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借我一双慧眼:寻找快乐,享受当下——文德个展在京开幕

借我一双慧眼:寻找快乐,享受当下——文德个展在京开幕

时间: 2024-06-07 10:34:44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撰文/付朗

每个人都在寻找快乐,那么快乐是什么?快乐在哪里?

2024年6月1日,文德个展“享受当下”(Carpe Diem——Fred Dervin’s Solo Exhibition)在艺栈画廊 ICI LABAS开幕。艺术家通过近两年创作的近四十余幅新作,邀请观众共同开启一段关于“快乐”议题的分享和讨论。

艺术家文德开幕致辞,文德当天穿的是其自己设计制作的衬衫,左边代表儿童,右边代表成人,专为六一这天的开幕设计

展览的拉丁语名字为“Carpe Diem”,类似于英语中的“Seize the Day”,即享受当下,或者颇有些“及时行乐”的意味。文德希望以此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感受当下,珍惜当下,享受此刻的快乐

文德习惯从不同文化的语言、语义出发,用艺术创作呈现给观众直观的绘画表达。从某种角度上讲,他也如同一个翻译家,用众人皆识的颜色、绘画内容去转译自己对于不同语言、跨文化研究和生命意义的抽象体悟。因此,他的作品画面看似是具象的,却实则为一种抽象内容的视觉表述。艺术家吸收了表现主义的精神性与方法论,为观者展现出高维度的视觉阅读提示。其画面色彩明丽,绘画语言的个性表达果敢而幽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这需要艺术家对语言和文字极度敏感。就如同他在采访时所说的:“快乐,在芬兰语中是‘Onni’,这个词带给我的感受要比英语中的‘happy’更生动而着实——很多人习惯随口一句:‘be happy’,但我觉得这句话总让人感到很轻描淡写,或者过于空洞、敷衍不走心。毕竟,快乐哪里那么简单?但芬兰语中的Onni却同时包含着幸运和幸福的意思,它让我感到有温度的真实,感激只有足够幸运和幸福,才能抓住快乐本身。”

 Carpe Diem 2,及时行乐(2020-2024),21 x 15 cm,paper - acrylic and crayons 纸本-丙烯、彩铅

人生体验和语言文本行云流水般转译成画面上的色彩旋律,是一种特殊的本事。这一过程,是艺术家综合素养的浮现。正如本次展览策展人,艺术家邢俊勤先生所言:“作为学者的文德先生,对艺术创作有着格外的天赋,甚至让我们这些艺术专业科班出身的人都心生羡慕。” 的确,“艺术家”不算是文德的职场标签——他是一位来自芬兰的跨文化教育研究学者,是赫尔辛基大学的终身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研究覆盖人文学、人类学、民族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并且在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写作、教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出版著作及文章百余篇……这样的文化和学术背景,成为了其艺术创作的另一方沃土,“震惊我的不是他的这些职业成就,而是他在艺术领域的跨界‘艺举’。文德教授的艺术脉络是他文化积淀与知识储备加之精神情感的视觉叙事。他的视觉描述和表现并非我们通常认为的现实主义的情节性绘画,也并非简单的故事阐述和情景再现,而是从心灵和大脑流淌出来精神图画的‘截屏’。”邢俊勤补充道。

展厅中陈列或悬挂着艺术家自己设计的衬衫,这是他喜欢的Marimekko风格,这样的元素也经常出现在其作品画面中

本次展览由三部分组成:“心如止水”“单纯幸福”和“扺掌而谈”。每件艺术作品都是一个个充满喜悦但又错综复杂的故事的缩影,却共同指向了艺术家对人性、身份和跨文化研究的敏锐洞察、浓厚兴趣和科学思考

这幅作品叫《致敬丁天缺(2024),画面左侧是中国近现代重要艺术家丁天缺的作品,艺术家非常喜爱,将其摆在卧室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这张画叫《和艺术一起休息》,对于文德来讲,写作和绘画是他在沮丧时获得身心安宁与快乐的两种重要方式

 I became a mountain,我变成了一座山(2022-2023),45 x 35cm,paper - acrylic and crayons 纸本-丙烯、彩铅

一件从赫尔辛基机场买的黄色雨衣始终被文德带在身边,因为它在天寒阴冷的时候让艺术家感到安全和怀旧,“即使别人眼中的我看上去像个渔夫,我依然快乐。”这样的叙事在文德的绘画中非常常见,他的作品如同个人的绘画日记,通过艺术语言实现了这位学者的分享欲。在“心如止水”部分,艺术家通过对古典音乐、家和休息等题材的描绘,流露出其对“peace and love”的追求;疲惫时,他冥想,让自己走入自然直面山水,在群山之间感受人类的渺小,这让艺术家在敬畏和谦逊中找到被抚慰的平静。

《美术馆 2(2023),画面中老者是文德的祖母,她在艺术家很小的时候带他看画展,通过艺术启蒙带给文德人生深刻的影响

 Energized by flowers,花的能量(2024),每周的鲜花点亮艺术家的生活,活色生香

“在复杂的世界中,在简单的事情中找到快乐是很重要的。(It is important to find joy in simple things in a complex world.)”展览的第二部分“单纯幸福”正是对这一观点的阐释。在探索生活的复杂性和简单之美的过程中,艺术家的祖母成为了对其一生影响最深的人,“她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人,她用个人魅力浇灌故事,把快乐和思考带给身边的人。她教会了我如何珍惜当下,并不断提醒我幸福从来都不完全等同于‘快乐’。她说我的幸福可能并非他人眼中所理解的那种快乐。”因此,文德记录下儿时祖母带他去博物馆欣赏艺术的画面。他也会为音乐而感动到喜极而泣,他喜欢Marimekko衬衫那热烈的颜色和简拙的设计,他从每周的鲜花中感受生命和生活的芬芳……

 A clown in Paris,巴黎的小丑(2023),20 x 30cm,wood - acrylic and oil 木板-丙烯、油彩

 Stunned,没有笑容(2022),40 x 30cm,wood - acrylic and oil 木板-丙烯、油彩

第三部分“扺掌而谈”,则更加侧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正如艺术家所言:“人类离不开其他人,我们所做的和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与他者有关。你和有些人在一起时是快乐的,而有的人则会伤害我们,因此做人就像荡秋千。”在这一部分,文德更加关注人性和情绪本身,在其作品中,不断通过笑容、面具、镜面反射的元素,去指涉表面表情和真实内心的差异性,以及这些语言和表情所带来的“误导”与“误读”。通过镜中人影射现实中的自我与本我,思考真实的自我、被表现给他者的“我”,亦或是独处时的“自我”之间的关系。

 Choosing a mask,选择面罩(2024),45 x 30cm,wood - acrylic and oil 木板-丙烯、油彩

有趣的是,开幕当天正值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常说,希望能像孩童一样快乐,但儿童节的由来,其实源于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的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而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召开理事会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期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因此,当我们庆祝儿童节时,看到的是童真的快乐和美好,但它其实是血的历史和代价的警示。

 Finnish silence,芬兰的沉默(2023),30 x 40cm,Wood - acrylic and oil 木板-丙烯、油彩

Fireworks烟火(2024),在芬兰语种,烟火可以直译为“快乐的火”,那种炫美直接与快乐相关

无独有偶,根据2024年的《世界幸福报告》所示,芬兰再次被评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然而,许多芬兰人却对此感到惊讶,因为和其他国家一样,芬兰人也正经历着抑郁、痛苦和悲伤——看上去的,被冠名的,也许不是真实个体所经历的。因此,幸福并非普遍存在的概念,它通常取决于个人与他人共同的创造。

Birthday party 2,生日宴会2(2024),50 x 30cm,Wood - acrylic and oil 木板-丙烯、油彩

以上的两个例子,似乎更能让人思考快乐本身,以及它的辩证含义。正如文德所言:“我希望人们可以通过本次展览感受到生活和喜悦,敦促我们去关注我们可以享受的小事和人际关系(Carpe Diem)。展览旨在向观众传达——幸福是一个非常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过程,需要我们时刻珍惜和反馈。

艺术家为观众导览

距离文德教授在中国的上一个个展,已然两年。两年间疫情已成往事,艺术家也遭遇了疲惫期和病痛的考验,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从人类研究和跨文化角度对人生、人类群落文明的思考;不变的是他对色彩的迷恋和绘画语言的热爱;不变的是他如孩子般的画笔依旧澄澈、纯粹。

展厅现场

毕加索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画得像个孩子。”感谢文德,他和他的作品,让我们重新面对这种“孩子气”。

“Stop looking for happiness, just be happy.(不要费尽心思寻找快乐,要自己感受/变得幸福。)文德的这句话让我思考良多:

也许,快乐其实是一种处世观,也是一种,智慧。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 


借我一双慧眼:寻找快乐,享受当下——文德个展在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