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复调”奏响艺术与城市共生之和鸣
“鹏瑞艺术现象”打造精神栖所创新之典范

“复调”奏响艺术与城市共生之和鸣
“鹏瑞艺术现象”打造精神栖所创新之典范

时间: 2024-04-24 11:23:14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复调”展览外景图

四月的广州,春满花城。伴随着和煦的春光,「全球瑰艺 瑞心致爱」广州·鹏瑞1号首届国际当代艺术展盛大启幕,展览以《复调》为题,汇集24位国内外重要当代艺术家的经典创作与近年新的实践,包含英国当代艺术家代表人物——达明安·赫斯特、美国最具影响力当代艺术家之一——乔治·康多、中国青年一代领军艺术家——徐震、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家——陆平原等,为广州呈现了一场具有国际高度的当代艺术大展,同时也再一次引发人们对于艺术与人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之间的思考。

一直以来,秉持着对美好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鹏瑞集团始终孜孜不倦地践行着“科技、环保、人文、艺术、公益”的品牌理念,不断以国际多元的艺术形式丰富着城市的品格,为城市注入文化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此次在广州·鹏瑞1号 湾颂·艺术中心举办的《复调》国际当代艺术展再一次印证了鹏瑞集团对于艺术的尊重与推崇,为广州乃至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谱写出又一曲美妙的“复调”和鸣。

“复调”展览开幕剪彩(左至右:陆平原先生,侯亚楠女士,蔡坚先生,孙啟栋先生,郭东风先生,段德海先生,殷鹏先生,Oliver Barratt先生,汪建伟先生,马灵丽女士)

本次展览通过绘画、雕塑等多种媒介作品,在当代都市文明、公共空间与艺术赋能的维度上展开多元又有深度的对话。在高度数字化、国际化、城市化的当下,每位艺术家的作品都蕴含着其个人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感悟,他们因为此次展览而共同相聚在广州,在这个可以被视作中国城市化发展样本的城市发出各自的声音,以“复调”的形式奏响新的乐章,也共同探讨关于城市艺术与生活的多种叙事方式。

“复调”展览论坛现场

为此,艺术中国专访本次展览主办方及参展艺术家代表,以期从更为多元的角度解读“复调”之于城市的重要意义 ,发掘“鹏瑞艺术现象”本身的魅力之处。

艺术中国:“复调”作为一个音乐术语,原指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的音乐形式。那么您如何理解与看待展览的这个主题?

孙啟栋:作为策展人,我认为“复调”表达的是一个“各种旋律共鸣”的概念。就是说,我们的叙事有很多声部,各种旋律都应该被听到,它是多重旋律一起完成的一曲合奏。通过这个展览,我也希望大家能看到艺术家作品中自身脉络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以“复调”强调的是,在一个共有的意识主导或主题之下,我们希望听到来自于不同方面的声音,让他们在此相互发生碰撞。

广州·鹏瑞1号首届国际当代艺术展策展人孙啟栋先生

汪建伟:我理解的“复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指今天没有一个完全的中心这样一个概念,它更加强调的是我们共同处于一个“共生进化”的环境之中,我更倾向于称之为“生态”——而我们都是生态的参与者,在这个生态之中,万物共生。

参展中国当代艺术家汪建伟先生

艺术中国:某种意义上讲,使“复调”成为可能的,恰恰也许正是广州这片独特的土壤。它始终秉承着自有的艺术传承与发展特色,您怎样看待广州或者广州当代艺术现象?

孙啟栋:是的,广州有它独特的代表性和文化肌理。不同文化都可以在此交融,但同时又各自保有其独立性。所以,这样的城市文化氛围,完美地奠定了我们此次展览的基调。

同时,广州的另一个独特属性在于,从中国当代艺术发轫开始至今,它始终保持着自身艺术发展的连续性。它既非常的本地化,但实际上又很全球化。无论是从前一代代走出去的广东艺术家,还是到现在涌入或新扎根于此的从业者,从杨诘苍到“大尾象”,再到现在的年轻人,每一代都把广东的本地文化与全球文化完成了一种传承与混合。

另外就是广州自身的包容性,它的城市基因也影响了在地的当代艺术。这里的生活偏安逸,有一种让人愿意留下来的魅力,它不那么着急,因此对艺术从业者也很友好,广州能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有一些享受生活的空间——我觉得这很重要。

“复调”展览实景图

徐震:其实广州当代艺术历史很长,可能从“85美术思潮”之前就有,再到后来的广州三年展。我一直觉得它有非常明确的特色,就是它比北京上海更有自身的本土性,就是岭南文化中那种很生猛、很野的一个气息。因此,它可以始终保持着一种活跃而前沿的心态和多元开放的态度。

蔡坚:作为来自广东的艺术家,我能感觉到家乡的一些变化。广东有着很好的艺术基因,此前也有岭南画派的积淀,又有着广美、广州三年展包括其他一些高校、艺术机构和活动的学术支持。但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可能更加关注全球性本身,就是在世界的视域范围内面去考虑问题,而不只是单纯的局限在某个地理范畴。

马灵丽:广州是一座多元而丰富的城市,它的层次和它的面貌就如同作品一样,它们所呈现的都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它始终呈现一种丰富的状态。

参展中国当代艺术家马灵丽女士

艺术中国:当代艺术有着特殊的文化和时代属性,您觉得当代艺术的引入,与城市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或关联?

徐震:当代艺术建立在当代文化的多元性上,而文化的多元性首先就是复杂的:不同行业的人、不同背景的人都参与其中,才能使文化艺术跟社会现实共存共生。所以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很开放的文化阵地,我觉得在城市发展中,这个阵地上能有更多人参与其中是件好事。比如本次展览举办地湾颂·艺术中心,通过将国际艺术盛事和作品引入广州,从而为城市打造新的文化艺术地标,我们的社会其实也需要更多这样的角色参与到人文生态的营建中来。

“复调”展览实景图

蔡坚:当代艺术跟城市共同成长。因为城市是不断发展的,而我们的整个艺术生态也是在不断行进的。所以我们需要随时调整,大家互相配合从而成为生态的一部分,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断前行,互相成就。

参展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坚先生

陆平原:我觉得其实艺术创作跟整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必须回到个人,因为其实所有的事情都在你和这个城市的叠加或者故事的重新再叠加组合后才会产生新的内涵。

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并不是具体的功能和作用,往往在于它可能恰恰没有一个实际的衡量。我觉得它为我们建构的是一个精神空间。所以其实我对城市的理解是城市除了一个物理的空间之外,必须具备一个精神的空间,那么其实是人的这种精神空间的认知和物理空间,共同组成了一种叫作“城市”的经验

参展中国当代艺术家陆平原先生

艺术中国:广州·鹏瑞1号打造的湾颂·艺术中心是鹏瑞对于艺术与人文追求的再一次自我超越,并以此引领城市艺术与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您怎样看待这种“鹏瑞艺术现象”?

郭东风:其实,艺术作为鹏瑞的品牌标签与基因之一,始终镌刻在其发展历程之中。一直以来,鹏瑞以“给城市增光、为生活添彩”为自己的不懈追求,从深圳湾1号开始,我们就怀着打造作品的初心来做建筑,与世界顶级设计师合作,以建筑作品为载体,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公共人文的艺术提升。而在广州·鹏瑞1号湾颂·艺术中心,继去年成功举办《盛世迎祥·西域献礼图》国宝特展及大型交响音乐会后,我们又于今天拉开国际当代艺术展大幕暨杰夫·昆斯作品中国首发,再次呈现我们践行使命、不断创新的又一成果——从顶级人文艺术配套到对于城市人文与艺术的支持,鹏瑞与世界顶级艺术家合作,希望树立世界级的城市公共艺术标杆,以其创新视角和独特品位引领新的生活方式,也正是这种对极致的追求,才成就了鹏瑞独具特色的愿景与使命

鹏瑞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鹏瑞公益基金会理事郭东风先生

《盛世迎祥·西域献礼图》国宝特展现场图(资料图片)

孙啟栋:我们认为艺术不应该只在非常严肃的地方以教育人的面貌出现,它应该进入到我们的日常,它应该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出现,然后再慢慢的发挥它的潜能。艺术的能量是它可以增强我们对于生活本身的体悟,我们除了在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外,还要有非常高的精神需求,而这样的展览和艺术中心、艺术氛围恰恰满足了我们的精神诉求

永久臻藏于广州·鹏瑞1号的杰夫·昆斯《圣心》 

欧阳俊华:一直以来,鹏瑞将世界顶级的音乐、艺术作品带到所进驻的城市,以国际多元的艺术形式丰富着城市的品格,为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在丰富与提升个体审美体验的同时,也促进城市人文生态的和谐共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鹏瑞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商,而是以艺术打造高品位生活方式的创新者“鹏瑞艺术现象”本身也是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一种更具先进性与创新性的呈现,不仅为城市开发领域创造了全新的引领方向,也可能会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探索与实践的一种新形态

广州·鹏瑞1号 湾颂·艺术中心

马灵丽:不同艺术家可能在城市的不同地方进行创作,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作品中,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对城市的理解和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融入到创作中来。反过来,艺术家的创作也就更可能会给城市带来更多的呈现视角。我觉得一个城市有这样一个艺术中心,无论是从整体构建上还是从公众生活的角度,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它不仅对这个城市、也对城市与外界的交流都具有一种积极的促进作

蔡坚:希望大家能够坚持,把这样有意义的事情一直坚持做下去,持续推进。

“复调”展览现场图

汪建伟:我来到广州参加这样一个展览,和这么多不同的人相识,和这样一个空间发生关系,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一种“共生”,而且它是不能够用我们过去的经验来估评和定义的。我们不应该在未来还尚未到来之际,就擅自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将其填满。秉承着这样的态度,我认为今天在鹏瑞1号的这个展览和我们所探讨的内容,都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未来共生方式,它是一种全新的“涌现”,我期待这样更多的“涌现”。(采访/编撰:良月,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复调”奏响艺术与城市共生之和鸣“鹏瑞艺术现象”打造精神栖所创新之典范