他认为创作的形式可以变,只要承载工具没有变,笔还是毛笔,墨还是墨,纸还是纸,写的字也看得懂,为什么不可以?这就是他的个性。

以前,人们因为不熟悉而将他的书法作品称为“丑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榜书作品逐渐被人们接受,现在有很多人欣赏和喜欢他的作品。对于他的书法,有人认为美,有人认为丑,但无论如何,他的作品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称他为“丑书鼻祖”,也有人因为他的榜书称他为“榜书鼻祖”。至于这个称号是否成立,最终由观众来决定。

去年10月,在香港水墨大展上,展出了父亲的10件榜书作品。展览虽然只持续了一周,但反响很好,这给了我更多的信心。目前,我们不对作品做出定论。展览开幕后,每个人都可以观看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将父亲的作品呈现出来,期待公众的反馈。

榜书《謙受益》纵一八零厘米 横九七厘米 
释文/谦受益。 款识/冷月于缺圆斋。钤印/赵冷月印(白文)

榜书《龟》纵一八零厘米 横九七厘米 释文/龟。
款识/可笑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冷月于缺圆斋。铃印/赵冷月印(白文)

问:赵冷月先生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艺术创作有哪些显著的变化?

赵时中:父亲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是在他幼年时期。解放前在嘉兴老家,由于我爷爷经营裱画店,他从小就接触到了书法,很早就能自己书写对联和招牌,在嘉兴已小有名气。这个阶段是他打基础时候,书写得既工整又漂亮。

1950年移居上海后,进入第二个阶段。他结识了许多朋友,包括书法家和画家,他也开始收藏碑帖。他书法学习重点转向了颜真卿,也开始研究米芾、苏东坡。在这段时间里,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貌。

但他说:“我写米芾的作品,写苏东坡的作品,写颜真卿的作品,我怎么可能超得过他们。时代不一样,跨度一千年,我不知道他们当时用的是什么笔,写字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写的时候的心情、情怀是什么样子,所以不可能超过他们。”他认为,书法家必须要变。如果一成不变,就永远无法超越前人,历史上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如果想留下些什么,要给社会回报,让人们能够看到,对后代有所帮助,就必须变,即使这种变不一定能成功。这一阶段,他仍然以学习传统书法为主。

第三个阶段,从1979年开始,他称之为“第三次逃离”。在这个阶段,他花了10年的时间,将碑、甲骨文、鼎文等融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这10年对他来说是非常痛苦的。1980年,他拿榜书出来参展也是需要勇气的。从1980年开始,针对他作品的批评声音不断,一直延续到今天,已经40多年。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和欣赏他的艺术。

我从事艺术品收藏已有30年,对历史上的书法家也比较熟悉。像父亲这样能够临摹如此多的字体,并且八种字体都能独立,同时还开创了榜书这一创作形式,是真的很不容易。

魏碑《苏轼宿九仙山》纵一七九厘米 横九七厘米 
释文/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玉室金堂馀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款识/东坡宿九仙山,冷月。钤印/长水 (白文 )赵冷月印(白文)

问:从赵冷月先生的书法作品来看,他一生都在“变”,对此您如何看待?

赵时中:从1979年开始,他“逃离”了十年。在这十年间,他主要是临摹,很少创作,他在摸索寻找自己的路。书法家追求的是将作者名字隐去后,大家也能辨认出作者是谁。但对此不能刻意追求,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为之,这可能会让作品显得做作。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这种境界。

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变化,因为他每天都在临摹,每天吸收的养料会自动转化为一种形态,一种功力。实际上,他每天都在变,因为每天的临摹是不一样的,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他长期积累磨出来的。他临摹了大量的碑帖,对于喜欢的作品,他可能会临摹上千次。临摹出来的结果就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临摹多一天,他理解就深于一点。他完成作品后,会为作品编号自己藏起来。直到他去世后,这些数量庞大的作品才被整理出来。

问:其实我们刚才谈到的变,但是在这变的过程中,其实有一个不变的脉络贯穿着他的整个书法的一生,您觉得这不变的是什么?

赵时中:父亲认为书法的命门是“清”。书法忌讳俗,过于甜也不好。作为亲历者,我见过许多朋友和学生来家里向父亲请教。父亲总会说:“你为什么用这么大的力呢?为什么这么重?一重黑气就出来了。”这实际上是墨和纸接触的时候,关系处理不好,手上的功力不到位。墨落太重了,写显得脏;落墨轻,则显得线条软绵绵的没力,缺乏控制。因此,恰到好处的控制力很重要。

他书法的核心追求是“清奇”,一种独特而不落俗套的美,经过大自然风化的,一种不做作的自然的流露。

问:您认为赵冷月先生给您留下来最珍贵的是什么?

赵时中:是父爱。他对家人非常包容,非常有耐心,我从未见过他发脾气。他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告诉我们要讲诚信,走大道,要大气。在书法艺术上,他同样强调这些品质,他的为人处世也是如此——诚信、光明磊落。这些原则贯穿了他的一生,就是他的一辈子。

大道——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

指导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陕西省书学院、咸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协办单位: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咸阳市书法家协会、咸阳市职工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宝鸡美术馆(宝鸡书法艺术馆)

学术支持: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

总策划:郭刚

学术主持:刘正成

策展人:赵颖 梁镛

展览时间:2024年9月28日-10月22日

展览场地:清渭楼美术博物馆一层

“大道”:赵冷月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