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朱慧鹏书法《龙吟四海》亮相北京荣宝2024春拍

朱慧鹏书法《龙吟四海》亮相北京荣宝2024春拍

时间: 2024-07-06 13:41:54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北京荣宝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于6月18至20日举行,琴人、书家朱慧鹏的大篆书作《龙吟四海》在“中国书画·当代”专场亮相。本幅在结字、用笔、章法等方面,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大篆书法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琴家书法”的当代性。

朱慧鹏《龙吟四海》,38 × 163.3 cm,钤印:朱慧鹏印、卧云,款识:慧鹏

朱慧鹏,琴学哲学体系的重要构建者。书法尤以篆书为世所喜。因自幼习练太极,又精于琴学,而使书风以高古雅逸见长,行笔既刚柔并济,力透纸背,又不失朴拙自然。特别是其书作铭刻于琴上,弦音入笔、琴书合一,为文人所好。代表著作有《听琴经》、《斫琴法式》,并化剑为琴,创制了歌咏正气的“剑式”琴(又名“慧鹏”式古琴)。他以传统哲学为纲宗,在古琴哲学、美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升华,琴道、琴德、大音希声、境界、无弦、养生等论述,解决了很多历史性难题,并归纳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琴学哲学体系。这些不仅充实了古琴美学理论,还能够有效地指导抚琴和听琴实践。著作中所提出的将“静”分为先天与后天,“忘”分为自忘与化忘等观点,又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贡献与补充。

朱慧鹏《龙吟四海》(局部)

 朱慧鹏的书法创作常以琴铭为题材,多用篆隶,充分挖掘古琴艺术与书法艺术在内容、 形式、表现功能等诸方面基于古典哲学理论的同构性,以创作实践探索艺术真谛,在吸收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师古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琴乃“圣人之器”,在“琴、棋、书、画”古代文房活动中居首位,而书法则是文人活动的根本所在,所以几千年来,琴与书法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名琴中,有11床琴名的铭文为篆书体,隶书为5床,行书为4床。可见篆书与古琴文化结合之相得益彰。

“无极”古琴篆书琴铭

“龙吟”唐代《周易正义》载:“龙吟则景云出”,“四海”语出《尚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龙吟四海”指龙在四海中吟啸,象征着龙的力量和威严,也比喻有才华的人在各个领域都能大展身手,取得卓越的成就。

本次亮相北京荣宝2024春拍的《龙吟四海》形制恢弘,线条浑厚圆润,欹侧多姿,气息淳朴,意与古会。观之,厚重、古雅、雄浑的气息扑面而来,水墨相融中充满线势与线条的力量感,线条质柔而刚,刚中则蕴张力与弹性,堪称朱慧鹏大篆书法的代表作之一,亦传承了汉代以来蔡邕、苏轼、赵孟頫等名家赓续的“琴人善书”文化传统。

朱慧鹏题写的篆书“无极”琴名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朱慧鹏《龙吟四海》虽仅4字,但在书写时,根据它们的字形长短、大小、形体等特征,进行了精心布局,疏密得当,揖让呼应,浑然天成,一派生机,将大篆艺术的“秩序”之美尽情展现,这种秩序崇尚的审美呈现方式,是上古商周文化的当代折射,是朱慧鹏书法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与前人相比,当今书坛的大篆书法创作在章法形式、风格面貌、线条质感、笔墨语言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名家辈出。然而,朱慧鹏的篆书与当代其他书家的区别在于,他在对青铜器铭文线条古典形态与意态的领悟、借鉴的基础上,加以转换运用,并与琴道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琴人书法”。他以琴学思想贯穿大篆书法创作,尤其对线条的理解,在大篆书法古典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汲历代名家之所长,结合琴道中以虚灵的胸襟吐纳宇宙之气的做法,与书法创作雅韵和鸣,达到了苏轼所说的神、气、骨、肉、血五者合一的书法创作理论,由艺境而进大道。

朱慧鹏《对月》,尺寸:28.5 × 68 cm,钤印:朱慧鹏印、卧云,款识:慧鹏

本幅《龙吟四海》与另一幅大篆书作《对月》于6月18至20日在北京荣宝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亮相。(图文由主办方提供)

朱慧鹏书法《龙吟四海》亮相北京荣宝2024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