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1日,北京舞蹈学院原创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用摩登舞、拉丁舞等国标舞语汇,将才女林徽因一生的传奇故事搬上舞台。三场演出票均售罄。很多观众在看完演出后,在各大平台上认真写下观后感,其中多为赞美之词,这对一部原创舞剧来说十分不易。
用国标舞演绎林徽因的人生
国标舞是带有竞技性的舞蹈,而作为舞剧要具有叙事性,并强调情感表达,这也是原创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创作的一大难点。
该剧以中国建筑学家、作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林徽因为叙事主角,以“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为主线,着重展现她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愈加坚定对中国建筑的传承和保护、对中华文化本体属性的坚持,并以此作为其一生的文化价值追求。
通过“游历欧洲”“康河柔波”“皆有成因”“婚礼”“营造学社·榫卯”“北总布胡同”“梦回佛光寺”等十三个章节,舞剧《人间四月天》将国标舞语汇与戏剧因素有机融合。剧中用多组双人舞诠释“榫卯结构”的设计格外精妙,通过双人的支撑,队列和队形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中国建筑中榫卯结构的精妙之处。整部作品从开场到结束,始终通过多变的舞台调度、极致的线性作曲、丰富的场景、服装的变换与舞蹈肢体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观众。
北舞首度打造原创国标舞剧
今年是北京舞蹈学院建院70周年,学院重点推出一批原创优秀剧(节)目及各类专场演出,其中就包括原创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
2018年,北京舞蹈学院创排的《丝路·行》与《月夜》在第九十三届黑池舞蹈节上分别获得拉丁编队舞冠军和摩登编队舞冠军,并刷新了中国国标舞在国际比赛中的最好成绩。《丝路·行》《月夜》的作曲、音乐制作都出自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钱琦。
回忆起当时创作的过程,钱琦表示“国际赛事有苛刻的动作,时长等严格条律,音乐既要在规范的,纯正的桑巴、伦巴、斗牛、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的节奏中精准推进,又要具有东方音乐的旋律构建以及中国元素的贯穿;运用交响音乐、流行音乐、电子音乐、人声、民族器乐等多元表达方式来构建当代音乐语境,使音乐具有强烈的国际通识性与民族性。”
获得双冠之后,北京舞蹈学院希望充分发挥学院的国标舞优势,创排一部国标舞剧,以舞蹈为媒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学生们提供锻炼、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能通过舞剧让更多人领略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
《人间四月天》成为学校选定的国标舞剧题材。该剧由导演梁群与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系副系主任党奇共同担任总导演,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教授、电子音乐中心主任钱琦担任作曲与音乐制作,编剧、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造型设计均由国内知名专家团队组成,北京舞蹈学院国际标准舞系排演,这也是国内近十年来,惟一面向大众、售票演出的首部原创国标舞剧。
一切设计与音乐息息相关
《人间四月天》整部作品有很强的整体性。舞蹈、音乐、舞美、灯光之间的紧密配合,带有呼吸感,张弛有度。所有的创作都在围绕音乐展开,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服务情节的发展与情感的升华。
在音乐创作方面,整部剧的音乐可听性强,悦耳度高;充满着优美的旋律与乐队线条;主调与复调的交叉写作运用自如;在复杂多变的国标舞节奏穿插中始终能够保持着浓烈的音乐的情感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情绪展开与精湛的多种音乐风格的配器技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钱琦首先确定了用小提琴的音色作为林徽因的音乐主题呈现,“在该剧采风与收集资料过程中,曾看过一张老照片,林徽因背着一把小提琴,体现出她的成长背景中,深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林徽因作为主线人物需要有一个符号化的音乐形象,小提琴的音色在气质上也与林徽因的人物形象有极高的匹配度。在整部作品中,每当表现林徽因内心感受时,都能听到小提琴的声音,饰演林徽因的舞者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形象地诠释出人物内心的喜悦、挣扎。
钱琦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教授、电子音乐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在《人间四月天》的音乐创作中,他广泛的将应用型电子音乐创作技术理念的创新与实践运用其中,如在“营造学社”与“梦回佛光寺”等章节中通过电子音乐的介入,增加无限的抽象感与神秘感。通过电子音乐制作以及后期混音技术夹持,该剧音乐也获得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与力量感、磅礴感。剧中涉及了不同的地域,从欧洲北美洲到中国,从北平到山西、云南、四川等地,作曲家巧妙的使用了古筝、古琴、西南地区的吹管乐器等,同时运用电子音乐的空间思维与音色思维与之相融合,使之丝毫没有割裂感,一气呵成。钱琦表示,“尽管场景在变化,但所有音乐都是从同一主题展开而来,因而保持了整体的连贯性与一致性。”他力求通过当代音乐的创作满足观众的听觉审美需求,使剧目音乐创作真正做到经得起人民的检验。
据悉,原创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将于6月7日、8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再次演出。(文章来源:《音乐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