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承国粹·育新葵”——2024年中关村一小金帆京剧团系列专场演出圆满收官

“承国粹·育新葵”——2024年中关村一小金帆京剧团系列专场演出圆满收官

时间: 2024-06-16 22:04:33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金帆璀璨扬国粹,葵花朵朵绽芳华。6月12日下午,2024“承国粹·育新葵”中关村一小金帆京剧团系列专场演出圆满收官。本此演出由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海淀区教委指导,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主办,中关村第一小学天秀校区承办,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协办。

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郭景玉,海淀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公室主任李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工会主席孙胜利,海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刘昊,中关村街道主任史翀,京剧表演艺术家、原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志愿服务处负责人李成伟,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梅派传人、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张晶,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北京京剧院老生名家、一级演员杨少彭,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教授田冰,国家京剧院一级编剧、故宫博物院博士后、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池浚等莅临现场。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商红领致开幕词,校长景小霞为知名专家颁发聘书,天秀党校校区执行校长胡文利向大家致欢迎词。

天秀党校校区执行校长胡文利致欢迎词

党委书记商红领致开幕词

党委书记商红领在致辞中向辛勤付出的师生、家长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莅临活动现场的领导、嘉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商书记表示,中关村一小教育集团始终重视传承国粹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将金帆京剧团作为探索并实践“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美育理念的主阵地。商书记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台、舞台、平台”的联动,将戏曲“进校园”变为“驻校园”,这里承载着所有教育共力者的心血,每一份收获都离不开大家对葵娃们的关心。为表达感谢,景小霞校长为王玉珍、张晶、杨少彭、田冰、池浚、梁建明等为学校发展付出心血、贡献力量的知名专家颁发“特聘专家”聘书。

校长景小霞为知名专家颁发聘书

一曲京歌《戏曲中国》拉开本场演出的帷幕,中关村一小金帆京剧团的小演员们齐声高唱,京腔京韵响彻全场,孩子们精神抖擞、气宇轩昂、铿锵有力,充分展示了葵园少年的活力和朝气。

整场晚会由序幕——原创京韵古诗《长安月》、第一篇章——梨园璀璨·传承、第二篇章——经典流传·致敬、第三篇章——继往开来·追梦四个部分组成,共有16个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节目组成。


原创京韵古诗《长安月》通过唱、念、做、打等京剧艺术手法将古诗与戏曲结合,将李白的咏酒情怀与思想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诗歌朗朗上口的节奏美与京剧的古典艺术美,让学生在享受艺术之美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学习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典剧照

经典传统戏《报灯名》《战金山》《打龙袍》《坐宫》《铡美案》《定军山》《花田错》《扈家庄》轮番上演。小演员们身着靓丽的演出服装,以激昂饱满的热情、铿锵有力的步伐、矫健敏捷的身姿征服了在场观众的心。他们激情四溢,每句演唱、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充满着葵园少年向阳而生的活力。

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红梅赞》《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唱出了同学们对英雄的缅怀与敬仰,表达了少年心中对党的热爱与祝福。同学们以深情的演唱和精湛的技艺为庆祝建国75周年献礼。

《红灯记》

原创京剧《隔空拥抱》体现了戏曲艺术与时代互动,是中关村一小金帆京剧团负责教师陈艳丽根据学生家长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讴歌时代发生的故事,激发同学们心中的正能量,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中华儿女应该具备的爱党、爱国情感。原创京剧课本剧《龟兔赛跑》是陈艳丽老师创新性的将入选语文教材的寓言故事以京剧表演形式呈现,通过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相互碰撞,融入现代画布景、道具与服装,更加的生动阐述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奋斗精神,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的道理。原创校园京剧《少年梦》是陈艳丽老师结合中关村一小的校园文化和京剧精髓相融合,打造的一个既具有传统特色又充满现代科技感的作品,通过AI表演呈现同学们对未来梦、科技梦、中国梦的畅想,深入阐释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深刻反映中关村一小“科学启智、教育立身”的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充分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现代科技的热爱。

《少年梦》

对北京京剧院老生名家杨少彭老师的访谈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杨少彭老师表示,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京剧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他们正用心聆听,用情去感受京剧的韵味和深度。京剧的传承关乎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应当携手并进,共同致力于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期待在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京剧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继续得到传承与创新。

本场演出的另一大亮点是特邀了不同时期中关村一小金帆京剧团的毕业生代表参与其中,感受与连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热爱、追求与享受,通过各类实践活动,京剧的种子已经在她们心中生根发芽,充分体现了戏曲的育人价值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

陈艳丽老师在舞台上接受了主持人的访谈,她说:“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格教育,而非才艺培养。通过实践演出活动,让京剧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他们勤奋、守纪、求索、创新、向前,接好接稳共和国的接力棒,成为伟大祖国最好的明天”。

中关村一小2003年把京剧引入到学生的课堂,2007年成立京剧团,2011年被北京市教委授予“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中关村一小金帆京剧团始终以“学唱京剧,学会做人”的办团理念,坚持以原创校园京剧为主体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坚持用戏曲教育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教育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编创过《小马过河》《三个和尚》《守株待兔》《铁杵磨成针》《龟兔赛跑》《商场惊魂》《隔空拥抱》《鹿乳奉亲》《长安月》《少年梦》等10多部原创校园京剧。先后摘得20朵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连续6年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集体节目原创类最佳集体节目金奖;连续14年荣获“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金奖;获得北京市学生艺术节戏曲展演金奖;获得全国第六届、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教育部奖项。先后赴美国、英国等国家参加文化交流演出等活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全国政协2022年新春茶话会;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春节戏曲晚会等重大演出任务。

中关村一小坚持用戏曲教育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受益终身,对于培根铸魂发挥重要作用。








“承国粹·育新葵”——2024年中关村一小金帆京剧团系列专场演出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