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从儿童图画书到儿童美育:如何理解“美”?培“育”什么样的人?

从儿童图画书到儿童美育:如何理解“美”?培“育”什么样的人?

时间: 2024-06-01 01:37:11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今年年初,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委会、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湖南美术出版社等18家国内知名出版社协办的“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以美筑梦——‘儿童图画书创作100’作品展览”在中华世纪坛成功举办。该展览通过100部原创图画书的821幅原作、24部动画视频、以及源自十本图画书的十个沉浸式主题场景,聚焦“童思、童心与童趣”,取得了来自孩子、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郑勤砚教授

适逢六一儿童节之际,我们邀请到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郑勤砚教授,请她围绕本次“儿童图画书100”项目的评选、展示分享关于“美育”的真知灼见。

“儿童图画书创作100”项目旨在鼓励广大青年美术家参与原创儿童图画书创作,促进中国原创儿童图画书创作质量的提升,启发儿童感知中国文化。作为该项目的评委和参与者,可否谈谈您是如何遴选作品的?什么才是好的儿童图画书作品?

郑勤砚:我在评判中主要遵循三个原则。首先,一定要符合时代风貌,具有思想性和正确的价值导向。既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文脉传承,又有助于对中华美育精神的发展和弘扬。

其次是艺术性。既然是图画书,就一定要符合图画和文字的双重美感。因此,图画的艺术性和叙事的艺术表达手法格外重要。本次参与遴选和培训的评委,都是来自中国美协不同艺委会的专家和各领域带头人,他们经验丰富,并通过初评,复评和终评最终遴选出这些作品,我想这样的艺术性和艺术品味才是有专业保障的。

第三点就是,我非常关注图画书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比如分镜的创作、多媒材手法的运用和创新。像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作者大胆引入刺绣、拼贴、泥塑、版画等创作方式,他们拓展了图画书的艺术呈现途径,将多种艺术语言和形式融入到儿童绘本中,为受众的小朋友提供了更多了解艺术的可能性。

儿童图画书《鹿衣少年》片段节选,用敦煌壁画的艺术形式讲述了一个充满英雄主义情怀的故事

可否结合您指导的具体作品,来谈谈您的推荐理由?

郑勤砚:有一部是《鹿衣少年》,艺术家采用敦煌壁画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充满英雄主义情怀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睒子,他为了保护失明的双亲、拯救森林中的珍惜动物而身披鹿衣诱敌前行,最终不幸舍生取义。在这个重新演绎的敦煌故事中,我们将反思、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万物和谐共存的美好期许,燃起心中正义无畏的英雄气概。

儿童图画书《极地·远天之南》片段节选,以企鹅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南极科考队的考察故事

另一本是《极地·远天之南》,它有趣的地方是通过一个企鹅的视角去讲故事——讲述它眼中的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考察中的艰辛旅程。南极的变化不仅牵动着全球气候和环境的脉搏,更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古老的冰山,深邃的海洋,灵动的生物,南极的美与奇幻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作者希望通过写实细腻、意境深远的水彩画,让读者关注南极生态环保问题,同时,也赞颂了南极科考队不畏艰苦,为造福全人类而做出的伟大贡献。

展览现场(资料图片)

作为资深的美育专家,您认为儿童美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或者如果结合儿童图画书来说,它的美育“育”的是什么,应该传递怎样的“美”?

郑勤砚:在孩童的初始阶段,尤其是七岁之前,小朋友是没有字汇识读能力的。因此,在这个时候,读图就变得尤为重要——视觉的直观性直接投射到他们的认知中——儿童是通过图画去了解世界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人之初,美育作为一种启蒙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在我看来,“美育”是多维度的教育:它首先是审美教育,同时还是情操教育,是创造力教育,也是生命教育。

从审美教育来讲,图画书首先要秉承传递正确、高雅的审美取向的责任。我们给儿童的应该是最好的,因为人之初,最开始的往往是可以影响他们一生的。

同时,图画书作为陪伴儿童时光的重要朋友,它当然还要承载着丰沛的情感价值,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图画书的遴选中,我们尤为注重情感教育,格外关注亲情、友情、家国之情的题材。

美育本身也是创造力教育,它可以通过内容和形式等多角度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所以在图画书的表现上,我们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多风格的样式,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更多的表达手法,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挥美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美育也是生命教育。它帮助人们认知生命,懂得生死,认识病痛,面对死亡、社会变迁和情绪等等,因此,图画书作为儿童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着十分丰厚的内容值得传达。

展览现场(资料图片)

那么,与成人读物相比,儿童图画书创作应该格外注重哪些问题,目前我国的儿童图画书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郑勤砚儿童图画书,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给儿童的东西要贴合儿童,其语言、内容风格要简单,贴近他们的生活;在图式上不能过于繁复,人物形象塑造上要向儿童的天真取向靠拢,但这不等于艺术的表达和呈现的品质是简单的。“简约”是为了“易读”“易懂”,“不简单”则是在儿童图画书的整体设计、构思和呈现过程中,都要秉承审美品位、内容表达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导向。

和西方一些比较成熟和知名的儿童绘本创作相比,我认为我们在艺术性手法的表达上还需要更进一步,引入更丰沛的创作资源。像凯迪克绘本大奖中,很多绘本作者都是知名的艺术家。艺术大家介入儿童读物的创作,可以更好的把审美和高超的绘画技艺与艺术品位融合在儿童绘本中。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交流与传播,希望我们的作品更具国际视野,希望中国的儿童绘本也可以为文化出海尽一份力量,被世界儿童所欣赏和喜爱。

展览现场(资料图片) 

六一儿童节之际,可否为我们分享一些儿童美育或艺术启蒙的心得和建议,家长和社会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共同促进中国儿童的健康成长?

郑勤砚: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也说明未来美育的普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认为,家庭(家长)、社会、学校是儿童美育和艺术启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铁三角,需要同时提升

从学校来讲,它是提供专业知识的场所,它不仅仅是画画,更包括艺术史、艺术鉴赏、艺术批评和人文语境的塑造。社会美育和家长的审美教育其实不可分割。家长如果没有好的审美能力,甚至可能会干扰孩子的审美取向。我国城市和乡村美育资源分配不均,很多家长的审美认知也是有限的,因此,社会美育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应该通过社会美育影响家长一代,引导他们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在信息过度膨胀的时代,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展示和推荐经典的文化艺术作品,避免本应该代表时代审美风尚的艺术被快餐似的庸俗文化所污染。总言之,这是一个慢慢浸润的过程——美育本身,必将是终生学习。(采访、文字:良月)

 


从儿童图画书到儿童美育:如何理解“美”?培“育”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