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艺术家夏梦琦:触觉与心灵, 材质与情感的对话

艺术家夏梦琦:触觉与心灵, 材质与情感的对话

时间: 2024-08-24 23:30:57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夏梦琦,是一位现居伦敦的艺术家。她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实验。从材料的选择到作品的呈现,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情感与思考,旨在激发情感与材料之间的深度融合,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每件作品背后的独特故事和情感表达。她的作品不仅追求动态与深度,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人文关怀,通过艺术创作实现自我疗愈和对人类体验的深刻反思。

她在创作前期会不断尝试各种材料和艺术表现形式,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她提到的作品《连接》就是这一过程的体现。该作品以木块和铁为主要材料,通过磁铁将木块吸附在铁面上,巧妙地利用自然的吸引力,而非胶水等人工外力,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材质连接在一起。这49块木块经过她数月的触摸和反复打磨,变得光滑而富有质感。她非常享受这种在别人看来枯燥重复的过程,因为对她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治愈的体验。

《连接》

从此,她对材料的触感、温度以及创作过程中的体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两年,她的主要创作也在这一兴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与发展。

梦琦通常选择织物,纸张,棉花,等柔软可塑性强的材料来进行创作,同时选择了纯天然的染色。在她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将疗愈、情感、关系、材料、雕塑和多媒体作为核心元素进行融合。她不仅仅关注的是最终的艺术作品的呈现的,同时也对于创造的过程非常的关注。

不同于传统的雕塑材料,她选择了织物这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可触摸性和温度,通过天然的挑染,利用茶叶,蔬菜汁,甚至是可乐和酒等对材料的挑染,也让雕塑有了味道,从传统的观赏性到可触摸和嗅觉等各种感官,更多元化了艺术语言的表达和情感传达和观众的互动。

同时,她认为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的呈现,过程远远比结果更加的重要。创作过程对于艺术家本身的塑造和情感的注入,是更加宝贵的。所以采用媒体技术,将创作的过程进行记录,也做为了创作和作品呈现的重要的一部分。

《时间流逝》

梦琦的作品《时间流逝》由365个手工编织的球体组成,每一个球都经过精心挑染,使用茶水、咖啡和蔬菜汁等天然材料进行染色。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材料。这些毛线球不仅在色彩上展现出独特的渐变效果,还保留了染料的气味和毛线的温度与触感。

更为独特的是,这些毛线球由于是天然的挑染,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褪色,呈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颜色的褪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使作品不仅记录了时间的痕迹,也让观者亲身感受到时间的流动。通过这一动态过程,梦琦探索了材料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展示了她如何通过材料,将情绪与情感转化为有机的艺术表达形式。这一作品既是对时间的诗意表达,也是对生命中瞬息变化的深刻思考。

在这一创作过程中,梦琦不仅探索了材料的多重可能性,更将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转化为承载情绪的艺术媒介。每一个毛线球都代表着一天的流逝,而编织和染色的过程则象征着情感的积累与变化。通过这些独特的材料,她将对时间、情绪和人类体验的深刻理解融入作品,探索了她如何通过材料,将复杂的情感和内在感受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形式。这种创作不仅是对材料的实验,也是对艺术表达的深度探索。

梦琦对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观,认为美源自自然、朴素和真实,是一种未经修饰的原生态之美。她希望艺术能够成为对美的探索,而不是制定美的标准。她擅长在平凡中发现真实与自然的本质。她的许多作品选材于生活中不起眼的物件,但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在她的眼中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特质。通过挖掘这些特质,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将它们用于艺术表达。

例如,她的作品《心墙》便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她利用早期作品中的纸杯,将其打碎成纸浆,再制成纸张。这不仅是对材料的多重形态的探索,更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深刻反思。在她的创作中,平凡的材料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意义,成为表达她独特艺术视角的重要载体。

《心墙》

她认为,艺术不仅仅是美与思想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人类的情感。艺术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表达,反映了我们作为个体与作为一个共同体的情感交织。它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使得我们在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中找到共鸣和治愈。通过艺术,我们得以超越语言与文化的障碍,建立起深层次的理解与联系。艺术让人们在感知和理解世界时,感受到一种共同的存在感,并在这种联系中找到归属和力量。(作者:刘雯,资深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夏梦琦:触觉与心灵, 材质与情感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